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欺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序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骚端正外,更别有、系民气处。
一日不斟酌,也攒眉千度。

(二)品味柳永《昼夜乐》

柳永的这首俗词写一位普通市井妇女的闺情,着重表现她的仇恨,在同类题材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一柳永日夜乐原词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

1,上片——

词以抒怀女主人公的语气阐述其短暂而又难忘的爱情‍❤️‍故事,她是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

开端,作者用民间普通文学的阐述方法,以追忆的办法提及,直接写她和情人的初次相会,初见即便“幽欢”。

这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的特点:直捷而大胆。
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主人公留下了特殊难忘的印象。
男女双方以情理而论:“便只合、长相聚”。

但现实很骨干:这种爱情在封建时期难以为社会和家庭所承认,由于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长久的分离。
显然,他们的分离是为情势所迫,并不是由于男子的负心,这就愈使她思念不置了。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这是暮春时节所见的“乱花狂絮”,春色阑珊的景象,令人伤感。
而正好又触动了对昔日幽欢幸福与离去痛楚的回顾,愈加令人伤感。

“况值”俩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情的缘故原由。
由此很自然的在上片结句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伊”是第三人称代词,可指男,亦可指女。
柳永的俗词多供女艺人演唱,个中的“伊”多指代男性,此处相同指男性。
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拜别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在她的感想熏染中好象随情人而去了。

“直恐”俩字恰当,是主不雅观疑惑性判断,由于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在联系的,将二者联系起来,纯属情绪的附着浸染所致,这就足以解释思念之情的强烈程度。

2,下片——

抒写自死后悔的感情。

“一场寂寞凭谁诉?”起句,在词情的构造上承上启下。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最易感想熏染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缘故原由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只有深深埋藏于自己的心底。
作者把女主人公懊悔的感情分三步铺陈——

第一步:“算序言,总轻负”。

是由于她的出尔反尔,或是侵害了他的感情,这些都未交待清楚,很显然任务在女方,于是女子感到自责和腼腆,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

第二步:“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住。

看来,她对此事缺少履历,当初未考虑到离去后在情绪上竟如此难于割舍。
早知如此,何不当时就不顾统统地把他留住呢?甚至现在痛楚分离,才后悔不已。

第三步:补足“恁地难拚”的缘故原由。

他不仅举止风骚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样平常的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在是难得的情侣。
“系民气处”,只有女主人公才能体验到的奥秘,而不便言说,也是她“难拚”的主要缘故原由。

可见,她由于腼腆、难舍和私自的喜好,更感到失落去他就象失落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一日不斟酌,也攒眉千度”。
形象的表现了这位妇女仇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

“攒眉”,愁眉紧锁,是“斟酌”时忧闷的表现。
意思是说:每天都在斟酌,而且总是忧思千次,可想“斟酌”之深之且了。

结句两句正言反说,语转曲而情益深。
“不斟酌”已经是“攒眉千度”了,若逐日“斟酌”呢?又是如何?——不问可知,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深得乐府民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