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古代绝大多数文人借酒消愁,末了却都成了“举杯消愁愁更愁”。就犹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初冬夜饮》所说:“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初冬夜饮》是晚唐墨客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他被流放睦州期间。顾名思义,杜牧这首诗紧张写的是他在初冬寒夜中借酒消愁的环境。
那么杜牧的心中到底有何苦闷呢?据史籍记载,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受到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杜牧先后被外放黄州、池州、睦州等地。也便是说,由于深陷牛李党争,杜牧永劫光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是怀才不遇,心中有了苦闷。
《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杜牧以汉时的淮阳太守汲黯自比,刻画了自己在初冬寒夜中借酒消愁的苦闷形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我就像当初的淮阳太守汲黯一样常常卧病,偶尔喝杯酒来解心中忧闷。客居他乡,这样的漫漫清霜夜,我却只有灯烛作伴。
据《汉书·汲黯传》记载,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显然,杜牧与汲黯有着相同的政治境遇。而这里须要把稳的是,杜牧不仅由于怀才不遇心中有了苦闷,还由于长年迁徙在外,增长了许多羁旅乡愁。由此可见,《初冬夜饮》的情绪基调忧伤凄婉,深奥深厚动听。
然后,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即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明年此时又有谁在这凭依栏杆呢?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便可得知杜牧并没有真的就借酒消愁了,反而引起了对余生的悲观感情。
大略来说,便是杜牧不知道自己的贬谪之路何时才是尽头,以是忧伤焦虑了起来。而通过“明年谁此凭阑干?”这个反问,实在我们也能知道杜牧虽然由于自己的仕途不顺而愤慨,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对出息的迷茫,毕竟一入官场就不由自主,即他并不能决定自己明年还在不在这里。
纵不雅观这首《初冬夜饮》,它全体的环境气氛是烦闷,是忧伤凄惋,是深奥深厚动听的。而字里行间所表露的杜牧的生活命运亦是悲惨的,它不像杜牧在扬州那会的“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总的来说,杜牧借酒消愁写下的这首诗,短短4句,打动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