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确实是天生奇才,各种诗体都能收放自若并且造诣非凡,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上上乘。《唐诗三百首》挑选有唐一代的佳作仅仅300首,以文体分八卷,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又各分五言、七言。而这八卷中,每一卷都录有李白的佳作。古诗有《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有《蜀道难》《玉阶怨》,律诗有《渡荆门送别》《登金陵凤凰台》,绝句有《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可谓是诗中全才。
时逢秋日,就来欣赏李白用5种文体所写的5首秋诗,每一都城是传世名作:
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外子罢远征。
《子夜吴歌》是乐府诗古题,因此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的乐府诗,原来每首4句。而李白别出新裁,作6句的《子夜吴歌》,此为个中的《秋歌》,所写的是闺中少妇思念边陲征夫。
此诗前四句可谓是天生好句、浑整天然。从秋月、秋声、秋风带入到“秋情”,从视觉、听觉、触觉,引出“玉关情”。这四句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闺中少妇的情之深、思之切犹如感同身受。结尾两句彷佛是难以忍受般直抒怀义,荡气回肠,激动民气。
此诗作为乐府诗本已极为精良,而后世诗家尚且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也因此引来诗坛争议,你认为此诗末端两句删去更佳呢,还是保留更好?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虽然善于各种文体的诗,但个中尤以绝句的造诣最高,其七言绝句与王昌龄王之涣齐名,五言绝句又与王维孟浩然齐名,可见李白的绝句水平之高。
这首《秋下荆门》在李白的七绝中并不出彩,但依然是一篇佳作。“霜落荆门江树空”,仅此一句就描述出一幅山明水净、寥廓清肃的天高气爽之景。气候开阔,从第一句的写景就看得出墨客那豪迈爽朗的感情。实在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李白出蜀时所作,颇有些建功立业的期待,以是写秋天景色明朗豪放,大有“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五言律诗,最是磨练写景的能力。王维、孟浩然、杜甫均是个中高手,而李白的五律却是韵味天成的,犹如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如这首《秋登宣城谢脁北楼》险些是从头美到尾,把秋天景色写得美极了,真正是“如画里”。尤其是颈联“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当真是平淡至极而又残酷至极,被后世评为“天涯人语”!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唐·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上苍时。
相失落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再看李白的排律,这首《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是一首秋日送别诗,虽非名作,但自有特色。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李白此诗写出了既有豪情也有悲情。“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险些与中唐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同出一辙。“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的秋天景色也描述地明朗旷然。而至结尾却转为“云归碧海夕,雁没上苍时”伤怀之景,末了点出“相失落各万里,茫然空尔思”送别之情。此诗整体明快,从豪放豁达的情调转至离情别绪,丝毫不违和,手腕非凡。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示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民气,何如当初莫相识。
末了是一首古诗《三五七言》,此诗与词体很相似,由于南宋时有词人依照《三五七言》的格式创调填词,词牌名《秋风清》,后世从此多了一个词调。这首诗也是一首闺妇相思之作,李白借相思咏悲秋之情,整体风格凄婉,意境凄凉,句句深入民气,尤其是“相思相示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更是耐久不衰,成为传世名句。
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秋诗呢?不妨留言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