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节制美食话语权

曹丕《典论》云:“一世父老知住所,三世父老知服食。
”意思是说,一代为官的富朱紫家只知道住好屋子,富有三代的人家才懂得穿衣用饭。

中国美食史上,节制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
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
凭动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

袁枚的《随园食单》是离我们最近的古代食谱,条理清晰地讲解精细浪漫的江南菜式。

苏轼发明美食不止东坡肉u0026nbsp孙中山配制四物汤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不雅观,与当代很多康健养生理念十分附近。

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精细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当代的“苏锡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确当属“红楼菜”。
《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

另一位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为师父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

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吴氏中馈录》现身民间。
金华商校老师楼洪亮试着规复了个中几样金华菜和点心。
《吴氏中馈录》的现身,让金华人开始追忆往昔辉煌的金华饮食文化,重现金庸笔下那道火腿嵌豆腐“二十四桥明月夜”彷佛已非难事。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菜谱

作为欧洲乃至环球最有名的美食国度,法国菜历史悠久。
在它的美食历史中,昂布瓦西城堡的女主人卡特琳·德·梅迪契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这位女主人1533年嫁给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按照自己的品位打造她的城堡生活。

昂布瓦西城堡是梅迪契抚养了10个子女的地方。
家族里的每个人都配有随从、酒保和家庭西席,他们构成了城堡弘大的就餐人群。
据《文艺复兴期间卢瓦尔河谷的城堡》一布告录,昂布瓦西城堡每天要供应的食品包括:468个面包;47瓶塞第尔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17头半牛供应了熬汤用的牛肉;羊肉类包含7头绵羊和12只羊脚,7头半山羊羔和其内脏;家禽类是80只母鸡和肉鸽,31只阉鸡和8只鹅;其余还有一只野兔,78公斤肥肉,50枚鸡蛋,12公斤照明用烛炬。
每次延续两天的盛大宴会,须要4个月的精心准备。

这个地方的美食,历经数百年之后,被编撰成《卢瓦河谷城堡菜谱》。

但是,这并不能算是古老的菜谱。
考古学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掘出公元前1700年的一些石制铭牌,牌上镌刻着用水牛、羚羊和鸽子肉制作菜食的烹调法。

这些食材都需放在用牛肉或者羊肉配制的清肉汤或者菜汤里炖。
上菜时,撒上一点面包屑。
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菜谱。

而在中国,学界一样平常认为现存最古老的菜谱涌如今约1000年前的北宋。
事实上,后魏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已记载菜谱近百种。

美食家和他们钟情的美食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湛。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家发明、留下过菜谱,下面我们就来细数几位有名的美食家以及他们所钟情的美食。

●伊尹:以烹饪之术阐述治国之理

伊尹是商初大臣,他原是商汤王妻子有莘氏陪嫁的奴隶,曾为庖人,善烹饪,以“鹄羹”等美味献于商汤王,并且以烹饪之术阐述治国之理,受到商汤的看重,后为宰相。

相传,伊尹初见商汤时的发言,后被整理成《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强调烹饪选料要熟习质料来源与性能,调味不能太过,要节制好火候与水质,还强调“九沸九变”,即加工风雅。
所有这些,都反响出几千年前的中国烹饪理论水平已足以令人自满。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原则的美食家。
《论语·乡党》中记载,“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失落饪,不食。
时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孔子对食品的哀求很高,变质的食品不吃;超过一定韶光不新鲜的不吃;肉类分割不到位的不吃;不放心的酒肉不吃;蘸料与食材不相配也不吃。
孔子对菜肴的哀求如此苛刻,足以解释他对菜肴的讲究。
吃鱼肉片(鱼脍)没有酱;祭神用的肉类没有姜,孔子是不会碰的。
此外,孔子还反对暴饮暴食,主见用餐时不讲话,细细品味,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