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后隐士,偶作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首词,真是作者在自嘲吗,我看未必!
一开始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使劲显摆学问,可惜是坐井观天的学问而不自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学问终极还是得货与帝王家,才能有出路。不然学问做到一定的时候,心态就会失落衡,心态失落衡,学问就很难再更进一步了。而让心态失落衡的缘故原由无外乎钱和权。
这首词从一开始,都在为末了这句话做铺垫: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末了不装了,直接婆娘骂街,斯文扫地。刻画了穷酸文人眼高手低,只会假装清高的虚伪面孔和尖刻的嘴脸。把穷酸文人捧得有多高,后面摔的就有多惨,是最高明的“捧杀”!
实际情形是,丁元英能登得大雅之堂,也能俯下身子稳坐小吃摊。醉眼看天下,仍旧复苏,还多了些肆无忌惮的打量和洒脱,丁元英和韩楚风醉酒论道的那一段,想必大家影响非常深刻。给我多大天地,我就施展多少才华,不多一分,不少一毫,分寸拿捏极其到位。即便如此,仍旧囊中羞涩,你说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难道仅仅是世道的不对吗?
喜好《天道》的朋友,肯定也很欣赏这首词,细细玩味玩味之后,更能体会丁元英的心途经程。他当年也是穷酸文人的一员,不然不可能把穷酸文人刻画得如此形象。但他终极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变成了成功人士。当他回过分来,回忆当时的心境,才知道当时的认知存在巨大的缺点。以是写下了这首词,看似自嘲,实则是警示世上读书人,放下清高和不切实际的抱负,踏踏实实做些真学问,才是正途!
这也是丁元英的真实目的。
肖雅文说:丁元英跟正凡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我们按照肖雅文说的,也把思维颠倒了,是不是能把丁元英在词中颠倒了意思还原呢?如果你平常也以文人自居,那么面对颠倒过来的真意,你是不是也会出一身冷汗呢?陷入误区而不自知,还志得意满以为有学问,天下读书人的通病莫过于此了,丁元英在提要挈领,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看看热闹,坐井观天也不错!
“言语道断,一说就错”,丁元英没有说错,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