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宋代墨客苏轼的一首写音乐的诗。
苏轼不但诗字画善于,其音乐同样善于,与京师名妓一起合奏,丝毫不落下风。镇江北固山多景楼,有幸成为历史的见证。苏东坡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从杭州赴密州,途经镇江,遂与前来送行的好友孙洙、王存,一同游览了这座千年古刹甘露寺,并为他们弹奏古筝,聊以抒怀。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诗词。尤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为有名。在甘露寺北面的多景楼里,南朝梁武帝萧衍即兴写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字。米芾则亲笔题写“天下第一江山”牌匾。
苏轼在这座名楼中,兴致勃勃地为朋侪弹筝,并约请一位叫“胡琴”的京师官妓弹奏琵琶合奏《芳春调》,借以抒怀。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匆匆。”首联是说,我们在多景楼上,弹奏一支神曲,琴声哀婉凄清,再三敦促,琴弦仿佛欲断。这是写“弹奏之地点”。弹奏地点在多景楼,苏轼弹奏的是古筝,而官妓胡琴弹奏的是琵琶,二人合奏,哀迁徙改变听,绝似《琵琶行》。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颔联是说,琴声哀婉动人,就连神女江妃都出来谛听了,她在轻雾烟雨中生愁;又随手舞动水袖,将江中翻飞的浪花洒到金山寺上空。这是写“琴艺之高超”。
苏轼与胡琴,共同演奏的曲子,旋律悲哀、音响哀鸣、腔调清脆,能使水神江妃舞动江水,把浪花飘洒于金山寺上空,为其安慰自己的怨情。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颈联是说,赶紧唤人取来家乡蜀中的“双凤槽”好琴,想象中双凤槽琵琶弹出了三峡的猿啼。这是写“琵琶之名贵”。“双凤槽”典出唐玄宗期间。当时,一个姓季的寺人,出差到蜀,得到了很名贵的逻桫檀木,用以做琵琶的槽,献给玄宗。那槽上面有金缕红文的双凤图案,故名“双凤槽”。这里是说面前的琵琶名贵。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尾联是说,与京师名妓胡琴一起合奏古筝曲《芳春调》,仿佛弹奏出另一种如鸟啄枯木的声音。这是写“合奏之觉得”。
鸟啄枯木,正是二人演绎的效果。这一个细致描写,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演出现场,感想熏染伟大东坡的豪迈人生。
从那鸟啄枯木的旋律中,我们仿佛可以感想熏染到墨客豁达乐不雅观的人生境界,以及他豪放浪漫的民气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