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茜 鄢静慧

7月6日,小暑,标志着景象日渐酷热。
暑者,《说文》曰“热也”,《释名》曰“热如煮物也”,陆游云“坐觉蒸炊釜甑(zèng)中”,韩愈道“如坐深甑遭蒸炊”。
据古代历布告录:“斗指辛为小暑,斯时景象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纵目新闻专访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西席甘露博士。
甘露在武汉大学得到哲学博士学位,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赏析中国古诗词,她善于从美学角度和哲学维度解读。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西席甘露博士

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 小暑莲藕荔枝解暑热夏日三白送喷鼻香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预言家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的物候特点是什么?甘露先容,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唐代墨客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中生动地描述了小暑的特色,个中“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等诗句,展示了小暑三候的特点。
民间常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在这热浪纵横的时节,雨水增多,雷暴频发。
在古代与小暑有关的诗词中,不少都写到了夏雨。

南馆对雨

明·杨慎

小暑徂炎节,飞雨洒重关。

铜池溢瀑溜,文石流潺湲。

回望岧嶤关,杳在空濛间。

广成云卧静,冲虚风御还。

寂寥杨子阁,校雠应未闲。

太史升庵遗集 杨慎《南馆对雨》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图片来源:武汉图书馆藏)

甘露解读,《南馆对雨》这首诗描述了小暑时节急骤的降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场景。
“飞雨”既缓解了景象的酷热,又消解了墨客心中的重障。
而铜池与文石的静态之美与飞瀑与流水的动态之美相结合,构成一幅动静合适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
这天降雨水与大地景不雅观互动,人身处个中不禁感慨自然之美以及自然而然之美。

面对酷暑,古人多“逃”,或隐逸山林,或泊舟水畔,或遁入禅寺。
墨客回望远处的高山关隘,因雨幕而显得迷蒙不清,就连神仙广成子也顺应天时静卧云端,从而使心灵达到了一种虚空无碍、随风而行的高远境界。
此时,墨客虽身陷繁琐的校正事情,心却能持宁静淡泊。
这首诗既展现了杨慎深受六朝诗学影响,对自然景物的风雅描述和情绪的蕴藉表达,也凸显了古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节律的哲学聪慧。

墨客关注雨季带来的民生困苦

夏日苦雨用东坡黄州寒食韵其二

清·沈德潜

已届小暑节,阴沉犹未已。
江国雨为天,村落村落云雾里。
柴荒不易得,带湿烧青苇。
吴中礼让俗,年来薄于纸。
水患更迫之,纷争遍闾里。
忧端如野云,随触时峕起。

沈归愚全集 沈德潜《夏日苦雨用东坡黄州寒食韵》 清乾隆教忠堂刻本(图片来源:武汉图书馆藏)

农谚有云“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强调了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具有韶光规定性,景象景象影响民生。
甘露解读,上面这首诗中,清代墨客沈德潜以夏日苦雨为背景,细腻描述了江南雨季的自然景不雅观和民生困苦。
“已届小暑节,阴沉犹未已”,暗示了景象的超乎平凡。
而江南水乡雨势之大,仿佛全体天下都笼罩在雨水之下,村落落被云雾环抱,一片朦胧。
持续的雨水导致柴火难以干燥,人们被迫利用湿润的青苇来勉强坚持生火做饭。
由于自然磨难与生活压力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侵蚀,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墨客心中的忧虑也如“野云”一样平常随时而起,无处不在。
墨客对自然变革的敏锐不雅观察以及对社会生态影响的深切关怀,形象地描述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内心的不安与无助。

甘露先容,沈德潜的诗学理论着重于“温顺敦厚”的伦理根本,主见诗歌应该展现儒家的教养功能,传达“美善合一”的空想理念。
因此,他的诗学不雅观点并不局限于对艺术本身的磋商,而是紧密地与现实天下相联系。
其是沈德潜的磨难诗,记录自然磨难,关注民生疾苦,反响了社会的问题。

人们爱吃荔枝、莲藕等清新食品

小暑之后,酷热的体验感明显,尤其在长江中下贱,湿热的极度景象限定了人们的日常活动,没有空调的古人只有“熬暑”。
以是辛弃疾也曾感慨在小暑时节“而今何事最合适?宜醉、宜游、宜睡。
”中医也认为,夏季阳气生发在外,体内易受寒凉侵袭,要看重劳逸结合,护住身体阳气,宜静心,保持感情稳定,心静自然凉。
古人在诗词中写了哪些夏季小暑生活呢?

题酉君画荔支图其一

清·查慎行

四月则太早,七月则太迟。
上品贵适中,熟当小暑时。

其株皆合抱,赪实高累累。
色喷鼻香与味三,妙取带叶枝。

金盘荐华屋,不以远见遗。
向非玉堂仙,谁写冰雪肌。

冰雪故难剖,略烦点胭脂。
如披蔡家谱,而读苏公诗。

敬业堂诗集 查慎行《题酉君画荔支图》 清康熙五十八年刻雍正续刻本

甘露解读说,在墨客查慎行生动的描述中,我们得以领略小暑时令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古人生活情趣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金盘荐华屋”,暗示了在酷热夏日,家庭或朋友相聚,共享美食的场景。
“盛夏食饮,最喜清新”。
适值小暑时节荔枝达到了最佳的成熟状态。
此时的荔枝光荣鲜红、果实累累,色喷鼻香味俱全,尤其是带着叶子枝条的最为美妙。
小暑也是吃藕的好时节,清代乔远炳就在《夏日》诗中夸奖:“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惜碧筒尝。

景象越热,荷花开得越是艳丽。
隋代杜公瞻有诗云“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除了荷花,在我国江南地区,栀子花、白兰花与茉莉花常日会在小暑前后进入盛花期,因此也被称为“夏日三白”。
甘露先容,这三种花也是古代夏日的市井爆款,是由人提篮走街串巷贩卖的季候花卉,成为古时市井夏日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称与浩瀚自然的声音比较,“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来源:纵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运用市场下载“纵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供应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