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朝廷直言不阿,作诗针砭时弊触怒权贵,被贬到江州。

在江州期间,他把自己创作的八百余首诗编成诗集,成集往后写了一首诗: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白居易秦中吟赏析一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元九是元稹,李二十是李绅,他们都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也是当时著名的墨客。

这首大意是说:我有一篇风情无限的《长恨歌》,又有针砭时弊的十首《秦中吟》;元稹常常偷学我作诗的格律,李绅也非常佩服我的诗。

我虽然活在世间与富贵无缘,但去世后文章可以流传隽誉;不要怪我说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诗集编好,完成一件大事,白居易内心难免有些得意,赠诗给元稹、李绅炫耀一番。

白居易的诗按照创作动机可分两大类。

一类表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针砭时弊为目的,这类诗以《秦中吟》为代表,即“十首秦吟近正声”。

另一类则表示艺术教化,表达他对美学的欣赏和体验,这类诗以《长恨歌》为代表,即“一篇长很有风情”。

《长恨歌》已经赏析完毕,本篇开始赏析《秦中吟》。

《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是白居易在元和五年(810)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

“秦中”是地名,指现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长安地处秦中。
“吟”指诗歌。
白居易在长安写了十首诗,因此名为《秦中吟》。

《秦中吟》记录了当时贪官污吏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及黎明百姓的苦难生活。

《秦中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阴郁,对统治阶级进行尖锐讽刺和无情批驳,同时表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与深奥深厚的忧国之情。

“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认为诗歌的功能是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统治阶级管理好国家。

而《秦中吟》恰好符合这个标准,因此白居易在诗中写到“十首秦吟近正声”。

《秦中吟》包括十首诗:《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买花》。

下面我选个中几首进行赏析。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平生易近。

平生易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落。

夜深烟火尽,霰洁白纷纭。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面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这首《重赋》戳穿了这样的社会现实:贪官污吏为谄媚天子,肆意毁坏税法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

原文:“厚地植桑麻,所要济平生易近。
平生易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注释:厚地:大地,与“高天”相对。
平生易近:老百姓。
身外:知足生活所需之后剩余的财物。
君亲:天子。

译文:大地上成长桑树和麻树,是为了给百姓供应生活所需;百姓把桑麻织成布帛,是为了生存;在担保生活所需之后,多出来的财物充作赋税,奉献给天子。

译者的话:白居易在开头六句抛出了一个不雅观点:自然界万物首先要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所需;

在老百姓能够生存下来往后,才把余下来的财物以赋税的形式奉献给天子。

也便是说,自然资源首先要供应给老百姓,然后才轮到天子,“民贵君轻”之意。

原文:“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注释:两税:税法。
厥初:开始的时候。
淫:过分。

内外臣:内臣指皇宫内的宦官,为天子私事做事;外臣指政府机构的官员,为天子公事做事;内外臣之所有为天子做事的官员。

译文:国家定下税法,本意是考虑百姓的疾苦;朝廷在立法之初为戒备内外官员们苛捐杂税,下过明令:税法之外增加人物财物,皆是违法重办不贷!

原文:“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注释:因循:沿袭。
浚(jùn):本意是挖深、疏通,此处是搜刮之意。
逡巡(qūnxūn):本意是徘徊不定,此处指延缓韶光。
里胥:古代管理乡间事物的公差。

译文:谁料到年深日久,贪官污吏们沿袭以往的做法;为了获取天子的恩宠,他们无时无刻地搜刮我们盘剥财物;

绢不到一匹,丝不到一斤;公差逼迫我们急速上缴,一时一刻也不延缓。

译者的话:这几句以百姓的口吻阐述贪官污吏对他们的剥削。

原文:“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落。
夜深烟火尽,霰洁白纷纭。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注释:阴风:冷风。
霰雪:雪珠。

译文:岁末时分天寒地冻,冷风刮过残破的村落庄;入夜后烟火烧尽,白色的雪珠四处飘洒;

幼儿衣不蔽体,老人身上冰凉;人们悲哀的喘气声与冰冷的寒气,一起窜入鼻子,令人鼻子发酸心也发酸。

译者的话:百姓们交完租税往后,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

原文:“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面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注释:残税:余税,尚未交清的税。
缯(zēng)帛:泛指丝织品。
羡余:盈余。
琼林库:天子储存财物的私人库房,不是朝廷国库。

译文:昨天我去缴纳余税,找机会看到官府的仓库,我问公差:“里面绸缎如山丝絮如云,为什么还要我们的丝帛?”

公差答道:“这是交完国家赋税的盈余,随后要献给天子!

我朝气地说道:“你们为了谄媚天子得到恩宠,夺走我的丝帛献给他!

可你们知道么?这些丝帛收进琼林库,日久天长糜烂坏掉,天子根本用不到,而我却身无寸缕受寒挨冻!

译者的话:末了十句是缴纳租税的百姓和公差的对话。
由于受诗歌形式的限定,逻辑上不是很畅通,我整理一下方便大家理解。

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霸占和分配绝大多数的生产生活资料,过着富余的生活。

可是人的贪欲是无限的,统治者们总想搜刮更多的财物,即便用不到糜烂在库房里,也不留给百姓。

统治者的贪婪便是社会抵牾的根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