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一是个和尚,真实姓已不可考,是个有文化的和尚,俗称“诗僧”。
是晚唐诗僧,字和号均不详,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人。与贯休同时期,诗齐名。
诗僧作诗,始于中国古代东晋,“诗僧”一词最早涌如今中唐。
唐朝涌现过很多有名的诗僧。皎然,寒山,齐己,灵一,贯休,无可等,这些诗僧都在当时如雷贯耳。
而栖一,在这些人里面,名气不足,诗来奏,长于七律,诗风遒拔雄劲,悲壮沉郁。
《全唐诗》存咏史诗两都城是佳构。《垓下怀古》是最有名的一首: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是楚汉之争的末了决斗之处。
一刀抹脖子的西楚霸王项羽便是葬身于此地,由于这地方埋葬着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宜。
一些文人墨客游览到此总要思念一番,当然思念的不是霸王,而是霸王身上的故事。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口口相传,在文学史上地位超然。
故事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带着八千子弟兵,打算过江东,奈何遭刘邦围困。
八面受敌之时,项羽奉劝虞姬逃离,虞姬却以身杀的办法不连累项羽。
这个故事凄美,悲壮,意难平,是很多民气中的意难平,但更难平的还在后面。
虞姬去世后,西楚霸王项羽也拔剑自刎于乌江。
表面看,项羽对不起虞姬,虞姬以命相抵助他亡命,项羽却以命相抵追随她而去。
这在文学史上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它悲壮,唯美带着遗憾。
而“乌江自刎”是项羽的个人选择,和虞姬无关,两个故事串连到了一起,就演化成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乌江过江东时,明明有一条船可以逃离,而项羽却悲壮的选择自尽。
这让众人很不能理解,因此“四大才女”李清照写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栖一的《垓下怀古》也是怀念这个事宜,因此开篇也很直接“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咸阳”古地名,位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天下富豪十二万户于此,大造宫殿,定为都城。
“楚歌”古楚国歌曲,刘邦围困项羽,军中唱此歌,以扰乱项羽的军中士气。
“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项羽与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
墨客说,回忆咸阳城的往事令人感慨,楚歌悲切哀愁。八千勇士现如今何在?
原属西楚的鸿地已归汉朝,沙场上弓箭对峙,强弱犹如日月轮转,血染垓下决定了霸王与汉王的命运。
然而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古今多少事,都化作了江中翻滚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