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唐诗是谁写的?骆宾王。诗的题目是什么?《咏鹅》。骆宾王是谁?“初唐四杰”的第三位。他有什么故事?他还骂过武则天,说她“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骂得高兴,不过武后“仅微笑而已”,倒是对“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念念不忘,认为“宰相之过也。有如此才,而使之沉沦腐化数奇乎”。
实在,骆宾王写的这篇檄文,一样平常题目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或作《讨武曌檄》。实在这两个都肯定不是原题。由于武曌是武后给自己起的名字,她当了天子之后,创造了18个新字,颁布于天下推广利用,并称之为“则天新字”。这个“曌”字在骆宾王写这篇檄文还未见世。这篇檄文的原题是《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这下终于弄清楚了。能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由于读过了历史写作者、中国唐史学会会员薛易所著的《大唐墨客行》一书。这本书,正如其书名所显示的,讲的是大唐的墨客们的故事。详细来说,便是作者在史料记载的根本上采取虚实结合的办法,通过小说笔法补充空缺,以此来生动解读那些唐诗中的名篇佳句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诗,读到了;故事,也读到了。那些唐代墨客中的鼎鼎大名者,比如“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张若虚、王昌龄、王翰、李白、杜甫……他们的故事也就顿时维妙维肖起来。
像先容《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及其现传标题的来龙去脉,只是《大唐墨客行》中的一些细微之处。但见微知著,可知作者对《大唐墨客行》这本书的写作是相称负责的,确实堪称一部鲜活重现唐诗出身进程的诗家传记。
实话实说,这很不随意马虎。人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诗也是好诗,这些墨客的业绩,在《旧唐史》《新唐史》《资治通鉴》以及其他的条记中都有所记载,或多或少而已。但就此演绎成文,确实还须要补上不少“空缺”。真的是那样的人生经历吗?他们当时真的曾经是那样一种心情、状态吗?作者当然不可能做到完备真实还原,但就如《大唐墨客行》目前这样,也已经是很不随意马虎了。故事是随意马虎记住的,读故事的同时也仿佛在与这些唐代的墨客名家近间隔、“面对面”,真无异于是一次“盛大聚会”。
而且,《大唐墨客行》在为王维、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十位唐代墨客作传的同时,也没有仅仅限于他们这些人,而是同时挖掘了自初唐到安史之乱百余年间40多位墨客的趣闻轶事。或许实在所谈到的一些墨客,到底是曾经听说过,还是闻所未闻呢?
不过,名为《大唐墨客行》,实在也只是说了初唐至盛唐的一些墨客,中唐、晚唐之后还有大批的墨客未曾涉及,看起来至少没有做到较为全面完全。期待着作者再来个《大唐墨客行续》之类的大作,把这个补全,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