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的美妙秋天景色和浪漫情怀流传千年,也让“蒹葭”一词为人熟知。
“蒹葭”详细是什么植物呢?实在,“蒹葭”并非一栽种物,而是两种。“蒹”是我们常日说的荻,“葭”指的是芦苇。二者均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成长在水边、沼泽等湿润环境。
只管在生境和形态上相似,随意马虎稠浊,但二者也有明显差异。荻有根状茎,茎是实心的,株高常日有0.5至2米;芦苇也有粗壮的根状茎,茎中空,株高可达3至4米。清代学者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强脆而心实者为荻,柔纤而中虚者为苇。”其余,二者的叶与花也有明显差异。荻的叶子近乎线状披针形,边缘比较锋利,花序伸展,对生于各个分支上,花穗呈黄白色,远了望去像羽毛;芦苇的叶呈带状,较宽,花序在各个分支顶端呈分叉状,花穗靠近麻色,远了望去,宛如顶上插了一根狼牙棒。
图为芦苇。祁熠 摄
图为荻。祁熠 摄
荻和芦苇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勤恳聪慧的古人很早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它们了。有记载显示,在我国西北地区,古时戍边的将士常将荻破碎后和泥,用来夯筑城墙及护堤,以增加建筑强度。人们会采摘早春的芦苇新苗作为季候蔬菜食用,新鲜的芦苇叶子是包粽子的好材料。芦苇茎叶还能用来体例苇帘、苇席。由于富含纤维素,荻与芦苇都是造纸的上好材料。
2024年4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水库,白鹭在芦苇荡中栖息、觅食。何龙 摄
在生态系统中,“蒹葭”也承担了主要浸染。作为湿地生态中的主要生物群落,荻和芦苇有着很好的水质净化浸染。它们利用纵横交错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地下网络系统,可起到固土保水浸染。同时,地上部分的茎叶不仅为其它生物供应了生存空间,还可在枯萎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此外,荻和芦苇不仅是很好的水系景不雅观植物,还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
(作者:李勃,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
公民日报 原韬雄 采访整理
来源: 公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