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墨客沉醉于花间月下,悠游于诗画之间,其举止超脱而不羁,那是何等的舒心与惬意。

倘若这位墨客更兼怀一颗炽热纯洁的小儿百姓之心,满腔都是深厚的家国情绪,他的人生境遇便显得更为厚重。

纵然政途多舛、生平颠沛流离,乃至承受了损失妻儿的椎心之痛,以及山河破碎、江山易主带来的无力与无奈,这统统的悲欢离合,都被他以无比坚韧的精神熔铸成动人的诗词篇章。

他们的词句将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每一次品读都令人感同身受,感慨万分。

旧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35首最具历史兴衰的古诗词动听肺腑

1.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元稹《行宫》

元稹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一座荒凉冷落的古行宫,宫中的花朵虽然红艳盛开,却因无人欣赏而显得寂寞。
白发苍苍的宫女们闲坐个中,评论辩论着昔日唐玄宗期间的盛景,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繁华不再的深深感慨。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墨客站在幽州台上,面对茫茫天地,既看不见前代贤人,也看不到后来的英杰。
强烈的孤独感和历史沧桑让他涕泪横流,抒发了个人抱负难以施展、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之间的抵牾情绪。

3.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在江南偶遇旧识乐师李龟年,回顾起在岐王宅邸和崔九堂前多次听闻其美妙歌声的过往。
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寓言般地展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4.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通过折半戟沉沙的遐想,杜牧追忆三国赤壁之战的历史。
假设东风没有帮助周瑜取得胜利,那么东吴二乔可能会被曹操俘虏,锁在铜雀台中。
此诗以小见大,通过历史假设来磋商英雄与时运的关系。

5.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李白《苏台览古》

李白在游览苏州台时看到杨柳新绿,菱歌悠扬,但昔日的豪华宫殿如今已成遗迹。
只有西江上的明月依然如故,曾见证过吴王宫中的欢快与哀愁,以此寄寓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

6.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此诗描述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的情景,烟雾与月光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杜牧批评那些商女不顾国家危亡,还在对岸吟唱靡靡之音《后庭花》。
此乃借古讽今,警示当朝统治者要当心享乐误国。

7.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凡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通过描述朱雀桥边野草鲜花和夕阳下的乌衣巷口,揭示了曾经权贵聚拢的王谢家族旧居如今已破败不堪。
那曾在王谢堂前飞舞的燕子,如今飞入平凡百姓家,形象表现了人事更迭、世事变迁的无情规律。

8.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上苍外,二程度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登临金陵凤凰台,感叹凤去楼空,唯有江水依旧流淌。
他回顾吴宫花草掩埋于幽径之下,晋代贵族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以三山上苍外、二水分洲为背景,表达出浮云蔽日、长安了望不得的惆怅之情,寓意朝廷阴暗、才子失落意。

9.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奇丽画卷,黄莺啼鸣、绿树映衬红花,水乡酒旗飘摇。
墨客用“南朝四百八十寺”来形容寺庙浩瀚,而这些楼台大多沉浸在烟雨朦胧之中,间接反响出了当时佛教盛行及时代景致的变革。

10.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台城》

韦庄笔下的台城笼罩在小雨蒙蒙、江草齐整的氛围中,六朝往事犹如梦幻一样平常消散,只留下鸟儿在空自啼鸣。
最为无情的是台城边的柳树,只管朝代更迭,它们依然茂密如昔,将十里长堤包裹在烟雾之中,令人不禁怀古伤今。

11.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唐·许浑《金陵怀古》

整首诗通过松楸遍野的官员陵墓、高低错落的六朝宫殿废墟以及石燕翻飞预示晴雨无常、江豚出没吹动夜风等自然征象,映射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
英雄豪杰逝去后,昔日豪华消散殆尽,唯有青山如洛中般永恒存在,揭示繁华易逝而自然永存的哲理。

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以长江奔驰不息为喻,表达韶光无情流逝,无数英雄人物在历史年夜水中被淘洗一空。
是非成败须臾即逝,只有青山依旧,夕阳彤霞几度更迭,展现出世事无常与宇宙永恒的比拟。

渔樵江渚上的人们阅尽世间秋月东风,他们以淡泊的心态笑谈古今之事,传达了一种超脱于功名利禄之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历史兴衰的豁达理解。

13.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不雅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唐·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李白借苍茫月色下的金陵古城,感叹帝王霸业随大江东流而去,天文星宿犹在,而壮丽的皇家建筑已倾颓破败。
墨客描述了驰道荒废、古丘松折的景象,暗示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究竟化为尘土,只剩下月夜下寂静的金陵,带着历史的萧瑟与哀愁。

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

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通过描述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回顾三国期间周瑜的雄姿英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意象通报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激烈,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则饱含对英雄辈出时期的神往与感慨。

公瑾当年的风采与作者自己身处现实的境遇形成对照,人生如梦的喟叹中蕴含了对命运沉浮、光阴荏苒的深刻思考。

15.

阿房舞殿翻罗袖,

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顾,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平生易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上华美奢侈却又迅速衰败的事物,从阿房宫到金谷园,再到隋堤柳、龙舟竞渡,以及乌江自刎的虞美人、赤壁战火中的周瑜和老去世边关的将军,生动展现了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

“伤心秦汉,平生易近涂炭”,揭示了无论朝代更替如何,终极耐劳的都是百姓,从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和对权力争斗的冷峻批驳。

16.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此诗通过追忆诸葛亮的生平业绩,颂扬其忠实睿智、鞠躬尽瘁的品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表示了人们对这位千古贤相的怀念之情。

墨客以“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悲剧性结局,唤起人们对付空想与现实冲突的寻思。

17.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崔颢通过描述黄鹤楼及周边景致,抒发了岁月流转、人事代谢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悠悠千载空,这种景象寓言了生命的短暂和历史的永恒。

18.

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赞颂了英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烈精神,反响了她个人对死活不雅观的认识,强调了人格肃静与气节的主要性。

19.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民气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韦庄《金陵图》

韦庄在《金陵图》中表达了画作虽不能直接表现人们的悲哀感情,但画家所绘的南朝往事充满了苍凉悲切的情绪。
通过对老木寒云遍布故城画面的描述,唤起人们对过去繁荣背后的忧伤影象。

2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犹豫。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以潼关山河险要之地为背景,感叹秦汉遗迹已成为废墟,深刻揭示了国家兴亡带给百姓的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对天下苍生深切的同情与对历史循环往来来往的无奈。

2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描述千古江山,感叹英雄孙权(孙仲谋)的无处寻觅。
昔日舞榭歌台、风骚人物如今都已被光阴雨打风吹去,只剩斜阳下的平凡巷陌。

词人借寄奴(刘裕)金戈铁马的大胆业绩,回顾了其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
但同时提及元嘉草草北伐的仓皇与失落败,以及佛狸祠下百姓的敬拜活动,反响了历史变迁和国家兴衰。

末了以廉颇自比,提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自己虽年迈但仍愿为国效力,却无奈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

22.

万里金瓯失落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景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宋·文天祥《金陵驿》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南宋王朝领土损失,国运倾颓的惨状,犹如衮衣从云端跌落泥涂。
杜宇泣血,象征着亡国之痛;半脱骊龙颔下须,则比喻朝廷威信的损失。

老去秋风的悲惨和寒月孤照,反响出墨客身处囚禁中的孤独和哀伤。
只管千年景败终成尘土,他仍坚信人间自有浩然正气存留,以此勉励人们铭记历史,崇尚忠实刚毅的丈夫之志。

23.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景象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宋·王安石《桂枝喷鼻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登高远眺,正值晚秋时节,金陵故地景象肃穆。
江水澄碧如练,山峰层叠如簇,舟帆在残阳里归航,酒旗斜矗于西风之中,云淡星河鹭起,构成一幅俏丽而苍凉的画面。

回顾六朝的繁华竞逐,门外楼头的悲恨相续,墨客感慨万千。
随着流水消散的是六朝往事,只留下寒烟衰草凝绿。
即便时至今日,商女犹唱后庭遗曲,使人寻思历史的教训。

24.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去世,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

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明·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征明在此词中通过拂拭赵鼎(倚飞)墓碑,追忆宋朝忠臣蒙冤受难之事。
倚飞曾备受倚重,后遭严刑,功成身死且言辞难以洗刷污名。
词人悲叹无辜忠良的不幸遭遇,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统治者的懦弱和对失落地徽钦二帝蒙羞之事的忽略。

词人认为评论辩论南渡决策失落误并无意义,当时朝廷害怕规复中原所带来的动荡。
即便是秦桧这样的小人得逞,也是因迎合了当权者的心意。
整首词充满了对民族历史悲剧的深深哀悼与反思。

25.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以箫声的呜咽开篇,描述了一位名叫秦娥的女子在月夜梦醒时分的伤感离去。
每年柳色新绿时分,在霸陵都会发生令民气碎的离去场景。

接下来,墨客转而描述乐游原上的清秋时节,以及咸阳古道上断绝的孤寂。
末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以苍茫萧瑟的画面展现了历史遗迹的寂寞与沉静,传达了对往昔帝国荣华不再的深深怀念与哀惋之情。

26.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唐·韦庄《忆昔》

韦庄追忆往昔在长安五陵嬉戏的情景,夜晚歌楼清音四溢,通亮如昼。
银烛照耀下的露桃花开仿佛不知秋意已至。
西园公子即唐玄宗之子李瑁,这里暗指皇家贵族的生活。
南国佳人莫愁则代表民间才子佳人的故事。

墨客末了感叹今日乱离,统统都如梦幻泡影,唯有夕阳映照水流,表达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及现实的哀惋。

27.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落里夫妻别,泪比永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袁枚通过对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悲剧的反思,指出人间普通夫妻的生离去世别比起长恨歌中的帝王家事更为悲苦。
石壕村落中的百姓分离之泪,比杨贵妃在永生殿上的泪水更多更沉重,表示出墨客关注民间疾苦的人文关怀。

28.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十室九空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薄暮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落日深秋雨。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这首词表现了边塞地区的历史沧桑与荒凉景致。
词人描述了无数英雄驰骋疆场、幽怨离去的场景,感叹古今河山归属不定,战役频发,终极只剩下丹枫树在西风中老去,薄暮路上青冢默默诉说着过往。

词人进一步追问,那深深的眷恋情深又有多少?只看到深山落日与深秋冷雨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对征战离乱和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

29.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当代·毛爷爷《沁园春·雪》

毛爷爷在这首词中展现了北国冰雪覆盖的壮丽风光,并将自然景不雅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以长城内外、大河高下等雄伟景致衬托中华大地的辽阔多娇。

回顾古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伟大君主,虽然各有建树,但在文治或武功方面皆有不敷。

末了展望未来,指出真正的风骚人物应看目前,表示了作者对未来中国命运的乐不雅观展望和伟大抱负。

30.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唐·岑参《登古邺城》

岑参登临古邺城遗址,面对空荡荡的城池,只见东风吹动野火,暮色笼罩废弃的宫殿。
望陵台依旧矗立,漳河水依然东流而去,然而武帝宫中的人早已拜别,每年春天的美好景致不再为谁盛开。

墨客通过对古邺城废墟的描述,抒发了对盛衰变迁、人事代谢的沉郁感慨,暗示着对历史循环、王朝兴替的深刻思考。

31.

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描述了经由昔日繁华的洛阳城时所见景象,烟雾弥漫,雨声呼啸之中杂草丛生。
曾经的皇宫与贵族衣饰都见证了旧日帝京的光彩。

墨客以问答形式提出,若要理解古今兴衰变迁的历史,只需关注洛阳这座历史名城。
通过洛阳的今昔比拟,寓言般地展示了王朝兴废的无情规律。

32.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唐·刘禹锡《金陵怀古》

刘禹锡通过对南京(金陵)的自然景不雅观如潮水满溢冶城渚、夕阳照耀征虏亭以及蔡洲的新绿和幕府山的旧烟青等描写,引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表明国家兴亡取决于人的作为而非地理环境。
结尾提到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调,象征着颓靡亡国之音,充满幽怨,让人不堪回味。

33.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唐·李益《汴河曲》

李益借汴河水东流不尽的春色,感叹隋朝宫阙如今已化为尘土。
他劝告行人不要登上长堤了望,由于那随风飘扬的杨花会勾起人们对过往繁荣消散的无尽哀愁,暗示隋朝短暂而辉煌的闭幕。

34.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唐·包佶《再过金陵》

包佶在再次经由金陵时,写到当年王气随着《玉树歌》终而停止,雁阵高飞于石城秋色之中。
江山依旧,但不论朝代兴亡,它始终冷漠无言,只听凭斜阳陪伴旅人沉浸在历史的哀愁之中。

35.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南唐·李煜《子夜歌》

南唐后主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深重的愁恨与故国之思。
人生中的忧闷遗憾难以避免,尤其对付损失故国的他来说,梦回故土醒来泪水涟涟。
独自登高楼遥想过去天高气爽的日子,如今统统成空,犹如一场凄凉的梦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

#天南地北大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