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 金华兰溪人,生于南直隶雉皋 (gāo)。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有评论家称誉为“天下笑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
李渔自幼聪颖,及长才华横溢,擅赋诗为文,旁及杂艺,尤以小说、戏曲见长。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明崇祯十年,考入金华府庠,后科场失落利,屡试不第,功名不遂。清兵入浙,兵燹甚烈,家道中落。入清后无意做官,归隐伊园。清顺治八年又萍寄武林(小筑)数年,从事著述和辅导戏剧演出。后流寓金陵,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芥子书铺,印行图籍。寓居金陵二十年,尝负笈四方,奔忙达官权贵之门,以文会友,交游名流。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蒲松龄和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等“江左三大家”, 王士禛、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海内八大家”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数都过从甚密。康熙十六年复归杭州,在云居山东麓修建“层园”。康熙十九年病逝。
李渔生平著述颇丰。鸿篇巨制《闲情偶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典戏剧理论集大成之作,另有剧本《笠翁十种曲》,口语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别号《连城璧》)、《十二楼》,诗词韵律必读经典《笠翁对韵》和《笠翁一家言》等作品。
李渔的文集《笠翁对韵》是一本关于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习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全书全书分高下两卷,每卷十五章,分别对应十五韵部:上卷韵目为上平声;下卷韵目为下平声。每个韵目之下各有二到四则对文,书对文共计90则,每则对文16句、8个韵脚。每则对文各有十组对句,对句包括单字、双字、三字、五字、七字、十一字对,从简到繁,琅琅上口,形成对仗工稳,声韵折衷的对子。内容则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演习。因而被称为“吟诗为难刁难三基(《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训蒙骈句》)”之一 。
须要强调的是:《笠翁对韵》是按韵分编的,所依据的韵便是《平水韵》。《平水韵》将平韵分为30个韵部,分上部和下部,各15个韵部,包括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衷等韵脚字。
清代米东居士有个高度评价:“其(《笠翁对韵》)采择也奇而法,其包罗也简而赅;其选言宏富,则曹子建八斗才也;其错采光鲜,则江文通五色笔也。班喷鼻香宋艳,悉入熏陶水佩风裳,都归裁剪;或正对,或反对,工力悉敌;或就对,或借对,虚实兼到。揆之诗苑类格、上官仪六对之法,无不吻合。”
注释:《平水韵》是因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多少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