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诗歌创作最忌讳用重复字。
一首词作中,词人总是只管即便避免重复利用某一个字或者某一个词语。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也会只管即便选用一些意思附近的字或者词语来代替:如用婵娟,银钩,玉盘,素娥,金轮等等来代指玉轮;用长娥,春黛,远山,翠羽来形容女子的眉毛等。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避免重复,二是通过这些词语来给词作增加一种特定的美感,营造一种独占的艺术氛围。
多数词作中,很少有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在一首词作中重复利用的情形。
可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却大胆新奇,不仅用了重复字,而且在词作一开头还连用了7个重复字。

然而,这7个重复字的利用不仅不嫌啰嗦,还是全词的精华所在,受到后世很多词论家的激赏。
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仅这7个重复字,给我们上诗词鉴赏课的教授足足讲了两节课。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7个字到底有何妙处!

声声慢 李清照(宋)

李清照异常大年夜胆别致的一首词开篇就是7个重复字精华全在此处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往后的名篇之一。
当时的她,丈夫赵去世,国破家亡,连心爱的文物也丢失殆尽。
与她从前的作品比较,这首词作中的愁绪已经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了,是一种去世别之痛,永恒之痛。
在这首词里,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动听至深。

词作开头的三句用7个叠词构成,不仅不嫌啰嗦,反而非常的自然妥善,有层次,有深浅,适可而止地表达出了词民气中繁芜难言的感情。
“寻寻觅觅”,一开头这4个字,彷佛非常莫名其妙,让人难以理解,但是仔细思虑后就会创造,这反响了词人此时如有所失落的一种精神状态:什么也没没了,家没了,人没了,国没了,彷佛词现在只剩下回顾了。
可是回顾也会逐渐模糊的。

于是,词人想要努力探求一些东西。
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了?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美好光阴,还可能是她与丈夫积攒了大半生的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但是现在,它们都随着北宋的灭亡消逝了,就彷佛它们从来就未曾存在过一样,以是词人就能产生了一种要“寻寻觅觅”的心情来。

仅此一词,就把李清照由于国家灭亡而不得流落失落所,孤身一人四处流落。
由与丈夫也去世了,这些痛楚她不得不一个人承受。
虽然随着韶光的流逝,这些痛楚逐步彷佛在逐步变淡,但是它们留在心底的悲哀却逐日加深。

词人孤寂的岁月中忍耐着,无所寄托,若有所失落,逐渐老去。
她想要捉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捉住,内心反而更加空虚。
于是,词人如梦初醒,回到现实,不禁感到“冷生僻清”。
这4个字既指明了环境的悲惨,也暗示了词民气境的悲惨。

于是,非常自然妥善地就说出了“凄悲惨惨戚戚”6个字,没有加任何润色,而是对自己内心感想熏染的一种存粹白描。
这6个字虽然直抒胸臆,但是却将外在环境和内在情绪很好地领悟在了一起,由冷生僻清的环境描写过渡到惨惨戚戚的生理的描写,十分自然妥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李清照该词中7个叠字利用地奥妙,我拿其余一辅弼似的作品作一个比较。
这首诗作便是元人乔吉的《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采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大家。
”怎么样,大家比拟一下,能否欣赏到李清照词作的妙处?可以说整首词的精华全在这7个叠字。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