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在重阳节的感怀之作,表达了异域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独在异域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短短十四个字,勾勒出一个人在节日里倍感孤寂的情绪画面,既有节日的氛围,又饱含亲情的温暖。
王维笔下的重阳,不仅仅是登高饮酒的节日,更是触发内心情绪波澜的时候。兄弟们在家乡登高、插茱萸,墨客却身在他乡,无法团圆,这种亲情的缺失落,让重阳节的美景带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然而,诗句中的情绪虽然带着思念,却不凄凉,反而透出一种深情的温暖。
清新唯美之处:这首诗将重阳节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深切而自然,亲情的美好与秋日的清爽相互交织,既美了流年,又让人醉心于那份浓浓的亲情之中。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莫问悲惨怕白衣。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杜牧的这首《九日齐山登高》以重阳节的登高饮酒为主题,充满了秋日的豪迈与洒脱。诗中不仅有秋日的景象——“雁初飞,菊花须插满头”,还有交情与人生的豁达。虽然有“尘世难逢开口笑”的感慨,但他并不沉溺于凄凉,而是选择在秋日的美景中尽情享乐,度过一个欢快的重阳。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杜牧以洒脱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种豁达与爽朗正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乐趣所在。秋日的清风中,朋侪与酒相伴,统统烦恼随风而逝,诗中的豪迈气度,令人憧憬。
清新唯美之处:杜牧笔下的重阳节不仅有清新的秋天景色,还有洒脱的情怀,诗中透出的轻松与清闲,让人感想熏染到秋日的清爽与人生的洒脱。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薄暮后,有暗香盈袖。莫道赓续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重阳节词作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重阳佳节中的孤寂与愁绪。前几句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与氛围,薄雾浓云、凉风垂垂,一片秋日的萧瑟之感。这种景象不仅给自然带来了秋意,也让民气生愁绪。
然而,在这秋日的清冷中,李清照依然保留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薄暮后把酒,菊花的暗香盈袖。然而这种喷鼻香气并未消解她的内心愁绪,反而更显悲惨,终极以“人比黄花瘦”的凄婉意境将整首词推向高潮。
清新唯美之处:只管诗中充满了愁绪,但李清照的词作细腻、温婉,菊花的喷鼻香气与秋风的凉意交织成一幅俏丽的秋日画面,充满了淡淡的伤感与唯美的意境。
杜甫《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钩。十岁不再来,白发满头。新亭有高会,南岳且从游。请君酩酊时,须着庾公裘。
杜甫的《九日寄岑参》是一首充满交情和人生感慨的重阳诗。墨客写重阳节的登高与聚会,然而言辞之间透露出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朽迈的哀伤。尤其是“十岁不再来,白发满头”一句,感叹年华不再,令人倍动听生短暂。
不过,墨客没有完备沉溺于悲叹,而是呼吁朋侪一同畅饮,“请君酩酊时,须着庾公裘”,意在享受重阳节的乐趣。这种带有人生聪慧的豁达态度,使得诗作在清新与感伤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清新唯美之处:杜甫的诗既有对韶光流逝的感叹,又有对当下的珍惜,既有秋日的清新之感,又包含了对岁月的寻思。
温庭筠《咸阳值雨》
问讯东桥竹,秋池带雨寒。别来频倚望,不见夜潮生。
温庭筠的《咸阳值雨》以重阳节的秋雨为背景,描写了离去之情。秋雨带来一片清寒,池水因雨而泛起寒意,墨客以竹为寄托,向远方的亲友表达思念之情。这种细腻的情绪描述出秋日的清冷与淡淡的哀愁,仿佛全体天下都沉浸在秋雨带来的寂静中。
“别来频倚望,不见夜潮生”,离去之后,墨客无数次站在桥边遥望,愿望相逢的那一刻,然而秋潮不再,思念依旧未能成行。这种蕴藉的表达办法,将重阳节的离愁别绪深深渲染。
清新唯美之处:秋雨带来的寒意与池水的清冷,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温庭筠以蕴藉的笔法描述了重阳节的思念之情,意境清丽,动人心弦。
重阳节不仅是秋日的节日,更是情绪的节日。文人们借着这一节日,或抒发思亲之情,或感叹岁月流转,或吟咏秋日美景。这五首清新唯美的重阳节诗作,透过大略的笔墨,将秋日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怀牢牢相连,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秋日的清爽与悠长,仿佛美了流年,也醉了心扉。在这深秋时节,细细品读这些诗词,便犹如踏入了诗意的秋日,感想熏染那份秋日的美与墨客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