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

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的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由公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最近,康震携新书举办线下读者见面会。
在活动现场,康震分享了自己和诗词的结缘以及本书的写作。

《康震古诗词81课》适宜大众阅读。
书中选择了从汉代到清代36位著名墨客的81首经典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墨客出生、人买卖境。
其余,书中所选的81首经典诗词,着重考虑了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篇目的贴合,并利用普通的措辞将大众所熟知的文化知识与诗词本身相结合,如对付李白《早发白帝城》的讲解中,康震写道:

“这一刻,李白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成为那个刚刚离开蜀地的少年。
他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纵目了望,高山和大江层层叠叠、浩浩荡荡,逐渐融入广袤辽阔的原野,明月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的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墨客迈出天府之国,走出雄伟的夔门,一望天下无边无涯,所有的空想和阳光都在他的面前展开。
如今虽已迟暮,年近花甲,但对李白来讲,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依然可以像当年那样再次走出夔门,走向全体天下。

康震古诗词81课简单的诗最随意马虎入人心

蒙曼教授这样评价:“康震的81课古诗词讲解,既是涉及墨客平生、诗歌流派、创作争鸣、写作技巧的精读课,又是旁及思想、道德、历史、地理、习俗的通识课。
在这81堂大课上,你会创造,那些你原以为烂熟于心的诗词中,实在还藏着熟视无睹的疑问或习以为常的误读。
康震用他生动诙谐的措辞,穿梭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润物无声地激活我们生活中的诗意,勾引我们高情商地面对生活中的快意或失落意,平淡与峥嵘。

这81课的古诗词解读中,没有什么艰深冷门的诗歌,而都是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大略篇目。
当被问及我们本日是否还有必要去读一些“大略”的诗歌的时候,康震回答道:“这个天下上没有大略的诗,大略的只是措辞和形态。
每个人写诗的时候,内心都是比较繁芜的,或者都有自己的冲动、诉求。
只有大略的形式和措辞,从来没有大略的诗。
包括有的诗越大略,可能里面蕴含的韵味越深。

《康震古诗词81课》书封。

“比如苏轼很著名的‘横算作岭侧成峰’,大略吗?一点都不大略。
我反而以为这样的诗是很难写的,有很丰富的觉得,有很丰富的想要表达的希望,同时又不愿意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每个墨客在写诗的时候,情景、空间、环境是不一样的。
”康震说,“大略的诗最随意马虎入民气,大略的诗最随意马虎让孩子懂得,大略的诗最随意马虎记诵。
所有的大略都是形态上的大略,孩子终年夜了,大略背后丰富,多元的,令人冲动、感慨的内涵就随着你的增长、你的人生的经历而逐步呈现。
在这个呈现的过程当中,你被墨客的初心所冲动,同时为自己能够在诗意中发展感到欣喜。

康震认为,诗词的好坏与笔墨的大略繁复与否并无关系,最主要的是一些共有的特质。
“名篇意味着:第一,它的内涵是比较深入、深刻的,情绪是非常丰富的,三不雅观肯定是比较精确的;同时,它的文辞是很幽美的,审美是符合超过年代的人们的共同的审都雅的。
”康震这样阐明道,“既是适应当下的,同时也可能是超越时期的。

“这本书有一个很主要的用意,便是我们着重去选择了国家部编版、普编版的诗词。
为什么这样做?由于孩子的包袱多重啊。
这么重的包袱,不要让孩子额外看什么诗词,就让看部编版的诗词。
但是我们并不肯望让孩子看到的只是教材里面的讲述,我们希望在教材之外给他打开另一个天下。
”康震说,“教材如果有50页,我们希望这本书是第51页。

阅读诗歌作品是一个私人的过程,也是带有个人色彩的体悟经历。
康震表示自己的解读最大的不同是由于他是他自己,每个人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一个根本的要义。

“我自己是一个研究古典诗词的专业的职员,首先要确保知识性是准确的。
但是在此之上,希望有感悟。
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进程是不一样的。
”康震说,“我希望本日咱们说完话了,他们走了,能记起一句话两句话,这个书拿在手里会反复看,会琢磨。
以是落笔会慎重,写书的时候对这句怎么解读、为什么这样解读、用什么典故、用什么比喻,这是读者会反复看的东西。
以是就一定要负责、很慎重。

活动现场。

谈到自己与诗词的结缘,康震表示,“我爱上得比较晚”,康震最早喜好的不是文学而是哲学。
“我上中学的时候读了大量的哲学书。
读费尔巴哈的书比较多,费尔巴哈的《宗教的实质》、还有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都是那个时候读的。
”他说道:“当时相称长的一段韶光,我打仗最多的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还有便是美学。
我当时美学打仗的非常多,读了很多美学的书。
我喜好古典诗词便是由于读美学。
我当时读李泽厚的书,《美的进程》里有一章,那一节的名字就叫‘青春·李白’,当时吸引了我,还有对初唐时期人的剖析,他说初唐时期就像一个人的青春期一样,也是充满了非常迷茫。
这个不雅观点还挺时兴,他还讲到《春江花月夜》,真是太神奇了。
实在现在想起来,美学便是哲学、文学和艺术相遇产生的学问。

只管爱上诗词是后来的事情,但康震还是在幼年时就已经被诗词所打动。
他说自己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老师讲了一首诗,便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洪荒的荒是不能有那一点笔画的,‘黄河入海流’,这个‘流’要多一点,三条流水加上一个水点,这辈子就把这个字记住了。
以是在我印象里,一年级该当学习过古典诗词,但是我对古典诗词的影象是从‘黄河入海流’开始的。

康震认为,理解诗词的初心,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墨客们的人生境遇。
“你必须理解这个墨客,非常主要。
比如说,我们讲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里就四句,是不是?他说在城里面春光早已经走了,没有春光了。
古人嘛,‘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总是要想办法留春,就说春天在哪儿呢?在蜘蛛网上,是由于柳絮粘在蜘蛛网上,以是瞥见柳絮触网,这便是一种意象。
到了大林寺,到山里面一看,原来春天还在山里面。
”康震这样讲道,“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大林寺的桃花里。
按道理,农历四月份,大体相称于我们的五月份。
平原地带,春天已经走了,山里面可能还有点像仲春份,春天还在。

任务编辑:梁佳

校正: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