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在1958年的春天,毛主席到成都主持了一场会议,会后和郭沫若等人一同参不雅观了杜甫草堂,同时借阅了个中12卷共计108册杜甫诗集,读毕之后评价:“是政治诗!

后来毛主席接待汉学家费德林,在提到杜甫的时候说:“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公民墨客
”如此看来,毛主席对杜诗的意见,彷佛在这一次参不雅观杜甫草堂之后发生了变革。

于是就有人产生了好奇:毛主席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毛主席将杜甫评价为“公民墨客”之时,是否解释他已经开始喜好杜甫的诗歌了?

一、毛主席喜不喜好杜甫的诗?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该当先弄明白两件事情:

若何评价诗圣杜甫的诗毛主席参不雅观杜甫草堂用了四个字进行评价

第一,毛主席说“不太喜好杜甫的诗”,到底是指不喜好杜甫诗的风格,还是不喜好杜甫诗的思想内容,又或者是杜甫诗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

第二,毛主席说杜甫是最伟大的公民墨客之时,又是在从哪个角度评价杜甫的诗歌?

下面先说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毛主席说自己“不太喜好杜甫的诗”,是指不喜好杜甫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的全部,由于内容和形式是根本分不开的。

只管如此,但是毛主席说这番话也并不即是他以为杜甫的诗写得不好。
由于当他谈到“不太喜好”的时候,实在只是在谈杜甫的诗,并不符合自己对诗歌的“审美”哀求。

由于“审美”这个东西,一贯是主不雅观的、个人的。
一个人在说自己不喜好A,只喜好B,他做出的判断,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代价判断,而只是在讲个人“口味”偏好。

有些人“断章取义”地认为毛主席说“不太喜好杜甫的诗”,便是在否定杜甫的诗歌造诣,或说毛主席认为杜甫的诗不如李白,这一点是绝对缺点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毛主席评价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公民墨客时,他实在是从诗歌的“现实功用”角度去评判杜甫诗歌的,而不是从诗歌的艺术造诣上去评价的。

以是这就即是是说,毛主席承认杜甫诗歌的伟大,并给予了杜甫本人最高切实其实定。
然而他对付诗歌的“审美”偏好,从始至终都没有动摇过。

杜甫是中国的“诗中贤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毛主席必须喜好杜诗,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杜甫虽然是唐代乃至中国二千多年诗史上,最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墨客”。

但是毛主席却是一个“浪漫主义”墨客,他们的文学审美取向是完备不相同的。
“现实主义”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问题的戳穿、批驳,而“浪漫主义”则更重视创作者个人情绪的抒发。

于是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文学命题:创作到底该当反响现实,还是该当抒发情绪?答案是都可以,这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
那么,我们如今是怎么评价杜甫的诗的呢?

二、如今社会如何评价杜甫的诗?

杜甫在如今天下文坛上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李白的。
西方天下很喜好杜甫,前两年英国媒体还专门为他制作了一部58分钟的记录片,名字就叫《杜甫》。

在这部记录片里,制作人将杜甫的地位和但丁、莎士比亚等天下重磅级名人等同。
杜甫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墨客,“没有之一”。

究其缘故原由,并不仅仅是由于杜甫的创作风格符合西方“批驳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哀求,也由于他的确是中国诗坛上,第一个把目光投向社会和底层公民的墨客。

在杜甫以前的墨客,包括汉魏六朝的嵇康、阮籍、陶渊明、鲍照,唐代的张九龄、李白等等所有墨客,没有一个人的诗把目光投向社会的底层。

过去的墨客,他们写的诗每每都是从自己或者士族阶层出发,寄情山水,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情绪。
或者再借助对“闺中怨妇”的想象力,写一点政治遭遇和个人际遇上的感悟。

只有杜甫另辟路子,“以诗为史”,记录下了“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的悲惨现实。
当他首创出“现实主义诗歌”流派时,西方文坛要到一千多年后,才会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杜甫的诗歌在中晚唐时声名崛起,直接影响到宋代一个最主要的主流诗派,即“江西诗派”的形成,他本人也被“江西诗派”奉为“一祖三宗”中的“一祖”。

也正是从白居易、元稹大力推广杜甫诗歌后,中国古代墨客才自觉地肩负起“以诗为文”,替天下庶民发声的义务感。
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也该是中国,乃至全天下最伟大的墨客。

其余,杜甫的诗不单是好在他的思想上。
在格律成形的关键节点上,他的《登高》也一贯被认为是唐代最好的一首七律。
其音韵之美,传染力之强,堪称“空前”。

以是杜甫诗歌不但是“空有思想”,事实上他的诗歌创作也非常看重抒怀,并且他在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方面,也做得非常出彩。

比如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意境高妙的名句,不胜列举。

因此杜甫的诗歌无论从思想提炼方面,还是到文学技巧的利用方面,都是无懈可击的。
不过话又说过来,这杜甫诗写得再好,也不即是大家都“必须”喜好的风格。

还是那句话,一旦当我们谈到“喜好”的时候,讲的就只是一个“口味”问题。
承认杜甫诗歌的伟大,并不妨碍有人更喜好李白,乃至还可以去喜好徐志摩。

毛主席参不雅观杜甫草堂之后,评价杜甫的诗时说了四个字——“是政治诗”,这是毛主席本人对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判断。

日常生活当中,审美方向于文学必须反响历史、现实的朋友,可能会更喜好杜甫的诗。
但是审美更加偏浪漫主义,更看重个人情绪抒发的朋友,可能会更喜好李白。

毛主席为什么不太喜好杜甫的诗歌呢?实在这是由于他是一个“浪漫主义”墨客。
那么,为什么他是一个浪漫主义墨客呢?

这是由于思想上浪漫的人,比思想上现实的人更加具备革命的激情亲切。
简而言之,“浪漫”本身就带有“非理性”的特质。

正如战国的屈原,比如民国的陈天华,由于爱国的欲望无法达成,绝望之余就会去投江;正如那些共产主义崇奉武断的人们,为了空想,就甘心抛头颅、洒热血。

持“浪漫”主义思想的人们,在革命的过程中,并不会考虑个人“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不司帐较个人的得失落,只凭着一腔热血与饱满的激情去干事。

这种行为在理性的人看来,肯定是冒失的,不可取的。
但是有时候闹革命,就要靠着这一股子热血和冲动。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毛主席写过一首《七绝·刘蕡》,歌颂一个中唐期间的才俊。
这个人和汉朝的贾谊一样,都是毛主席非常欣赏的那类政治人才。

贾谊和刘蕡饱读诗书,有改革的激情亲切,写文章言辞锐利泼辣,但是在政治见地方面,还是略显天真。
可是毛主席依旧同情他们,欣赏他们。

这是由于贾谊和刘蕡“敢为天下先”,他们敢于在“万马齐喑”的时期,站到众人的前头,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时期叫嚣。

结语

杜甫的诗是真写得好,可是他却不敢提剑砍人,但是李白就敢。
你别管李白是不是吹的,他就说自己能“十步杀一人”。
以是毛主席更喜好“革命”的墨客,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至于杜甫,理智见告我们,“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公民墨客”,诚挚地希望中国多一点像杜甫这样悲天悯人,关照现实的大墨客。

但是在表扬完杜甫之后,我们还是有情绪上的诉求的,以是喜好浪漫主义诗歌的人,自然还是会去喜好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