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诗词大会》走得更远
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诗词热。不过在文化热潮背后,也有学者的冷思考。不少专家早在节目预备时就提出,作为诗词节目,除了遍及知识,也该当适当加入创作部分,这样在继续传统方面才会走得更远、更踏实。
今年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在形式上就显得更为灵巧,除了直接唱古诗文外,在作品歌词上也做了发挥演绎,无论是词和曲,都加入了“创作”的身分,比较《诗词大会》又进了一步。
比如唱哭无数不雅观众的《苔》,这首号称孤独了300年的清代袁枚诗作,只有短短的20个字,被独具慧眼的支教老师梁俊发掘改编成歌曲。“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梁俊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就像湿润的角落那些青苔,人们看不见,但它们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也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通过今人的改编传唱,这首小诗重新走入人们视野,冲动无数不雅观众,也达到了该节目“用本日的旋律重新谱写和传唱古诗文,让经典再一次盛行”的目标。讲述诗词的前世今生,这一点倒和《国家宝藏》有异曲同工之妙。
优点和缺憾都很明显
除了刷屏的《苔》,节目中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和诗以歌”,让古老与当代盛行碰撞。比如王俊凯为不雅观众演绎了一首由明代墨客钱福所作的《嫡歌》,加上百余位机器人伴舞,画面相称独特。王力宏Rap版的《三字经》相称带感,他坦言“身教大于言教”,2岁女儿在一旁参与了全体创作过程,听完就会哼唱。97岁高龄的许渊冲师长西席也涌如今节目中,将唐代墨客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翻译为英文诗歌,并由四国艺术家唱响,中国的二胡、法国的古典吉他、蒙古的马头琴加上印度的萨朗吉琴带来的四重奏让不雅观众震荡不已。节目播出后,不少歌曲在各大音乐平台全线霸榜。
不同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擂台比拼、《朗读者》的经典诵读,《经典咏流传》在立意和形式上都冲破了不少同类型文化节目的跟风征象,在音乐美学和诗词美学上又探索出一条新路。但与此同时,《经典咏流传》的不少作品仍存在缺憾,被评价没有做到古诗和当代歌词的水乳交融。
比较《苔》中添加的词句“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所有阴郁为天亮铺排”,对原诗的衍生兼具美感与意境,刘桢的《赠从弟》和《男儿当自强》的混搭则有些不伦不类,《墨梅》《定风波》《鹊桥仙》等也是在原诗开头大略加了几句歌词,这些词句和古诗词一比相形见绌,难免有多此一举之嫌。以是这种创新并非易事,哀求节目主创们拥有更高的古诗文素养。
据理解,该节目将从3月3日起每周六晚8点将在央视综合频道持续与不雅观众见面,期待能有更多诗词经典穿越时空而来,唤醒我们的耳朵,点亮我们的心灵。
【编辑:朱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