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无穷的列车炮
早在一次天下大战之前,各国军方高层就意识到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问题。无论火炮科学如何飞速发展,依赖步兵装备的常规火炮,都很难摧毁敌方精心修建的要塞工事。
早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役期间,双方凭借着坚固的要塞工事,每每能够阻挡敌军重兵进攻部队数月之久。
步兵的火炮打在这些要塞上,只能溅起一些石屑,根本起不到什么浸染。在防御武器也很差劲的情形下(士兵只有前膛装弹的单发燧发枪,只能在200米内利用,精确射击间隔只有几十米),进攻一方仍旧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实战中,美国南军和北军的将军们复苏的觉得到,依赖中小口径的步兵火炮是无法摧毁这些坚固工事,唯一的办法是必须利用大口径的重炮。
可惜在当时来说,想利用大口径火炮险些是不可能的事情。北军长驱上千公里杀入南军后方作战,一起上的 地形繁芜,路途迢遥。大口径火炮受冶金技能的制约,每每重量很大,须要大量的马匹才能够拉动。而马的力量毕竟有限,重炮纵然在非常良好的道路上的提高速率 也非常缓慢。一旦遭遇较差的路况,比如泥泞、雨雪,这些马匹运输部队就只能停在原地发呆,等前方修睦了路或者景象好转再说。
这些问题导致重炮无法有效跟随步兵提高,不能给予步兵急需的火力增援。
话虽如此,既然已经打仗了,自然要想尽统统办法办理这些问题。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各国的军事高层们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办法,便是利用已经发达发展的铁道和火车作为重炮的运载工具,将重炮和铁道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武器。
这个构思在当时看来是比较随意马虎实现的。众所周知,铁路的载重量很大(本日民用车厢载重量也超过70吨),纵然大口径重炮的重量对它也不算什么。
而火车的速率远远超过马匹,在铁路上以火车作为机动的运载平台,也就大大提高了重炮移动的速率,这是非常实际的办法。由此列车炮就随之而生!
列车炮观点刚刚出身,就遭遇了实战的磨练。
南北战役期间,联邦军(北军)在进攻邦联军(南军)末了据点彼得斯堡(Petersburg)要塞时,就遭遇了严重的攻坚问题。
彼得斯堡是南军都城里士满外末了一个军事据点,南军在此处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四周的环形工事长达5公里。
北军靠步兵进行了多次冲锋,除了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以外,没有任何进展。初期战斗中,北军已经伤亡4万多人,南军伤亡只有1万多人。而北军的重炮由于受地形限定,还在几十里之外蹒跚提高,无法对前哨的士兵给予增援。
彼得斯堡是美国铁路上一个主要的枢纽站,四面有不少铁路支线。这让聪明的北军指挥官格兰特想到了办 法,他命令立即将320毫米重炮安置在火车上,通过铁路运送到前哨。随即这种重炮被安装在一辆没有顶盖的火车车厢上,仅仅一二天的韶光就送到了前哨。北军 随即用重炮剧烈轰击南军的阵地,给南军造成了相称的伤亡,并且摧毁了很多坚固的工事
可惜此时火炮技能还比较掉队,这种火炮的威力并不大,射击也禁绝确,没有能够起到决定性的浸染。
终极北军通过近9个月的围困战在该战役中得胜,己方却丢失6万多人,南军只丢失了2万多人。
彼得斯堡被占领也就意味着南军的毁灭,南部同盟都城里士满很快被攻陷,南北战役结束。
这也是列车炮第一次的实战,战果因陋就简。
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利用的并不能算是列车炮。由于火炮只是通过铁路来运输,并没有在铁路上发射炮弹。这次战役中,火炮末了一段路不是依赖铁路,还是依赖马匹拖拽到最前哨。
南北战役结束往后,天下上又发生了很多次中小规模的战役。实战中,进攻武器总是掉队于防御性武器,尤其在马克西姆发明了重机枪往后,双方的威力更是悬殊。在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放上几挺重机枪,就可以消灭成千上万的进攻敌军。
-------------------列车炮的涌现,紧张是由于攻坚武器远远弱于防御武器。二战之前,基本上防御武器是远远强过一截的。一战中欧洲沙场兵员丢失非常惨重,有时候一天伤亡10万人,紧张便是缺少精良的攻坚武器。这些列车炮都是臼炮,射程有限,但威力极大。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天下各国都建筑了自己坚固的要塞工事。在1904年的日俄战役中,兵力和火力都弱于日军的沙俄军队,依赖还没有建筑完备的旅顺要塞,整整防御了近一年的韶光,造成日军巨大的伤亡。
日军无力击毁俄军的要塞工事,乃至被迫利用自尽性攻击。一些日军士兵背着炸药包冲向俄军要塞后拉响爆炸,仅仅炸出了一些很小的缺口,没有什么浸染。
经由300多天的战斗后,日军伤亡人数节节攀升,官兵极为疲倦,险些无法连续战斗。日军高层无奈,紧 急从海内运送来了日本口径最大的18门280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这种重炮刚一上沙场,就很快摧毁了俄军大部分工事,并且在一个月韶光内帮助日军步兵攻占 了全体旅顺要塞,迫使俄军全部屈膝降服佩服。个中一发重炮炮弹,还炸去世了俄军旅顺要塞司令孔德拉坚科。日军士兵对这些重炮非常感激,称它们为“大阪宝贝”!
实战中,没有重炮增援的日军曾经遭遇极大伤亡,全体战役日军11万人,占参战日军总数的一半。在旅顺要塞的激烈攻坚战中,日军丢失6万多人,一次人海冲锋就去世了2万多人。
旅顺要塞残酷的争夺战,为各国敲响了警钟。天下各国军方高层都认为,以旅顺战役为例,如果想攻占仇敌的坚固堡垒要塞,最可行的办法还是利用大口径列车炮。
两次天下大战之前,各国都秘密研究了一批列车炮,以德国人的最为著名。
德国有着天下上最精良的的一家火炮生产公司,克虏伯公司。克虏伯公司成立于19世纪,一向以出产精良火炮称雄于天下。
早在普鲁士王国的俾斯麦期间,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火炮就已经大大优于法国和奥地利的同类火炮,帮助普鲁士军队得到了普奥战役和普法战役的胜利,建立了德意志王国。
由此克虏伯公司也成为欧洲火炮公司中的领头羊,前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一战期间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高达130公里,可以从法德边疆打到巴黎。但巴黎大炮精确极差,只是一种计策威吓的武器,实际没有战术上的意义。
元首的玩具 古斯塔夫列车炮
一战结束往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和废弃。
希特勒上台往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将军们剖析,认为一战德国失落败的最紧张缘故原由是施里芬操持没有成功。
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仇敌,终极在两线的花费战中崩溃。
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想得胜,仍旧必须采取施里芬操持,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不过,现在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韶光和60亿法郎的巨款建筑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全体防线共构筑各种用场 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 期间大贝莎列车巨炮420毫米炮弹,连续两发的直接命中!
!
!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紧张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 步兵障碍物一样平常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古斯塔夫巨炮的体型惊人,以是利用它必须有完备的战区制空权。
经由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同等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
德国军方高层经由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冲破马其诺防线,必须利用大口径的列车炮。德国军方的哀求是,这种巨炮须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须要从仇敌炮兵无法反击的安全间隔外进行发射,它的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
克虏伯公司从1935年开始研究,但开拓这样的巨炮谈何随意马虎!
万幸的是,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天下上最为精良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能储备。经由7年的艰巨努力,他们终于研究成功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列车炮-古斯塔夫列车炮。
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00多吨,可将7吨重的炮弹射击到37公里以外,其性能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贝莎列车炮。
由于对该火炮的性能极为满意,克虏伯公司以他们董事长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Krupp,是当时克虏伯公司的领袖,也便是之前那个贝莎.克虏伯的丈夫),这门巨炮也是克虏伯家族的最大骄傲,也是克虏伯公司的骄傲。
而该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则被命名为多拉(Dora),这是设计师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已故妻子的名称。
德国士兵显然比较喜好后一个名字,他们把该系列的两门巨炮都叫做多拉,这也是所谓“多拉巨炮”的由来。实际上第二门多拉巨炮并没有参加过实战,后来直接被拆毁了。
古斯塔夫列车炮体积弘大,重量巨大,一样平常的火车是带不动的。为了牵引这门巨炮,克虏伯公司还特地设计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巨型机车。
由于开拓韶光过久,古斯 塔夫列车炮制造完成的时候,法兰西战役已经结束。德国人没有攻打马其诺防线,而是用大批装甲部队从最不适宜利用坦克的阿登山区打破,随之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消灭了英法联军,盘踞了法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其诺防线确实没有被攻破,也算是攻不破的防线。
古斯塔夫巨炮彷佛已经生不逢时,好在元首希特勒对它还是非常重视的。
1942年春,古斯塔夫巨炮组装完毕并定于3月19日进行末了的射击试验。19日,独裁者希特勒在几位元帅和将军的陪同下,乘专列从柏林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不雅观看试射情形。
中午12时20分,古斯 塔夫巨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毁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086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40分钟后,即下午1时整,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 射了一发重4.759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千米。这两枚炮弹都准确的击中了目标,击穿了7米厚的混凝土与1米厚的钢板建成的仿照工事。
对火炮性能非常熟习的希特勒,对此极为满意。他对克虏伯公司夸奖有加,并且命令再造出两门同样级别的大炮,还让德国军方以700万马克的巨款将这门古斯塔夫列车炮买下。
-------------------------希特勒对古斯塔夫列车炮非常喜好,他是一个火炮爱好者。
马其诺防线已经被摧毁,但不代表欧洲就没有坚固不可摧毁的要塞了。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役爆发。德军在经历了初期的大胜往后,却没有得到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双方转为相持阶段。
德军的实力仍旧霸占着明显的上风,希特勒为了进一步击垮苏联,敕令准备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要担保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就必须先灭斯大林格勒侧翼,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苏军重兵集团和海军要塞。
德军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作战中,遭遇了很多难以战胜的问题,个中最无法办理的便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早在沙俄期间的1789年,就被定为为一个要塞城市。沙俄在此处曾经修建过极为坚固的要塞群,到了苏联期间又有极大增强。由于该地被定为是苏联黑海舰队的基地和乌克兰防御的核心,苏军对它非常重视。
经由苏联军民永劫光的修 建,全体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一个坚固无比的要塞群,其防御能力的强大丝毫不亚于马其诺防线。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例,环绕城市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苏 联人同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木要塞数量的75%。以该市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联装炮塔要塞来说,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 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到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 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到4000毫米。此全体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 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上风射界,理论上绝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弹药存放在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 弹药库中,可以抵抗住任何德国现有火炮和空军的打击。
卖力指挥作战的曼施坦因元帅,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面前碰的头破血流。在六个月的韶光内,他击中前后集中7个师的部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都没能攻陷这个城市。德国人引以为自满的3、4型坦克,88毫米火炮,斯卡图轰炸机在这些钢铁要塞面前根本无能为力。
鉴于战局如此不顺利,曼施坦因只得向后方求援,哀求调动重炮。终极数百门大口径火炮运送到前哨,包括个中427毫米卡尔铁道迫击炮、615毫米铁道加农炮、280毫米K5铁道加农炮。这些所谓的巨炮同古斯塔夫巨炮比较,也只算是小兄弟了。
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太大,根本无法整体运输。它在3月份分解成几部分,由三辆列车运送到塞瓦斯托波尔前哨,光是车厢就有25节之多,列车全长达到一公里多。
由于该炮重量太大,虽然分解了,普通铁路桥仍旧承受不了。终极运载巨炮的列车被迫绕了数百公里的路,才送到前哨。
运送到前哨往后,铁道的尽头离塞瓦斯托波尔还有几十公里的间隔,巨炮只能仍在原地等待了一个月的韶光。
在这段韶光内,德国人派出大批工兵紧急修建了一条铁路支线。古斯塔夫巨炮通过这条铁路终于开到了最前哨,离塞瓦斯托波尔只有16公里。
4月初,古斯塔夫列车炮开始在铁路上架设,它的架设场面极为惊人。
--------------------古斯塔夫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火炮,他具有战术浸染。
首先由一个300人的工兵营卖力火炮的组装事情,对付重达数百吨的紧张零件,只能用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安装事情花费了整整三周的韶光。
在这段韶光内,古斯塔夫列车炮上空有德军战斗机巡逻保护,附近还有两个高炮连帮忙防空,除此以外还调动了大量德军卖力附近的鉴戒事情,仅仅这批人就有2000人。
在古斯塔夫列车炮附近,一共有德军官兵和技能专家4000多人,相称于一个步兵旅了。
火炮架设好往后,整炮长43米、宽7米、高12米,有4层楼那么高,切实其实相称于一艘兵舰。
它的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个中一种炮弹用于毁坏混凝土掩蔽,它则重达7吨,内装2000公斤炸药。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4千米外厚度为0.85米的混凝土墙。由于炮弹过重,只能用一辆轻型坦克将炮弹推入炮膛。
古斯塔夫巨炮射击时候,由一名上校卖力指挥,直接操作火炮的士兵多达1000人,其余还有数百人的维修保养职员。
前后准备调试了一个月才彻底完成,6月7日古斯塔夫巨炮开始向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炮击。
可以说,古斯塔夫巨炮的恐怖性,是他的设计者们也没有想到。
古斯塔夫以极慢的速率一发发的射击,每一发炮弹射出,就伴随着巨大的毁坏力。
它前后射击了48发(炮管一次性利用的最大寿命),击毁了塞瓦斯托波尔的5个要塞群。个中在连射9发往后,个中一发炮弹穿透了库拉贝主弹药库上面30米的地皮(包括10米混凝土墙),将其引爆。
在古斯塔夫巨炮的帮助下,德军第三次进攻只用了1个月的韶光摧毁了全部的要塞,攻占了该城,俘虏10万苏军,完备盘踞了苏联的南部。
之后德军逐步失落去了沙场主动权,古斯塔夫再也没有参加战斗。它曾经回过进行检修和重新安装膛线,然后送到列宁格勒前哨。
由于整炮太重,价格太高(700万马克),寿命太短(仅仅可以发射200发,每发射40多发就会磨损掉全部膛线),须要绝对沙场制空权的保护,以及大量的赞助职员和举动步伐。古斯塔夫巨炮被德军指挥官认为并不实用,只能用于特种作战,没有给予太大的重视。
对付古斯塔夫最大威胁也便是敌军的飞机,它的体积太大,根本谈不上暗藏。列车炮的构造精密,又完备没有防御能力,一两枚重磅炸弹即可将其炸伤导致无法利用。
对付古斯塔夫巨炮来说, 一旦受伤只能送回德国维修,这一来一回又是几个的韶光,运输过程中又会有巨大的花费。大略来说,古斯塔夫只有在己方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形下,才可以利用; 如果只是有一部分制空权,就不能冒险利用巨炮。苏联英美都有大量的攻击机,以是古斯塔夫巨炮的利用一定受到严重限定。
当它运送到列宁格勒前哨时,却恰好遇上了苏联人的反击,古斯塔夫巨炮只得再一次被运返国内。
此时古斯塔夫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多拉,也运送到了斯大林格勒前哨。该炮经由一个月韶光的架设和准备往后,还了没来得及利用,苏联却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反攻,试图合围德军。多拉巨炮只好赶忙从前线撤走,侥幸打破了苏联人的包围圈,之后再没有用过。
由此德军开始失落去沙场的主动权,制空权自然也无法担保。
古斯塔夫系列巨炮无法及时移动,目标又特殊巨大,一旦遭遇苏军飞机的轰炸就很随意马虎被摧毁,以是也便是一贯没有利用。直到1945年4月22日,古斯塔夫列车炮被德国人自行拆毁,多拉列车炮也在同时被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