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翻译可以说是我的“童年”噩梦,看似理解了,可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却磕磕巴巴。最近家里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开始学习翻译诗词了,我研究和总结了一下翻译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理解创作背景。
学习一首诗或词之前,要先去理解一下文人们的创作背景,在不同的背景下即利用同样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有差异的,知道了创作背景也就基本明白了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感情色彩,翻译起来语意把握会更加准确。
二、理解诗词中所含的典故。
良久良久以前,文人们写文就爱引经据典,以古喻今,诗词中也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以是学诗一定要看注释,不然仅从字面意思翻译随意马虎出错,毕竟古今笔墨的用法还是有差异的。
三、剖析词句,找主谓词。
第三点便是详细的翻译方法了,实在跟我们平常写文章一样关键是主谓句,诗词翻译,最大略的一招便是找出主谓词(主谓句有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不管是什么先找主语和谓词,当然也有定中短语的,如好看的花),然后把其它身分找到相应的当代汉语词汇译出。
(翻译高手喜好利用“增、删、调、留、扩”等方法去适当增长删减意象。但中间涉及到词类活用、倒装等情形,对付小学生来说,先不搞那么繁芜,我们只要找到诗句中的主谓宾再加上该有的定状补就可以了,不用哀求那么高。实在诗词紧张是翻译大意,要进行精准翻译是不可能的,由于诗句用词极简,有些作者还写得很蕴藉,若不是作者本人,是不可能如实还原的,更何况有些墨客还喜好留白)。
这里我们以《暮江吟》为例。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先来看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
《暮江吟》是唐代墨客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阴暗,牛李党争激烈,墨客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根据创作背景可以知道,作者此时的心情是轻松畅快的,而这首诗整体的氛围也有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译文的格调也要如此。至于典故这首词没用到,暂且不提。现在我们来逐句剖析,用找主谓词的方法来进行翻译。
1.先找到相应的名词、谓词,再找其它身分,罗列诗句中的信息。
这里我们以《暮江吟》为例。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玄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先看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
这句诗:
名词“阳”是主语,
“铺”是谓词
“一道”是量词;
“残”是润色“阳”的定语;
“在水中”是地点状语。
“残”这里意为“剩余的、剩下的”。
那剩下的阳光称作什么呢?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语感,我们可以找到”余辉“这个词。
现在来详细来看看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怎么翻译。
1.量词“一道”直译就可。
2.谓词“铺”跟当代汉语的意思是一样的,也是直译。
3.“残阳”译成“余辉”。
4.“水中”,可以直译,最好译成“水面”或“江面”,与“铺“”相呼应。
那么翻译过来便是:“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
5.也可以适当弥补意象,一道残阳铺水中,除了直接译成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也可以加一些想象的意象,如: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水波轻漾,波光粼粼。
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一句比较大略,主语是江, 谓语“是”隐身了,也有人把这里的“瑟”和“红”理解成形容词动用。
“瑟”在此意为碧绿,那么颜色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呈现”这个词,孩子词语积累有限也可以直接用“是”。
翻译出来便是“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赤色。”
第三句“可怜玄月初三夜”。
这一句有点意思,找不到主语是不是?确实如此,这是个非主谓句,“可怜”和“玄月初三夜”都是润色夜的,是个定中短语。(定中短语举例:好听的音乐,碧绿的江水,可爱的小狗等)
根据注释可知“可怜”是“可爱”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直译便是“可爱的玄月初三夜”。
但也有人翻译成“更让人怜爱的是凉露低落的玄月初三夜”,这样翻译突出了与前两句递进的意味,那么这个译文实在是进行弥补了加了个使动用法,随着知识的积累确实是可以进行考试测验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翻译准确就行了 。
第四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个句子,是大家熟习的比喻句,意思浅白,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
很明显,露和月是被比喻的工具,即比喻的本体,也便是主语。
“珍珠”和“弓”是打比方的工具,是喻体也便是宾语,似是比喻词,做谓语。
如果直接翻译成“露水像珍珠一样,玉轮像弓箭一样。”就太干了,美感不敷,那么就弥补上量词和形容词。如:
“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皎洁的月牙就像一把风雅的弓。”
好了,本日就剖析到这里,是不是很大略,找到主谓宾定状补(并不是所有的句子身分都有的,要划分层次,进行剖析,诗词朗诵时搞清断句,构培养出来了),意思就明明白白了,纵然句子译得不足幽美但考试至少是不丢分的。
相信有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及语感、知识的积累,我们的古诗词翻译会越来越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