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说,墨客们没有几首像样的山水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墨客,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足够的经历也就不会写出经典的诗句。
著名的山水诗有王维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还有刘禹锡的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还有苏轼不雅观赏西湖写下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些诗句都给人以竹苞松茂的觉得,仿佛身临画境一样平常。
本日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诗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每天政务十分繁忙冗杂,身陷政事的白居易整日觉得不清闲,就想笼中鸟一样没有自由,本来就喜好置身于山水间的白居易神往着一种闲适的生活。面对着面前的白云泉水,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本意:天平山上清澈可人的白云泉,天上的白云清闲舒卷,无拘无束,地上的泉水从容奔流,谁也无法阻挡。
白居易在开篇便为我们点出了吴中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将我们拉到了天平山上,仿佛面前便是云卷云舒,畅快奔流的白云泉,一种空隙、雅静的基调就此打下。个中的两个“自”就将这样的自由清闲般的逍遥快活之感描述了出来,这样的寄情于景的写作手腕颇为老道以闇练,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墨客对云水这种逍遥自由的渴望。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意:白云泉啊,你自己自由便也罢了,又何必冲下山去,去给那些原来多事的人间平添那许多的波澜呢?
白居易以白云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顶多只能叫微波、荡漾),象征着社会上的风浪,生活中杂七杂八的恼人的凡是,用以表明自己想要早日摆脱这一些俗事的渴望。
“何必”二字,利用拟人的手腕将白云泉形象化,彷佛在质问白云泉,你这样自由清闲多好,怎么偏偏就喜好山下的纷繁繁芜的社会?
综不雅观白居易的这首诗,若以山水诗来看,它宛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整首诗读完后令人以为白居易实在并没有刻意用很多华美的辞藻来润色这幅山水画的色彩,而是大略地用白描的手腕见告我们天平山上的白云泉便是那样的美,它们都是自由清闲的,而自己呢却终日劳碌这一些原来就让人烦恼的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这自己知足软弱、想要独善其身的闲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