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篇骂古人的文章,笔者看来实在是没什么有代价的内容,也就不摘录出来给读者诸君添堵了。伟人看完《十批驳书》,也以为郭沫若的说法不靠谱,就专门写了一首七律来回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宜要商量。祖龙魂去世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看得明白,核心意思便是:焚书坑儒的说法实在很不靠谱,倒是你推崇的孔子是个垃圾。
关于孔子,咱们不去谈论,但是伟人的话很能引起我们共鸣:“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主见厚古薄今,是开倒车的。”
为了免得被喷,儒家思想咱们也不去谈论,咱们就来说说“焚书坑儒”有多不靠谱。
按照现在的眼力来看,秦始皇是杀了一批招摇撞骗的“大师”,还处理了一批帮“大师”摇旗叫嚣吹喇叭的文人——这些文人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江湖术士搞宣扬,就像不久前某些文人写的《创造黄帝内经》、《大气功师出山》、《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样,明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神话故事”,却被包装成了“报告文学”。
书归正传,我们来看一看“焚书坑儒”事宜的原形:当年科学技能不发达,一些被统称为方士术士的巫师神汉就像雨后路边的狗尿苔(一种蘑菇,听说是狗撒尿的地方才长),一个个露出头来招摇过市。在这批方士术士背后,随着一大群儒生整理他们的“思想”“学说”,换几粒“金丹”,赚几个稿费——术士们把从秦始皇那里骗来的金银财宝分给他们一点。
而且这帮儒生正像老人家所属的那样“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拿了秦始皇的钱,背后却聚拢起来说坏话,乃至诋毁秦始皇的为人和治国理念:“秦始皇这个人刚愎自用,就知道杀人纵火灭六国,活在世上便是个祸害,这样的人咱们可不能真去给他求仙药!
”实在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那些江湖骗子根本就求不来什么仙药,所谓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不过是东海上的几个小岛,要说上面有点猴子椰子还可能,至于神仙,那也便是梦里想想,那些“大师们”比谁都清楚:神仙是吹出来的。
这帮术士和文人联起手来,那影响还是相称大的,不但老百姓在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相信了世上有仙山,连秦始皇都被忽悠了,大把大把的金子银子(也学是铜钱珠宝)装满了“大师”们的腰包。但是拿钱不干事(也干不成事)的方士术士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露馅,于是在骂了一顿秦始皇之后纷纭跑路,把个秦始皇气得七窍生烟:“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诋毁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只是烧掉了一些没用的坏书,但是那些文人和方士术士我都给了他们很好的报酬,但是花了成千上万的钱,别说什么妙药,连句好话也没换来。这帮穷酸和骗子骂我也就算了,他们还用自己的歪理邪说乱来老百姓,这种事,叔叔可以忍,婶婶也不可以忍,给我查!
一听秦始皇要追查,那些先得到风声的“大师”们一个个脚底抹油——两袖金风跑掉了,只剩下那些吹喇叭抬肩舆的文人和“大师”的徒子徒孙被御史给抓了起来。
这些小角色可没什么骨气,还没等鞭子落到他们身上,就什么都招了,而且为了表示自己“认罪态度良好”,还开始了狗咬狗“传相告引”,一下子就咬出四百六十多人来,这些人当然犯了欺君之罪,按照法律都被砍头示众,然后挖了个大坑埋了起来,没有让他们暴尸荒野。
实在关于“焚书坑儒”现在已经有了公论:烧掉的是六国官方书本,那些书的紧张内容便是骂秦始皇和大秦帝国,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要被禁毁的,而且秦始皇也没杀书本的作者。被杀掉的六百四十人,实际都是招摇撞骗的方士术士——那些为骗子写文章的儒生实在也该当算半个术士,不过那种人现在叫“科普作家”、“网络大V”。
而真正的儒生还是过得很滋润津润,光秦始皇驾前,就有七十个“博士”在拿着高人为高谈阔论,有的还重操旧业,兼职干起了方士术士,连续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