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作为自然界中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时令,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那么在墨客笔下,又有哪些著名的秋日诗篇呢?

以下将列举并简要赏析十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墨客关于秋日的经典之作,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情绪描述了秋日的景致与情怀。

一、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忆江上吴处士

唐.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海云端。

贾岛的这首《忆江上吴处士》载于《全唐诗》,是一首写于秋日的送别诗。
但由于颔联的名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太过精彩,使得众人记住了这句写秋日的名句,并被后代不少名家引用。

宋代周邦彦在《齐天乐》词中写过“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在杂剧《梧桐雨》中写过“伤心故宅,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化用这两句名句而成的,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秋风轻拂渭水之畔,宛如古老琴弦上悠扬的旋律,悠扬而深邃,唤醒了岁月沉睡的影象。
落叶,犹如韶光的信使,翩翩然洒满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铺就了一条条金黄色的诗行,每一片都镌刻着时令更迭的密语,轻诉着秋日的温婉与寂寥。

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城,落下一片惊秋之叶,诉说着古老的传奇。

二、秋日幽居,晚秋清凉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佛王维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述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秋日山间傍晚图。
诗中既有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又蕴含了墨客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欲望。
整首诗也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象写照。

首联写秋日居住在山林里,见到的暮雨初霁,宁静闲适,清新怡人的景致。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里的喧声,看到莲叶摇动,随后涌现了浣女、渔舟之景。
末联写出了作者的心愿: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秋日,能有这么一处让民气安的地方,多好!

三、天高气爽,一鹤凌云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墨客便是伤春悲秋,刘禹锡则一反传统悲秋之调,以豪迈的笔触赞颂了秋日的美好与活气。
他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是墨客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登基,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改造运动。
但改造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落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逊位,王叔文赐去世,刘禹锡被贬到朗州(湖南常德)。

此时,他只有三十四岁,正当壮年,他把心中的苦闷化作笔下的豪情,不人云亦云,用独树一帜的积极思想连续前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日的活气和斑斓之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四、白云深处,晚枫胜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山行》是唐代墨客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颂深秋山林景致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述的是秋日的景致,杜牧以枫叶为切入点,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的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展现了深秋的热烈与壮美。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若隐若现。
停下来欣赏晚秋漫山的枫林,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仲春的花还要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表示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绪融汇个中,个中的“霜叶红于仲春花”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墨客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欣赏。

五、江枫渔火、寒霜漫天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墨客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诗中,墨客借秋日令人生愁的氛围,将一个客船夜泊者所见到的深秋夜景娓娓道来。

玉轮已经隐入阴郁之中,寒霜满天里只听见乌鸦在啼叫,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满怀忧闷而眠。
苏州城外寂寞寂静的寒山古寺里,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使得他乡的游子更加难以入眠。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墨客通过这一系列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
墨客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六、残菊傲霜,硕果丰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生平豁达的苏轼从秋日“荷尽菊残”的景致中,看到自然界的生物傲雪冰霜的气节,于是也通过秋日“橙黄橘绿”的丰收之景来勉励朋友。
在苏轼的眼里,困难只是一时,我们须要保持乐不雅观向上的心态,切莫意志消沉。

诗中一扫悲秋的常态,抒发了墨客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朋侪的劝勉和支持,是一首托物言志,意境高远的作品。

七、独上西楼、秋锁寂寞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南唐后主李煜经历了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他的词也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落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动听至深。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诗并非直接写秋,而是借秋抒发心中的愁闷。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举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立在院中,清冷的秋色彷佛锁住了深院的寂寞。
心里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民气烦意乱的愁绪,正是亡国之苦。
它们缠绕在心头,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痛楚?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以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凄清孤寂的秋日景象,映衬了词民气坎的哀愁与无奈。

八、衡阳雁去,长烟落日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题为“秋思”的词,但它并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以及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秋日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并没有勾留,直接飞回衡阳了。
薄暮时分,军中号角声响起,周围的边角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落日西沉,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下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现在还没有降服仇敌收复失落地,以是不能早作归计。
霜雪满地,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思乡的眼泪。

范仲淹的这首词以边塞秋天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将士们戍边卫国的壮志与思乡之情。
词中既有壮阔的自然景不雅观描写,又有深奥深厚的思乡之情流露,情绪繁芜而朴拙。

九、秋雨绵绵,梧桐叶落

【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牵挂,也给秋日融入了血肉与灵魂。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它提醒人们秋日已经来了。
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作者的愁是什么呢?

回忆起十年来孤身一人流落在外的各类往事,年迈的父母更是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无法尽孝,反倒让二老担忧。
功名未成、孝未尽到,孤寂、怨恨、自责、思亲等各类愁苦,都凝集为“都到心头”四字,被一场秋日的梧桐夜雨勾了出来。

全偏言话简洁,风格自然清雅,意境幽美,将秋日梧桐夜雨的忧闷逐一写了出来。

这首元曲小令以凝练的措辞,勾勒出一幅深秋傍晚的游子思乡图。
九个名词连缀成篇,意境深远,情绪浓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秋思的佳作。

十、小桥流水,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仕途未能得志,生平都过着流落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生平。
在一次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只有五句,仅仅二十八字,措辞极为凝练而容量却很大。
读来意蕴深远,抑扬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枯萎的藤蔓,波折的古树,以及薄暮时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这些精细愈发秋日薄暮的安谧。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瘦削的马载着同样怠倦干瘪的异域游子,在异域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犹豫而行。
夕阳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天算夜地大,何处才是归宿?

用最少的笔墨来表达丰富的情绪,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获胜利的缘故原由之一。

以上十首诗(或词)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日的魅力与墨客的情绪天下。

来源:柳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