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谁呢?他们便是清代的蒋坦和关秋芙。
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江人,清代道光年间的秀才,善于书法,所著《秋灯琐忆》记录了蒋坦在秋灯之下回忆与妻子的噜苏的、美好的影象。。
秋芙,姓关名瑛,清朝道光年间钱塘江才女,也是蒋坦的表妹,后成为蒋坦的妻子,被林语堂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
这对夫妻非常的故意思,虽然他们很穷,但很懂得生活。比如秋日来了,他们不学那些汲汲营营的人仍旧沉浸在自己的荣利之中,而是特意去赏花,并折了桂花来,把花插在车子上,然后驾车全市去分布桂花的喷鼻香气。关秋芙也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例如一阵风雨过后她就会担心院子树上的雏鸟会不会被风吹下来,然后还回去院子查看……蒋坦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可惜关秋芙青春早去世,蒋坦也非常难过,并将他们之间美好的影象记载了《秋燈琐意》中。妻子去世后没多久,可能也是思念妻子的缘故原由,没过多久蒋坦也过世了。
关于蒋坦和妻子关秋芙流传最广、最有名的是“蕉叶题诗”的故事:
一日雨天,蒋坦闲来无事,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心绪有些寂寥,于是就在芭蕉叶上题了两句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蒋坦到园中闲步,赫然创造蕉叶上他题诗的阁下又多了妻子写的两行娟秀的字迹:“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古诗词中传统的芭蕉意象多用来表达孤独、寂寞,或离愁别绪或两地相思等。因芭蕉“枝肥叶大”的特色,以是有了“蕉叶题诗”的表达办法,又因芭蕉的“枝肥叶大”的缘故原由,雨点打在上面会有淅沥、潇潇之声,如泣如咽,以是墨客也常常把忧闷、苦闷借着“雨打芭蕉”表达出来。以是,“蕉叶题诗”和“雨打芭蕉”一起构成了芭蕉在文人、在生活、在思考、在经营人生基本会产生的两种类型。
【“蕉叶题诗”篇】
“蕉叶题诗”是文人墨客非常喜好也非常风雅的事情,能够“芭蕉题诗”的人绝对不是汲汲营营之辈,多也是心境娴静之人,只有这种“隐士”才能充分领受周遭景物带给人的美感,才能与周围景物有一种情绪的互换,艺术的互换。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蕉叶题诗”的干系诗词:
唐代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节选)“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喷鼻香。”
中晚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宅诸弟益相思。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唐代窦巩《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唐代李益《逢归信偶寄》“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晚唐皎然《赠融上人》“常爱西林寺,池中月出时。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
晚唐齐己《秋兴寄胤公》“风声吹竹健,凉气著身轻。谁有闲心去,江边看水行。村落遥红树远,野阔白烟平。试裂芭蕉片,题诗问竺卿。”
晚唐司空图《狂题 十八首其十》“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故宅虽恨风荷腻,新句闲题亦满池。”
晚唐司空图《狂题 十八首其十二》“来时虽恨失落青毡,自见芭蕉几十篇。应是阿刘还宿债,剩拚才思折供钱。”
晚唐彦谦《闻应德茂先离棠溪》“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落。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宋代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合适,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雨打芭蕉”篇】
“雨打芭蕉”就犹如“耳中的潇潇之声与心中的悠悠之音同时汇聚芭蕉之上了”,彼此生发又互相应和。常日来说,芭蕉比较突出的生活意境是“雨打芭蕉的淅沥、萧萧之声”,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和文人的易感多情相互匆匆发,从而被授予一种人的心境的寓意。这些从文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到。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蕉叶题诗”的干系诗词:
唐代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唐代徐凝的《宿冽上人房》“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 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无论是“芭蕉先有声”,还是“更闻寒雨滴芭蕉”,都是把人生的空幻、人生的体悟跟雨打芭蕉的萧萧声结合在一起,以是芭蕉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到它帮助我们明心鉴性的那一壁,让我们体会到人生最实质、最真实的面相,让我们不至于在这种浮名荣利的追求上浮浮沉沉,汲汲营营……人也只有在心灵跟环境都很安静的情形底下你才会感想熏染到“雨打芭蕉”的那种情韵,而那种情韵在那种环境下更让人体会到此生若梦,而那些浮浮沉沉,汲汲营营的荣利追求也会显得无比的鼓噪和无比的虚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人喜好芭蕉的缘故原由!
)
唐代杜牧《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芭蕉被雨打得旁边扭捏,因此主人把它种在窗前。滴滴答答的可爱的声音,勾起我梦里归回故乡。梦境遥遥无尽无法回故乡,雨滴声打在芭蕉身上。)
唐代杜牧《八六子·洞房深》(节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
唐代汪遵《咏酒 二首其二》“万事销沈向一杯,竹门哑轧(ya)为风开。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万事消沈向一杯”:“身后浮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人间间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只有这一杯酒是真实的在你面前给你很切身的一种温暖。“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人睡得很充分,更有一种精神来体会人存在的意趣,才会清晰的听到“夜雨潇潇打芭蕉的声音”,而此时此刻江湖已经是梦里迢遥的影象,这里又将芭蕉雨和梦境联系起来。)
唐代皮日休《鸳鸯二首》(节选)“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菡萏风。”
唐代郑谷《蜀中寓止夏日自贻》“展转欹孤枕,风帏信寂寥。涨江垂螮蝀(dì dōng),骤雨闹芭蕉。”(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又作“蝃蝀”,借指桥。)
五代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wō),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五代词人顾夐(便是那个著名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作者)的《杨柳枝·秋夜喷鼻香闺思寂寥》“秋夜喷鼻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含羞整翠鬟(huán),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逐一春莺语。娇云随意马虎飞,梦断知何处?
深院锁薄暮,阵阵芭蕉雨。”
宋代黄庭坚《秋怀 二首其一》“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jiū)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间旧,风撼篔簹(yún dāng)宫应商。砧(zhēn)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宋代晁补之《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宋代万俟咏《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lín)霪(yín)。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宋代陆游《秋兴》“蓬蒿门巷绝经由,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传家家当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如许痴顽君会否?一绝不遣损天和。”
宋代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风接风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美男梳洗。红叶流光,苹花两鬓,苦处成秋水。白凝虚晓,喷鼻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宋代吴文英《好事近·翠冷石床》“翠冷石床云,海上偷传新曲。弹作一檐风雨,碎芭蕉寒绿。冰泉轻泻翠筒喷鼻香,林果荐红玉。”
早是一分秋意,到临窗修竹。(此言词人在僧房听人弹奏了一首切实其实是从外洋仙山偷偷地流传出来的崭新的琴曲。曲声使人感到仿佛有绿色的云朵飘过了山上冷沁的怪石那样一种觉得;又象是在听屋檐外丁乐作响的风雨滴碎了翠绿的芭蕉叶的声音似的。)
宋代王沂孙《扫花游·秋声》“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密语。数点相和(hè),更著芭蕉小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宋代刘辰翁《菩萨蛮·芭蕉叶上三更雨》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便不到天涯,天涯也是家。屏山三五叠,处处飞胡蝶。正是菊堪看,东篱独自寒。
元代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元代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其他篇】
除了“芭蕉题诗”和“雨打芭蕉”以外,“芭蕉”用来表达孤独、寂寞,或离愁别绪等干系的诗词。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唐代张说《戏题草树》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荣盛更如此,惭君独见哀。
唐代于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唐代韩愈《山石》(节选)山石荦(luò)确行为微,薄暮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唐代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代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楼上薄暮希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喷鼻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
五代欧阳炯《南乡子·画舸(gě)停桡》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宋代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喷鼻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宋代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清闲垂。玉钩双语燕,宝甃(zhòu)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宋代朱敦儒《菩萨蛮·芭蕉叶上秋风碧》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新窨木樨沈,喷鼻香迟斗帐深。无人同向夕,还是愁成忆。忆昔结同心,鸳鸯何处寻。
宋代杨万里《闲居初夏昼寝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代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喷鼻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感情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宋代赵长卿《蝶恋花·一梦十年劳忆记》一梦十年劳忆记。社燕宾鸿,来去何随意马虎。宿酒半醒便昼寝。芭蕉叶映纱窗翠。衬粉泥书双合字。鸾凰鸳鸯,总是双双意。已作吹箫长久计。鸳衾空有中宵泪。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何处合成愁?离民气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景象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宋代吴文英《诉衷情·秋情》片云载雨过江鸥。水色澹汀洲。小莲玉惨红怨,翠被又经秋。 凉意思,到南楼。小帘钩。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
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喷鼻香烧。流光随意马虎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明代刘基《千秋岁·淡烟平楚》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清代纳兰容若《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昼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