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落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
此句常比喻人得过且过、只顾面前及时行乐而不思嫡愁苦,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悲观感情。但在政治腐败的晚唐社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率直洒脱呢?而墨客名其诗曰《自遣》,又何尝不是自行排解宽慰的意思呢?“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为何不乐呢?”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这首诗为罗隐感慨所作,并引题自嘲,却得后人比喻得过且过,也是遗憾。凡事看开些,“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
【出处】宋代·苏麟《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旭日花木易为春”。
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举提拔,受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对他都很崇敬。惟有苏麟,由于在外县担当"巡检",不在杭州城里,以是没有得到什么照顾。
有一次,苏麟因事到杭州来见范仲淹,顺便献诗一首,个中有两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旭日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了,心中会意,便征询他的见地和希望,知足了他的哀求。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靠近因而易于得到方便的意思,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至于苏麟当时写的全诗,彷佛并没有留传下来。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百无一用是诗人
【出处】清·黄景仁《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诗人。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一失落足成千古恨
【出处】明·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 “一失落足成千古笑,再转头是百年人”。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由好朋友祝枝山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 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由贿赂,得了试题,事情透露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理解元称号,而且还入了监狱,被开释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落足成千古恨,再转头是百年人。”
多情自古空余恨
【出处】清·史清溪《花月痕》: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喷鼻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此诗是书中女主角杜采秋写给男主角韩荷生的。
《花月痕》描写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阐述他们空达升沉的不同遭遇。
韦、韩竞赛官场,流连妓院。韦风骚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生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飞黄腾达,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号。
全书布局奥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凄婉。个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去世殉情,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处身遭侮辱危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光彩照人的妓女形象。
一将功成万骨枯
【出处】唐·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平生易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桂林山水甲天下
【出处】宋·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贯辩论不休。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一音之转,也有的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事情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创造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
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当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了百年的不休辩论。
全诗为: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沙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王正功,其身份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作诗的韶光是宋嘉泰年(公元1201年)中,此乃大比之年,王正功在鹿鸣宴上勉励中举的广西学子们努力读书,博取功名的诗。
“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是希望学子们取功名也应像桂林山水一样秀甲天下。这样一首诗,刻在读书岩,也是适可而止的选址了。
春宵一刻值千金
【出处】宋·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暗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出处】宋·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