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东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上苍。
【注释】
风鸢:鹞子。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①《新唐书·藩镇传·田悦》:“ 伾 急,以纸为风鳶,高百餘丈,过 悦 营上, 悦 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 ②明 朱茂曙 《秦淮河春游即事》诗:“儿童也爱明朗好,纸翦风鳶各一群。”③ 清 厉鹗 《徐州舟行纪事》诗:“又如放风鳶,线断有时续。”
柳条:柳树的枝条。引 ①南朝 梁简文帝 《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②唐 刘禹锡 《送春词》:“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③宋 秦不雅观 《如梦令》词:“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④《红楼梦》第五九回:“鶯儿 便又採些柳条,索性坐在山石上编起来。”
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絮:粗丝绵。①《说文》:絮,敝绵也。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②《汉书·高帝纪》絮三斤。③明· 刘基《卖柑者言》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剖个中,干若败絮。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出处①晋·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②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沣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喷鼻香炉。”③唐·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④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⑤清·林则徐 《舆纤》诗:“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⑥赵朴初 《西江月·参不雅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纸鸢:鹞子的别名。引 ①唐 元稹 《有鸟》诗之七:“有鸟有鸟羣纸鳶,因风假势童子牵。”②宋 陆游 《不雅观村落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③清 赵翼 《不雅观回人绳技》诗:“彩虹影挂寥空高,纸鳶线入青冥窄。”④袁鹰 《悲欢·飞》:“到春天,还有五颜六色、千形百状的纸鸢:蝴蝶、苍鹰、公鸡、猫头鹰……。”
消得:这里指禁得起。①宋·杨炎正《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词:“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②清·纳兰性德《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凄寂黔娄当日事,总绅士如何消得?”
东风:这里指春天的风。实在不但是春天可以放鹞子,只要有风就可以放鹞子。
带将:率领;携带。出处①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將帶吏卒,就 湖州 追攝,如捕寇賊。”②宋 岳飞 《奏广德捷状》:“恭依聖旨,將帶所部人馬,邀擊 金 人。”③《警世通言·崔待诏死活冤家》:“當時怕春歸去,將帶着許多鈞眷遊春。”
儿辈:孩子们;子弟。出处①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晋书·王羲之传》:“恒恐儿辈觉,损其欢快之趣。”③宋 杨万里 《昨日访子上不遇》诗:“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随意率性看。”④宋 戴复古 《题梅岭云封四绝》之四:“儿辈欲知当日事,青山解语水能谈。”
上苍:这里指指天。其色蓝,故称。引 ①《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上苍,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②唐 孟浩然 《越中逢晒台太一子》诗:“上逼上苍高,俯临沧海大。”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女媧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上苍。”④老舍 《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俏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 北平 的上苍底下。”
【译文】
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发展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鹞子。
东风须要花多少力气才能将鹞子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古诗词日历# #古诗词# #一起来背古诗词# #每天古诗词#
#秋日生活打卡季# #秋日随记# #诗歌图释欣赏# #诗歌图释欣赏#
#今日诗歌分享# #逐日更新诗词##每天分享古诗# #分享古诗鉴赏# #逐日诗句鉴赏# #好诗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