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博国学(ID: jingboguoxue)

人生,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劳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生四境界: 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落,惊而不乱。

人生,都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老练,从张扬到内敛,从浓郁到淡雅的过程。

人生四境界苦而不谈笑而不语迷而不失落惊而不乱

尘凡的历练,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生的境界。

周国平说:

“人生的义务便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生的境界,就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落,惊而不乱。

苦而不言,是一种修行

网络上有一句话很火的话,“不要向任何人埋怨,由于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听了很高兴。

这话说得虽然很绝对,却见告我们一个道理:倾诉是有底线的,同情是有时效性的。

很少有人真的想要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心要足够深,才能装得下一些事。

心若浅得像一个碟子,什么都装不下,轻微有一点苦闷,都会流淌出来。

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评价颜回:“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生不快意十之八九,有聪慧的人不轻言悲苦,而会去牢牢捉住那一二分的快意,屈曲的人却会执迷于自己的不幸。

凡尘即是苦,吃苦,化苦,不言苦。
个中,不言苦,最是修行。

不言苦并非是自我压抑,而是识破了人生,是一种不徒劳挣扎的聪慧,是一种与苦难厮杀的年夜胆。

苦而不言不是要“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

总有一天,我们会感激始终坚韧的自己,没有被苦难打倒的自己,淡然面对苦难的自己。

苦而不言,是让我们悄悄地蜕变,待到时运境遇,一鸣而天下惊。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

笑而不语是不炫耀。
花宜半开,酒宜微醉,做人最宜低调收敛,韬光养晦。

张爱玲曾有一个好友炎樱,本来二情面感要好,但后来张爱玲受不了炎樱的无心炫耀,以至于绝交。

张爱玲去美国后,经济困难,炎樱却时常夸耀自己如何赢利;

张爱玲孀居多年,炎樱却大谈自己与丈夫的甜蜜恩爱。

张爱玲受不了,为此绝交,断绝来往。

笑而不语,不是说高兴不能分享,而是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高兴。

《菜根谭》中说:

“淡泊之士,多为盛饰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荡者所忌。
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笑而不语,说的更是一种洒脱和豁达。

比较起睚眦必报、针锋相对的人,笑而不语的人能按捺住内心暴躁,不轻易出口伤人。

不管是面对恶意中伤还是流言蜚语,总能圆融地把握住分寸,相逢一笑泯恩仇,多了一番容人之量。

生活从来都是聪慧的较劲,伤痛和误会都会随光阴流逝,唯有盈盈的微笑会雕镂在岁月的年轮上。

迷而不失落,是一种聪慧

《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虽然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但繁多的春花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这世间的事情大抵如此,我们常常由于走得太快、太远,逐渐迷失落在纷繁繁芜的天下里,而忘却自己当初从何出发、为何出发。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民气如果打消了杂物和垃圾,把蒙蔽心灵的尘埃扫空,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也是一派清净安详。

虚寂生聪慧,空旷生明朗,这便是“虚室生白”。
不迷失落,须要的是向内心寻求自我。

人生,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劳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限的生命里,不能只是被名利填满,而忽略了康健、快乐、家庭等等,不管如何匆忙,还是要找空隙放慢匆匆的脚步,给心灵留一点属于自己的韶光。

怠倦的心灵须要一段留白,以保持一份清净和淡定,才能不迷失落自己,才能游刃有余、退去暴躁。

惊而不乱,是一种强大

“临大事而不乱,临短长之际不失落故常”,是一种从容不迫、搪塞自若的心态。

越是有突发的紧急状况,越不能错愕失落措,要沉着沉着;越是在面临短长冲突的存亡关头,越不能患得患失落,要保持平常心。

唐代宪宗期间,裴度任中书令的职位。

一次,他因公务在中书衙门里大宴来宾,热闹之时,一名属下径直来到裴度身边,低声向他禀报说,他们创造存放大印的盒子还在,可大印却不翼而飞了。

做官的人都知道,官员丢失自己的印信可是大罪。

可裴度听了往后,没有显露出一丝紧张的样子,手里端着羽觞,一副怡然自得的神色,酒宴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结果不久,部下又报告说,大印在原来的地方找到了,裴度似未听见,闭口不应,一副早已知悉的样子。

属下很迷惑,裴度阐明说,“印信不仅不能买卖,而且一旦被官府查到还是个大罪。
这一定是衙门里的人私下里书写契券,然后偷偷盖上大印。
如果急于追查,此人为证明净一定把印信毁掉,只要不动声色,则一定把印又放回原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裴度的见识和胆量。

冯梦龙在评价这件事时,由衷地惊叹说:

“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

惊而不乱,须要的是强大的内心和定力。

曾国藩说:“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遇事就紧张,临事就大惊失落色,失落了方寸的人,难成大事。

京博国学,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