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由于交通、通信条件受限,离去总是非常令人感伤,以是古诗中送别诗的数量非常多。

如果一首送别诗能流传千古,而没有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它肯定有非常出彩的地方。

我们来读一读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看看这首诗妙在哪里。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唐代送别诗灿若星辰刘长卿这首诗为何能出彩妙在奇思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先看诗题。

饯别,指设酒食送行;

王十一,是墨客的好朋友

可见这首诗是墨客设酒食送别朋友时所作。

1、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的烟水中,向你挥手,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襟。

(1)诗人为什么没有写饯别宴?

大家有没有以为很奇怪?

诗题中明明写的饯别,结果墨客却丝毫没有提到与饯别宴干系的内容。

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想一想,饯别有什么特点?

肯定不但是吃喝,对吧?

不难预测,饯别宴上,他们肯定会说一些心里话,并且相互祝福。

那么,诗人为什么没有写饯别宴呢?

这解释,墨客心里有话想说,但是在饯别宴上又未便利说。

那么,诗题为什么又用“饯别”两个字呢?

这解释,墨客还是想把心里话说给朋友听。

您是不是以为很抵牾?

实在不抵牾:墨客心里有话想说给朋友听,只是未便利面对面地说。

那他该当怎么说给朋友听呢?

只可能是寄信的办法。

而且我推断,这首诗便是信中的内容之一。

也便是说,这首送别诗,实在是墨客写给朋友王十一的。

您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刚分开就要写信?

这便是墨客的奇思之一。

(2)这种说法有没有证据?

还真有!

这句诗中的“君”,便是证据。

我们熟习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都是在两人分开之前写的,用“君”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首诗中,墨客和朋友已经分开,为什么墨客还要用“君”字?

只有这一种合理的阐明:这首诗,便是墨客特意写给朋友王十一的。

这种不雅观点该当比较清晰了,如果您还有疑问,我们再谈论。

那么,墨客心里到底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只能写信见告朋友?

我们连续往下看。

(3)“烟水阔”怎么理解?

由于水雾迷漫,江边的树木也会被雾气笼罩,以是会让人以为江面更宽阔一些。

也便是会让人觉得到,雾气笼罩的地方都是江水。

这里留有伏笔,我们后面再讲。

(4)“挥手泪沾巾”有什么隐含含义?

由于江面雾气较大,墨客“挥手”,解释朋友刚走没多远。

否则,“挥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么,朋友刚走,墨客就已经泪沾巾,这解释什么?

解释这次离去,墨客觉得到很痛楚。

当着朋友的面,肯定不能哭;而朋友刚一走,泪水就止不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墨客舍不得朋友离开,但朋友又由于要南游不得不离开。

您说,他能当着朋友的面,劝朋友留下来吗?

朋友已经操持好的事情,您拦着不让他去做,这很显然不得当啊。

对不对?

以是“墨客舍不得朋友离开”,便是“不能当面说但是又想说”的话。

墨客还有哪些话是只能在信里说的呢?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

2、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没,消逝。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飞鸟不知道消逝在哪里,只有青山空对着行人。

(1)为什么写“飞鸟”?

这里的“飞鸟”是暗喻朋友。

朋友像飞鸟一样,不知道消逝在何处。

但朋友的目的地和方向很明确,为什么墨客还要说“不知道消逝在何处”?

这便是由于“烟水阔”。

江面被雾气笼罩,墨客看不清楚朋友远去的方向,以是才觉得到朋友像飞鸟一样,不知道飞往何处。

(2)“青山空向人”怎么理解?

朋友已经在墨客的视线中消逝,墨客看看周围,只看到青山空对着自己。

为什么用“空”字?

这也是由于水雾的影响,周围比较矮小的物体都隐没在雾气之中。

只有青山比较高大,以是才看得见。

以是这里的“空”字,衬托出墨客深深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也是不能直接面对面说给朋友听的,只能写信见告朋友。

我们接着往下看。

飞鸟

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五湖:这里指太湖。

注:这里的长江,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特指长江,由于不知道墨客送别朋友的地点。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长长的江水中,一叶孤帆远阔别去,在落日下欣赏太湖的美景。

(1)诗人为什么又说孤帆远去呢?

您以为奇怪吧,墨客不是看不见朋友的船了吗?

怎么江面上又溘然涌现了孤帆呢?

很显然,这并不是墨客亲眼所见 ,这是墨客想象的情景。

(2)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想象江面上有孤帆呢?

大家看,“长江一帆远”是不是像是一句废话?

朋友刚走没多久,他的船肯定还在江面上,这种想象有什么意义呢?

我见告您,这句话不只故意义,而且意义非常大!

墨客看不见朋友的船,但是能想象到朋友的船就在江面上,这有没有问题?

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墨客能想象到朋友的船在江面上,自然他也能想象到朋友到了太湖,这有没有问题?

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你们看,“长江一帆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浸染,如果没有这句话,就不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句“落日五湖春”。

这是墨客的奇思之二。

(3)那么,诗人为什么能想象朋友看到了太湖的美景呢?

我们先问,朋友为什么要到太湖去?

我们从诗题中可以看到,朋友是去“南游”,也便是到南方游历。

既然是游历,自然大部分韶光是欣赏美景。

朋友很可能已经见告墨客,自己要先去太湖。

以是,墨客才会很自然地想象朋友看太湖美景的环境。

那么,墨客想通过这种想象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我们来看后两句。

太湖晚霞

4、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白蘋(pín):水中浮草。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谁能瞥见我站在汀洲上,看着白蘋心中充满了愁绪。

(1)诗人为什么用“谁见”两个字?

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墨客写给朋友的。

很显然,这里的“谁见”也是特意写给朋友看的。

墨客是希望朋友能瞥见。

(2)那么,墨客希望朋友瞥见什么呢?

便是“相思愁白蘋”。

这是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愁。

也便是说,墨客希望朋友看到他的思念之愁。

(3)那么,诗人为什么希望朋友看到他的思念之愁?

我们可以同时回答上面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想象朋友看太湖的美景呢?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场景:

朋友,在太湖欣赏美景;

而墨客,在汀洲对着白蘋发愁。

我们站在墨客的角度,用朋友的口吻来说这两句话:你倒好,自己跑去太湖欣赏美景,我却独自一个人在这里发愁。

这明显是反衬的手腕,墨客用“朋友看到太湖美景”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愁。

如果朋友没有欣赏美景,那么墨客只是因孤独而发愁。

但如果朋友在欣赏美景,而墨客却还要为思念朋友而愁,你们看,这种愁是不是更深了?

可见,“落日五湖春”增加了墨客心中的忧闷,这是墨客的奇思之三。

太湖

(4)那么,这种思念之愁能够当面对朋友说吗?

很显然不能。

由于一旦说了,朋友还去不去游历?

墨客不能为了自己的思念,延误了朋友的行程啊,你们说对不对?

这也是“不能当面说、只能写信说”的话。

我们来梳理整首诗的感情脉络。

5、整首诗的感情脉络。

从诗题和前两句我们判断出:这首诗是墨客写给朋友的,而诗中的内容,都是墨客想说但又不能当面说的话。

墨客到底想对朋友说哪些话呢?

首先,朋友刚离开,墨客就泪沾巾,这是舍不得朋友离开,这不能跟朋友当面说;

其次,朋友离开后,墨客内心有深深的孤独,这也不能跟朋友当面说;

然后,墨客想象朋友看到了太湖的美景,而自己只能对着白蘋发愁,这种思念之愁也不能跟朋友当面说。

墨客不能当面跟朋友说的情由都是同一个:不能延误朋友的行程。

你们看,这首诗的感情脉络是不是很清晰?

我们再回顾这首诗的妙笔,便是墨客的三处奇思:

(1)和朋友刚分开,墨客就想着给朋友写信,他还把这种想法非常隐晦地藏在了诗题的“饯别”两个字中;

(2)明明看不见朋友的船,墨客却想象“长江一帆远”,很顺利地完成了高下文的过渡;

(3)明明朋友还在路上,墨客却想象朋友看到了“落日五湖春”,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愁。

正是由于墨客的这三处奇思,才让这首诗读起来意味无穷。

这首诗能够从浩瀚的送别诗中脱颖而出,并且流传千古,也是这个缘故原由。

您喜好这首诗吗?

欢迎留言哦。

好了,本日的分享就到这里,感激您的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好,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