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期间口吃诗的代表作品,当属王融的《双声诗》和庾信的《示封中录》

园蘅眩红叙,湖荇燡(音yi,四声)黄华。
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
——《双声诗》贵馆居金谷,关扃隔稿街。
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示封中录》

这两首诗用现在的普通话念起来,并非全是同一个声母,例如有些字的声母念g,有些字的声母念j,但在南北朝期间,它们全是念g声母的字,这是古今语音变革的缘故。

唐代姚合有《蒲萄架》诗一首: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全诗一句一声母,这是双声诗的又一形式。
写景自夏至冬,细节描述细致入微,虽是犹如绕口令一样平常的口吃诗,却丝毫没有影响作者故意追求的效果。
“洞”古音读“同”。

中国古代奇诗口吃诗10首比绕口令还饶舌读到舌头打结

到了宋代,温庭筠是“花间派”紧张词人,但想不到他也写过一首口吃诗《望僧舍宝刹》:

栖息消气候,檐楹溢艳阳。
帘桡兰露落,邻里柳阴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
潭庐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大墨客苏轼也有首口吃诗—《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云:

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
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影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苏轼和温庭筠作为大词人,也有如此调皮的一壁。

元人乔吉开始用散曲作“双声叠韵曲”,这可能为最早的口吃曲。

《折桂令·拜和靖祠双声叠韵》

至当时处士山祠,渐次南枝。
春事些儿,枫渍殷脂。
蕉撕故纸,柳去世荒丝。
目寒涩雄雌鹭鸶,翅参差母子鸬鹚。
再四嗟咨,拈此髭,弹指歌诗。

明朝一位口吃的举人向谢在杭与徐兴公两人求诗,他们赠出这三首故意刁难。

《赠口吃孝廉·其一》 谢在杭

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
露来莲漏冷,雨泪落刘郎。

《赠口吃孝廉·其二》 谢在杭

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
流落怜冷落,郎辇留恋兰陵令,淋漓雨泪流。
岭萝凉弄濑,路柳绿连楼。

清代也不乏戏作者,尤以纪晓岚为最著名者。
纪晓岚《草屋闭户言志》诗云: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拋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这方面也是让人咬牙切齿呢。

这首诗名义上是专门用来搪塞南方官员求赠,事实上便是拿南方人的口音开涮。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