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政对联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个中,“惩腐兴廉”便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残酷的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廉吏,他们适应不同期间政治、经济的发展,表现出磅礴天地,忠心为国,清廉不苟,志行高洁,刚毅刚烈不阿,纠劾奸佞,尽职守责,练达明职,抑制豪强,彰善劝善,为民兴利,勤谨奉公。许多为官者喜以楹联拒贿自律,表明自己廉明从政的决心。他们将自撰的廉政楹联或贴于大门之上,或挂于公堂之中,作为警示语、座右铭,用来警己警人,拒贿防贪,防微杜渐,勤政为民。古人的这类廉政楹联,不失落为中华楹联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本日读来,仍受教益。
本期廉政对联来源于联都公众号和网络散佚作品加以整理,共校正纠误五处,待考三,现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看云按
政能清简成风尚;
邑有流亡愧俸钱。
安徽巢湖县衙联。清简,意思是清廉俭约。此联意指为政一方要将清廉简约成为沿袭下去的社会风气,当地如果涌现流亡的百姓是官员自己做的不足好,愧对自己的薪水。
当官期于物不济;
凡事求其心所安。
当官若何做到不陵暴老百姓,他们含混地强调一个“心”字。若何才能心安?紧张强调省身克己,廉明奉公。
名场似弈无同局;
吏道如诗有别裁。
作者强调为政应因时、因人、因时制宜,有创造性,表达了官员为政的体会和感慨,这是一样平常因循守旧的官僚所不能企及的。
但觉面前买卖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
姚端恪(文然)题顺天府彰仪门外普济堂联。作者身为封建官员,能知世上苦人多,也不随意马虎。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亦是私心。
广州郡守署联。此联作者所说的“太要好”,是指一些官员好大喜功,不惜民力,一味“建功”,向上级报喜。他认为这样做的人,也是出于私心,想借此一途向上爬。
官名父母须慈爱;
家有儿孙望久长。
头上有上苍,所事须循天理;
面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土地。
封建社会天子哀求各级官员忠君爱民。所谓爱民便是“为民父母。”这父母怎么做?这副对联作了回答。
有一日闲,且种汝地;
无十分屈,莫入吾门。
这是挂在讼堂上的一副对联,劝老百姓不要轻易来官府告状。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古官署联。此联的作者把欺天、负民和负国等同起来,哀求自己不陵暴老百姓。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这副官府联反响了百姓不可欺的思想。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两袖清风”,是一种美德,是对廉明官员的褒语。据郎瑛《七修类稿》,这是明朝弘治年间,一吏部尚书在门上贴的一副对联。用对联公开表态,决心廉明奉公。苞苴:礼物,指贿赂。
老吏何能,有讼不如无讼好;
小民易化,善人终比恶人多。
古官署对联。“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封建王朝的法律从实质上说,没有什么公正可言。不过,事情还有其余一壁,确有少数清官能够司法严明,自觉不自觉地和贪官、豪强势力作斗争。此联作者相信大多数人是好的,主见德化,希望“无讼”。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买卖;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古官署对联。在封建社会要司法公道,是很困难的。此联作者决心为此而斗争。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两袖清风”,是旧时期廉吏称道的标准;心净如月,也是他们的追求目标。他们虽难于做到,但也解释他们不愿被人指为贪官。
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桂林抚署联。反响了廉明奉公思想。
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庶无冤狱;
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江西浮梁古县衙联。上联说法律审判要只管即便做到法、理、情的和谐同等,折衷三者的冲突,倘若能够实现合法、合理、合情,才可能做到讯断公道,肃清冤狱;下联说要做到清正耿介,须要勤奋慎重,勤于职事,慎于刑律,不要以为不受贿赂,一文不贪,就算是好官了。
的确,当官不随意马虎,当个好官就更难。法理情三字并重,清勤慎三者并修,是为官司法者应有的本色与品质。一副悬挂于古代县衙大堂的楹联,至今读来亦发人深省。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风,常盈我袖;
凉云随处荫,安得人间喜雨,遍记吾亭。
许祥先撰广东臬署联。臬署即法律局。上联酷暑可喻酷吏严刑,亦可喻严厉的世态。清风喻清廉之风,清风常盈我袖,即廉明之风长驻己身。要将酷暑在法律部门肃清,即是要不徇私舞弊、不贪赃枉法,不阿谀权贵,不欺凌良善,始终坚持清廉的节操与公正正派的法律原则。下联凉云、喜雨紧承上联酷暑而来,从描写酷暑肃清后的清况,来表达治世安民的欲望。喜雨亭典故出自苏轼《喜雨亭记》,苏轼在此文中,描述了久旱而雨后各阶层百姓的喜乐,而作者遍记吾亭之语,亦示不忘也,将以民之乐为乐也。
面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典。
江南各州县常用厅事联。“父母”官应让老百姓有条活路,能够生活下去。虽然他们的目的同样是掩护封建统治,但和不顾公民去世活的贪官暴吏比较,总算还能想到老百姓。
赠人自题联家无儋石;
气雄万夫。
清·谭嗣同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济阳会馆内住处的署联。“儋”为雨石。联意为家里粮食很少,斗志却雄于万夫。既是自励,也是这位志士平生的真实写照。
三绝诗字画;
一官归去来。
清·李啸村落赠郑板桥联。李啸村落是郑的朋友。郑板桥为官清廉、正派,因得罪上官和开仓济贫而被罢官后,生活更其清贫。但其诗、书、画均堪称绝技,以此三绝归田,亦如曾写《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之辞官归隐一样愉快和明净。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湖南抚署联清代赵申乔撰。抚署:巡抚衙门。署,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堵(笃):墙壁。 此联为作者任湖南巡抚时所作。只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得像墙壁一样平稳实在,大家相安无事,没有争吵,没有诉讼事件,那末官府衙门即便冷落得犹如冰窟一样,又有何妨呢?短短十二字,表现了作者安民爱民的情怀。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南宋理宗淳佑年间,余阶权授兵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他入蜀后,立志打消积弊,在官署大门悬贴的一副对联,表示将以十年为期,决心把四川治好。
老子亦常来侍候;
诸公聊复忍期须。
南宋末年,湖北人余玠,任四川制置使,在重庆设帅府,辟招贤馆,广招天下仁人志士,表示他乐意和儒士常常会见,欢迎他们。
宦味清于一杯水;
诗情逸似九溪云。
清·曾西溪赠知县徐邦光联,亦饱含夸奖、劝勉其清廉之意。
不能济变何须位;
位不宜民枉有官。
清·朱经畲联。朱为官正派廉明,嫉贪如仇,职位一贯不得升迁,甚至于俸薄不敷养家,末了贫病交加而去世去。他真是不愧此联,坚持“宜民”,不枉为官。
扪心自惭兴利少;
纵目只觉旷官多。
清·四川蓬溪县令潘先珍自署衙堂联。他自惭办实事少已不大略,还能慨叹素餐尸位、效率极低的“旷官”太多则难能名贵。
百里才疏勤补拙;
一官俸薄俭能廉。
慈惠戒优容,总在恳切行实政;
利名都摆脱,本来廉吏即真儒。
清·姚步瀛二联。步瀛曾任湖南慈利知县,有惠声。表明他廉明奉公,勤政为民的为官准则。
一县好山留客住;
五溪秋水为君清。
林则徐赠湖南沅陵某知县联,赞赏、劝勉此知县清廉之情溢于词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自题厅堂联。表明了他自己的襟怀之大和无私之心以及禁烟决心之“刚”。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清代徐宗干题武城县署联。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贪污税银、不搜刮财物,才能算是清官。作为一名官员,身食俸禄,纵不富贵,不可以寒士自居。劝勉为官者要安贫乐道,天下贫病交加的真正寒士还有很多,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无论俸禄厚薄,始终坚持以“清”为本,不存非分之想,不取不义之财。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明·袁崇焕撰联。此联既勉己又励人。他不仅忠心耿耿为国挡敌,而且做知县时贫无盘缠回老家治丁忧,可谓生平清廉照人。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清·钱南园(沣)联。上联倡廉,下联倡勤。
钱沣(1740年4月26日 -1795年10月30日 ),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字画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授反省,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查察检察军机处之任。《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内"。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
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甓运:语出《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潘县:指河阳县,潘岳曾为河阳令,他在任内于一县遍种桃李。
明·李 贽题云南姚安官署。李贽于明万历五年,出任云南姚怎知府。上任伊始,就在府衙的楹柱上题了这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在姚安三年,法令清简,不言而治;兴庙学,制祀典,修桥路,“务以德化民,不贾市俗能声”。践行了“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勤力尽职、造福于民的为政理念。李贽 治姚三年,以清正廉明而名。离任时,“车中仅图书数卷”,“士民攀卧道间,车不得发”。坚守了“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的气节操守。联语文辞清雅而形象光鲜,有很强的艺术传染力和人格感召力。
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
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着自家。
浙江省庆元县吕璜所撰,悬挂在县衙大堂。吕曾因冤案下狱15年,这副对联表达了自身的感想熏染,将心比心,决心不判冤假错案。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清·周凤楞题学款经理处联。告诫管理职员对付学款不可糊涂乱来.
凡毫一点,乃吾民短长攸关,须念悖出必将悖入;
白日三竿,即尔室公私毕照,莫谓知显不在知微。
清人梁章钜撰写的向水宰后堂联。作者认为办案人必须极为慎重,如果朱笔点错,一定会起到反浸染;司法严明亦应如头顶“白日”,既照到显著的地方,也照到暗藏的地方,谁也不能躲避。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清·薛慰农署杭州府衙联。作者认为,所谓贪,不仅在于贪利,而且在于贪名、贪浮名,主见“实干”;所谓俭,在于自己俭,莫科敛或苛求别人,主见对人宽大。
三秋刚报赛,休辜美景良辰,请师长西席闲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五簋可留宾,何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看看。想平日间竞奢斗靡,孰是孰非。 清代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徐士林题府衙联。徐士林是进士,曾在沧浪亭设宴接待士绅们,在酒桌上规劝大家节俭。从这副明白如话的对联中,也可知徐士林的勤政之风。
贡院廉政联
少目焉能评笔墨;
欠金安可望功名。
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受贿,有位秀才在试场门题了上述一额一联,横额:“口大欺天”内嵌吴省钦三字,对营私舞弊的贪官污吏提出了抗议。
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枢纽关头不通风。
福建贡院联。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实施往后舞弊的事不断发生,当时,学馆、贡院等处都有悬挂楹联的习气,个中有些强调公道,重办舞弊者。此联描述了科场的一派严明景象。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笔墨,平奇浓淡不冤渠。
清·朱硅在浙江做主考官时自署大门联。表白自己不讲私情、不开后门,但凭试卷决定弃取。联语如同一篇宣扬考纪的公告,表明自己不徇私情、不走后门、不通枢纽关头,但凭文章高低决定取舍、选拔人才的原则。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告小人毋撄法网;
平生枢纽关头,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
清·姚文田,做主考官时署挂于考场之联。上联讲“小人”切勿舞弊,下联诫考生莫通枢纽关头,也是自励明净。
才要真爱,名要略爱,总之己要自爱;
天不可欺,君不敢欺,实于心不忍欺。
亏他人,便赔本身,须记朝韭暮盐,我亦寒士;
要公道,还要客气,试看畹兰亩蕙,楚故有才。
湖南贡院的两副楹联。作者自己是寒士出身,知道考官不公道将意味着什么,他们受护人才,对埋没人才于心不忍,因此能自觉反对舞弊行为。
三载费力来此地,人怀必售之心,非关年夜公,则举者喜矣,错者不能无怨,怨蓄谤兴;
生平朝许会斯堂,务擅空群之织,惟持极慎,则得者快矣,失落者亦可无惭,惭消誉起。
清初李渔为江南贡院撰联。他在明末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中举,很遗憾。他把年夜公和偏颇的短长关系说得相称透彻,颇有启示性。
祠堂墓地联
河南包公祠楹联一组
大殿联,宋景昌撰
正气塞乾坤,事属公私须有别;
赤心昭日月,人归善恶自分明。
大殿联,佚名
铁面无私,辇下豪门慑霜简;
镜心普照,旧邦黎庶护甘棠。
注:辇下:辇是天子坐的车。此指皇城豪门贵族之地。霜简: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亦称白简。包公在京师之地“立朝刚毅,贵戚权贵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镜心:高洁的心。旧邦:故国。黎庶;老百姓。甘棠:树名。古代有官吏叫召伯,舍于甘棠树下。后世用“甘棠”称颂有惠于民的地方官吏。
大殿联,牛庸懋撰
赈灾黎、求民隐,断枢纽关头,秉政清廉,中原百姓思贤尹;
平冤狱,抑豪强,惩污吏,司法严厉,天下几人似我公。
大殿联,华钟彦撰
正气上彤廷,辄法郑公三疏,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选将实边,奏议服他匡谏笔;
清风扬碧落,不持端砚一方,任刚毅、绝苞苴,威权贵,保民安业,图画照我瓣喷鼻香心。
包公曾任端州知县,端州出生一种名贵砚台——端砚。包公理解前任官吏借进贡朝廷之名敲榨百姓,“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他力除此弊,“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深得当地民众拥护,百姓为表心意送他一方端砚,他却掷于水中。苞苴:礼物,也指贿赂。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枢纽关头到;
停车肃遗像,几个得立姓名尊。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童子,颂清官只有师长西席。
安徽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花墩小洲上的包公祠对联。听说,宋仁宗赏给包拯巢湖,包公坚辞不受,只要合肥一段护城河。后人改此护城河为“包河”。实际上包拯当时已规定:此河子孙不得视为私产,不能分,不能卖。包公的司法如山、反对贪赃枉法的精神在封建时期的官员中是很少见的。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
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柳州柳侯祠联。柳侯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祠建在柳州园旁。柳在政治上反对官宦弄权和藩镇盘据,也曾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造活动,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为官清廉文才纵横。
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
功成身退,问诸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
山西介休县绵山介子推祠对联,晚清王执中作。
介子推,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曾随公子重耳流亡并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为重耳充饥;重耳做了晋国国君,介子推却不受封赏隐居绵山,而那些随从流亡的人都得到禄食,但却连姓名也被后人遗忘。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长跽跪;
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
杭州西湖岳墓联。歌颂了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的主见和不扰民、严军纪的清廉作风。
撼山抑可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去世,奉谠论复兴国家,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位于武汉蛇山中部顶真个岳飞墓碑亭对联。“三户”指楚地;“谠论”,指宋代陈次升所撰《谠论集》,该书计207篇,大抵直言进谏、弹劾污吏;“新猷”,谋划;“四维”,礼、义、廉、耻。此联出身于抗日战役初期,意思在于褒扬岳飞的清廉保国气节,勉励公民抗战。
勤政爱民篇清梁章钜为荆州府治所题联
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
桂林抚署联清百龄撰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
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明洪武淮安府署黄庭坚所书御制戒石铭联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清余小霞任三防主簿题联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斯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明代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怎知府时为海宁县谯楼题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大堂自题联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江苏江阴县衙大堂联
不生事,不懈事,自然无事;
能教民,能养民,便是亲民。
清代余云焕所撰与义府大堂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江苏东台县衙庭柱联清魏源题
上有上苍,一片冰心盟上帝;
民皆小儿百姓,满腔热血注民瘼(待考)。
安徽宿州州衙联
政任贤良,作事须求通事者;
官称父母,治民要有爱民心。
陕西沔县公廨联近代杨和父题
毋博宽大名,去害马乃能牧马;
敢云明净吏,唯嗜鱼故不受鱼。
清李湖任通永道不雅观察时题厅事联
人苦不自知,愿诸君勤攻吾短;
弊去其太甚,与尔辈萧规曹随。
清代河北乐亭知县忤墉大堂自警联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待考);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重庆湖广会馆禹王宫联,当代萧炬撰联
从导则安,从堙则患,治水治邦皆一体;
视民为重,视己为轻,修身修政鉴千秋。
桂林府署联,清代余小霞撰
领郡愧难胜,愿闾阎俗变饮羊,人除害马;
同舟须共济,与僚寀政期训雉,节励悬鱼。
直隶总督保定府厅署联曾国藩撰
长吏多从种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吾曹同讲补过效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保定府二堂楹柱联曾国藩撰
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
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两广总督邓廷桢题县署联
官要客气,总能发伏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 民宜守分,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
清翰林院编修俞樾应江苏一知府请题官署联
听讼吾忧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
昂首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莫将私意入公门。
明代吕坤在山西做官时题联
赠各驿站联
痛苍赤食草饭沙,安忍吸民膏以纵口腹?睹闾阎卖妻鬻子,岂容穷物力而拥车徒!
赠各州县联
悯其饥,念其寒,谁不可怜子女?肯推毫发与苍生,不枉为民父母;受若值,怠若事,谁能放过仆童?况糜膏脂无治状,也应念及儿孙。
清代河南知县孙子昶县衙大门联
用心似水,若受赂贪财,使一个抱屈者,神诛鬼灭;司法如山,倘通情畏势,有一事不公者,男盗女娼。
江苏江都县署联清代陈文述撰
勤补拙,俭养廉,更无暇馈问送迎,来往宾朋须谅我;
让化争,诚去伪,敬以告父兄耆老,教诲子弟各成人。
山西榆次县衙联
干点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无须患得患失落;
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善恶有公论,何忧位卑位尊。
古时某官员自题联
齐心专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产(待考);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范,十分耿介。
河南内乡县衙联
大堂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三省堂联,清代知县高以永撰
得一官不荣,失落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代徐州知府张鼎励志联
为民官,为民仆,鞠躬尽瘁,去世方有已;
分国喜,分国忧,丹诚相许,生定无停。
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丝毫皆从心上过;官作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面前来。
江西安仁屯署题联清翟凤翥撰
五载营田,辟柴草劝耕桑,不盖不乘,受多少很多多少雨雨风风,急国事亦急家事;
三农乐业,靖萑符修保约,有巢有奉,安无数各类各样,为民谋即为孙谋。
清无锡知县武承漠大堂自题联
大家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官官称父母,父比真父,母比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关。
安庆府署联清徐士林撰
供永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可有几件事烈烈轰轰,不屈辱龙山凤水;
挂回避榜,贴铭誓联,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对得住白日上苍。
浙江建德县署
州县为斯民最贴近之官,不法则易,造福则难,莫为片念可欺,天地神明皆鉴我;
刑罚亦朝廷不得已而设,用轻者纵,用重者残,只此齐心专心所及,是非弯曲敢冤渠。
南阳府联
我与民为主,实与民为仆,任差使亦任呼来,轻暖肥甘借尔衣我食我,我过不妨告我,我贪不妨参我,慎勿畏我谤我,是背我不能知我;
人因显作官,亦因显作孽,有阴阳必有报应,喜忧怒乐都能福人伤人,人前惯会骄人,人后惯会谄人,焉非羞人悭人,以大人而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