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汕头市的青云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不雅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浩瀚游客和艺术家。
李照东受其启示,创作了《海国风光第一山》,该作品得到艺术界赞誉,成为艺术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李照东 《海国风光第一山》

《海国风光第一山》是李照东对青云岩风景区深入探索后的艺术作品。
他奥妙地将青云岩的山水、古寺、岩洞、清泉,与地方文化元素石刻诗词、壁画故事、历代墨迹融为一体,采取抽象手腕呈现该地独特的自然风光。

作品中,远景的山林借鉴黄宾虹“不求外在形相似,直探山川内美”,山脉连绵、森林郁葱,深远宁静的意境;湖面泛舟,人影绰绰,旷达趣逸的画面。

云里遥山指秦望 水边虚落想春申

游南庄

明 顾清

春江晴日漾龙鳞,笑上兰舟不问津。
云里遥山指秦望,水边虚落想春申。

黄宾虹 《富春江图》·局部

中国写意山水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看重客不雅观景物的美感,通过不雅观察,以触景生情的办法抒发情绪,传达感想熏染和创造意境。
这种追求诗的意境,以画家文学教化为根本,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腕,表达山水的壮美或宁静,启示自然界的美好或追求。

这幅作品,大面积以浓墨晕染表达林木茂密、山径幽深、岩洞奇特;边缘处以淡墨或留白,细腻刻画泉水淙淙、寺院寺不雅观等人文元素。
画家利用了冷暖比拟、浓墨重彩等技巧,呈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致和深邃意境,既有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也有淡雅秀润的清新气息。

李照东《海国风光第一山》·局部

唐代王维提出的“借山水、花木写性灵”的思想出发,经由宋、元、明、清到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等历代文人画家的演绎,中国山水画呈现出丰富的时期风貌。
李照东的作品在继续传统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强调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通过简洁的笔法和墨色,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绪完美结合。

不雅观赏《海国风光第一山》,仿佛置身于青云岩之中,情不自禁,感想熏染梵音唱响的青云禅寺古朴庄严,陶醉于郁郁密林投射在朱红嫣嫣的寺墙上,一幅美不胜收的和谐美景。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海国风光第一山”是原广东省省委布告吴南生师长西席对汕头濠江区青云岩的题词,李照东将吴南生师长西席的题词再现在作品上,不仅是表达对前辈的尊重,更借这句凝练而深刻的题词,颂扬青云岩美景,赞誉潮汕地区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存。

题山房壁

珠林春寂寂,宝地夜沉沉。
玄奥凝神久,禅机入妙深。
参同大块理,窥测至民气。

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寻。

中国山水画之核心,不单是对壮丽自然景不雅观的精细再现,更深远地,以艺术的手腕,实现对不雅观赏者心灵的抚慰与情绪的共鸣。

李照东《海国风光第一山》·局部

在李照东的作品《海国风光第一山》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青云岩这一地带的俏丽景致、丰富多彩的自然以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引发人们对自然之美与文化深度的认识和重视。
这幅画及其背后携带的故事,不断鼓励人们去探索、保护并传承我们无价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