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士祯《春不雨》硬笔练字

春 不 雨

清.王士祯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抄书写字第324天清王士祯春不雨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

我闻此语重嗟叹,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清.王士祯《春不雨》原文

创作背景:

此篇写于清顺治十四年(1675年)。
是年,全国大旱,农业生产锐减,而清王朝的田赋依照苛刻,仍向百姓征收银两二千四百余万,米麦等谷物五百八十余万石,牧草二百二十多万束。
再加上频年战役,农人担负着繁重的劳役,给生活带来较多的苦难,墨客有感即写此诗。

清.王士祯《春不雨》意境

注 释:

1.西亭:西亭,或指西园亭。
石竹:植物名,竹科,高不盈尺,春、夏、秋三季着花,花有各色。

2.游丝:春季虫类吐的丝,飘游于空中,叫"游丝"。
罥(juàn):挂。

3.鸠(jiū):鸟类。
形状像鸽子。
乳燕:新产卵的燕子。
乳,鸟产卵叫"乳"。
欲:将要。

4.杖藜(lí):藜,植物名,草本, 茎坚实者可制杖,因代称杖。
杖藜,柱动手杖。
时复:时常。

5.谷雨:旧历节气名,在农历四月二十或二十一日。
田舍于谷雨前后下种。

6.龟坼(chè):龟背裂成兆文。
于此比喻田土干裂的样子。
滋:成长。

7.立春:旧历节气名,常日在正月初。

8.重:几次再三。

9.瘠(jí)土:浇薄的地皮。

10.叱(chì)牛:吆喝赶牛。

11.赋:租税。

12.旸(yáng)雨:春雨。
愆(qiān):失落错。
无愆,谓雨水得时。

13.三农:泛指农人。

14.谷贱伤农:谓农产品不值钱,影响农业生产。

15.土亢:田土干旱。

16.布谷:鸟名,四、五月间飞鸣树上,鸣声似作"布谷",如催田舍播种,因名布谷。

17.舂莩(fú):捣谷去糠。
莩,通"稃",谷皮。
藜羹:藜嫩叶可食,藜叶做的羹汤,叫藜羹。

18.吁嗟:悲叹声。
荆益:今湖北省、四川省一带。
方用兵:指满清政府用兵平定李定国等。

清.王士祯《春不雨》意境

译 文:

西亭石竹已长出新芽,晴日空中飞舞着昆虫叶出的游丝黏挂在樱桃花上。
斑鸠鸣叫,乳燕齐飞,在这春天就要过去的时节,父老乡亲们拄着藜杖自然而然地评论辩论起田家农事。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已过去良久。
但春天的田地干旱龟裂,连禾苗都没长出来、至今田地里仍旧依赖"立春"时下了三天的雪。
我听了田家父老的这番话后,深受触动,嗟叹不已,感到屯子地皮这样贫瘠,可是农人们仍是年年纪岁劳繁忙碌,费力垦植。

晚上我听到穷陋的村落巷里农人们赶着牛从田里归来,可是清晨就见到官府差役来收租催赋。
去年幸好由于晴雨及时,没有错过耕种时令,使得三农勉强能够吃上晚饭。
但是随着春天的到来,官府的租赋又使得农人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危害,以至看不见饥饿的鸟雀来啄食剩余的米粒。
虽然布谷鸟从早到晚飞来飞去,一直地鸣叫,彷佛在催着人们快些"布谷",但是现在地皮久旱,已无法耕种。

人们只好捣碎野莩上的果实当饭,用"灰菜"作汤来勉强充饥,可是这时清兵又要从荆、益向云南发兵进攻了。

与友友们共勉。
欢迎友友们示正、点评。

共同学习,每天向上,抄书快乐!

抄书写字第324天

每天向上1964

2024年5月1日

清.王士祯《春不雨》意境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隐士。
成长于山东新城(今桓台)世家,顺治十四年(1657) 进士,初官扬州推官,入为部曹,转翰林,官至刑部尚书。
康熙四十三年(1704) 罢官归里。
王士缜未仕时赋《秋柳》诗,崭露锋芒;官扬州五年,得江山之助,诗名大起。
有《带经堂全集》。

王士祯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