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宋朝的时候,大文豪苏东坡得知父亲的老朋友,像竹一样高风亮节的张俞择了千竹满山的青城山隐居的后,准备前往拜访,于是修书一封,末书“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知竹喷鼻香”的诗,表达对青城竹山的爱慕之意和欲访之情。

古时,青城山王婆岩一带从三溪口至八卦寺漫山满壑都是竹林
三溪一带的慈竹,青皇不雅观一带的斑竹,中皇不雅观一带的楠竹,八卦寺一带的白荚竹和每家每户院周的月竹,浩林成带,竹海苍茫,巍然一体,成为天下有名的竹山。

相传,西汉的时候,武帝要派使者出使西域,正为没有展示大汉威仪天下的节仪而发愁时,听说西蜀青城山产仪竹,十分高兴,派要员到青城山伐以为仪,派张骞持节出使。
唐朝的时候,玄宗天子避兵祸入蜀至青城山,正逢慈竹蔓生之时。
玄宗一行疲于奔命,至青城山已是粮尽秣绝。
玄宗入山后,无粮以炊,年夜肠告小肠,一筹莫展。
这时,玄宗乘坐的坐骑大红驹,饿得一扬蹄踢断了路旁慈竹笼边上粗壮的竹笋,现出洁白的笋肉。
玄宗大喜,连忙下马捡起笋肉,叫内侍架锅水煮,一下子就冒出暗香。
随从官员见了,争相下马撬笋剥笋水煮以食,吃得满肚满口暗香。
玄宗惊叹不已,将慈竹封为义竹。
后来,慈竹由于有了天子的封敕在青城山和西蜀广为栽种。

苏东坡到三溪的时候,已是竹林森森、竹海浩浩。
东坡爱竹,喜竹,见了黑森森的大片竹林,又是看,又是摸,欣赏不足。
张俞见东坡这么喜好竹林,就在三溪慈竹林中搭了个竹棚,陪东坡住了下来。

三遗之城丨山水篇趣游青城之东坡青城吟竹歌

这是初夏时节,峰黛峦翠,竹林如泼墨而染。
蝉噪林静,鸟鸣山幽,花喷鼻香徐来,令民气旷神怡。
东坡兴致很高,爬上了一座很高很险的陡峰,鸟瞰竹林,只见林随坡势,翠绿如碧海,风平浪静,静寂无声。
忽然一阵微风掠起,细浪鳞波,柔柔地从东边滚向西边,柔柔细美,让人如痴如醉,似有在沙滩上的细浪抚脚之感。
山风大了起来,碧海翻波,浪涛骤起,满山满壑动了起来,人似在小舟中飘摇。
猛然间,狂风大作,竹浪翻滚呼啸,似翻江倒海一样平常,让人惊悸。
东坡吓出了一身冷汗,忙往竹棚赶,边走边吟道:“才赏竹波映明朗,骤起骇浪悚惊魂。
似舟飘摇沉渊底,风平噪鸟闹苍林。

东坡刚到竹林,又是风停竹静,妖冶的阳光从林梢深缝中投进五彩斑斓的光圈,和枯叶、苍枝、劲竿反差相衬,组成童话般深邃、幽谧的意境,给人无限遐想。
越往外走,竹林越稀疏,竹竿越粗壮,林中越通亮,还模糊有流泉涓涓之声。
透过疏密相间的林隙,似有远峰雄峙之影。
东坡诗兴来了,大声吟道:“幽篁影泛泛,流水慢悠悠。
竹海接远岫,隙缝摇苍穹。

刚吟完,忽然林外传来牧童的童谣:“山有竹,地有竹,无竹使人俗;山也瘦,地也瘦,无肉使人瘦;要不俗,要不瘦,顿顿笋煮肉。
”听到笋煮肉,东坡就流口水,想得巴心巴肝。
但他还是忍住了,连续往外走。
走了不远,前面忽然传来了村落妇的嬉笑声和捶衣声,听起来是那么秀美迷人。
在来青城山之前,东坡就听说青城山的女人如苍竹般刚直,如竹片般柔韧,如翠竹般妩媚动人,真乃蜀中独秀!
听到细润而柔和、情深而意切的嗔谈,东坡感慨,信口吟了出来:“一竿青竹自天飙,清风细微柔女腰。
峰壑有情伴涓水,潭光竹影隐媚娇。
”东坡吟完,溪林外一下就鸦雀无声了。
东坡急忙出了竹林,只见远远的山道上晃动着村落妇窈窕的身影。
东坡惋惜了一声,正惆怅中,两个骑牛挥鞭的小牧童优哉游哉地过来。

小牧童见东坡巾纶高戴、锦衣长袖,嘻嘻了两声,唱道:“高纶帽,长袖衣,远方贵客到三溪。
进竹林,唱竹林,竹子听了笑吟吟。
”东坡以为很有趣,回唱道:“竹笼竹笛竹牛鞭,圆圆竹笠斜背肩。
开口闭口都说竹,竹隐士家爱竹山。
”牧童听了,心里欢畅,又唱了起来:“竹笋尖,竹笋尖,竹笋出地花衣衫;竹笋细,竹笋细,吃进嘴里清火气;竹笋圆,竹笋圆,五月嫩笋喷鼻香又甜;竹肉白,白如玉,最敬桃园三结义。
”东坡被考得瞠目结舌,张俞见状,忙说:“花衣衫的是斑竹,清火气的是苦竹,又嫩又喷鼻香又甜的是白荚竹,肉白如玉的是义竹,又叫慈竹。

东坡听了,微微想了一下,立时吟了出来:“斑竹高直入云天,悠悠神韵留人间,破土含笑迎春雨,落下花衣菱角编。
”“苦竹亮节劲悠悠,刚柔相济长梢修,不求富丽安自慰,弯腰溪畔钓春秋。
”“白荚高风亮节仪,汉使风骨今犹怜,千古风霜磨砺志,亦盈暗香溢幽林。
”“慈竹原来生汉宫,缘何茂植此山中?感慨上皇巧封敕,义在三溪谦亦躬。
”吟完,东坡长长舒了口气。
牧童以为唱得好,痴痴地坐在牛背上听,但听不懂东坡唱了些什么,悻悻地走了。

张俞知东坡触景伤怀,感慨不得志,以是刻意以竹咏怀咏志。
他怕东坡伤感,忙岔开话题说:“贤侄,你不是想‘笋煮肉’吗?本日我带你去尝尝。

说到笋煮肉,东坡又有精神了。
他跟在张俞后面,爬山越壑,天擦黑时才华喘吁吁地爬上了八卦寺。
这时,八卦寺已更名为八卦不雅观,十分破败冷落,不雅观中只有一位行将就木的老羽士看守宫不雅观。
老羽士见有客人至,忙端出冷饭冷菜要热给客人吃。
张俞见东坡茫然,便摆了摆手,说:“道长,谢饭了。
我和苏学士上宝不雅观,是想赏夜景,只求借宝不雅观锅碗一用。

张俞提着锅碗,走出不雅观门到不雅观侧的白荚竹林中去了。
他摸索着挖笋,剥壳,溘然捏到了一团软乎乎的东西。
“山鸡!
”贰心里一亮,忙捉了到火堆边拔毛、剖腹,洗濯干净后和鲜笋一起焖在锅里。

东坡上了高坡往后,往北望,只见永康军城里的灯火一闪一闪,似在流动,十分俏丽奇妙壮不雅观。
西望大面山,只见峰峦如齿,被月魄裁剪得斜残不全。
再看张俞生着的熊熊篝火和篝火映照下的似密欠亨风的城墙般黑洞洞的四围竹屏,惊叹不已,即兴吟道:“空蒙烁闪流火燔,淡月无彩崖壑残。
篝火熊熊增暖色,漫漫竹海不胜寒。

刚吟完,一股糅合了细嫩、清淡、滑爽、甜润的,又是肉喷鼻香,又是笋喷鼻香的喷鼻香味组合飘了过来,馋得东坡直咽口水。
他匆忙来到篝火堆前。
张俞见东坡高兴,笑着问道:“贤侄,你是美食大家,猜猜锅里是什么?”东坡想了一想,吟了一首诗作答:“静夜幽篁石径边,清香馥郁篝火间。
雉鸡啄点玉兰片,笋煮肉来妙绝天。
”张俞拍手喝采,揭开锅盖,只见锅中洁白的汤,洁白的肉,洁白的笋。
东坡手舞足蹈,夹了一块放进嘴里,一下子就化了,满口是喷鼻香,吞进肚里,满肚是喷鼻香。

吃了笋煮肉,东坡兴致突发,要去夜游竹林,夜游成都山。
这时,乳雾骤起,抓一把都能捏出水来。
东坡高兴,大声吟唱道:“空山乳雾凝细珠,滴露竹林响淅漱。
拄杖幽径赏夜色,轻吟竹赋上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