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七绝,也是杜甫一百多首七绝中最好的作品。
在格律诗范畴中,特殊是在五律、七律之中,杜甫的造诣,无人可匹敌。
就彷佛李白的古风,其他墨客都只能望洋兴叹,绝无超越的可能。
李杜这两个人,一仙一圣,霸占了中国古诗两大分类的顶峰,让人高山仰止。

而在互相交错的领域,就各有是非了。
比如在七绝、五律中,李白的意兴畅快,灵感纵横,可与杜甫一争,七律就明显要逊色一些。
而杜甫在七律的领域内堪称王者,但在七绝中,相对来说比李白、王昌龄就要佳构少一些。

杜甫七绝,千古流传、随处颂扬的便是《绝句》和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另有名句的是《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还有便是“黄四外家花满蹊”了。
笼统的来说,真正的俊彦便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和“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最后的七绝也是他最好的七绝

以前在讲绝句文法的时候,曾经说过《绝句》这首诗。
绝句两联都是绝世名对,但都是并肩对,于整诗来说,缺少对仗的灵巧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非常的工致、俊秀。
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四扇屏”,是初学者最喜好利用,却是最流俗,最随意马虎写坏的办法。

什么叫“四扇屏”?四句话,一句一景,看上去精细俊秀,缺少内部逻辑联系,景致描写也没有轻重之分,写诗的时候很随意马虎陷入平庸、光滑油滑的创作思维。
这种手腕写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缺少思维走向、情绪冲突的作品。

初学者一定要只管即便避免。

当然,诗圣的写景确实精细、唯美,即便是四幅风景摆在面前,也能让民气旷神怡之后去追寻创作背后墨客的心态,进一步发掘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含义。

不过这是名家作品,好看得让人上心,特殊是乾隆天子对这首作品的超凡喜好,让《绝句》家喻户晓具有了可能性。

单看诗本身,《江南逢李龟年》的意境沧桑,在对人类共情的表达,打动读者层面上来说,是要远远高于《绝句》的。

岐王府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作品,既是杜甫末了的七绝,也是杜甫最好的七绝——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它具有了盛唐诗歌的范例特色,字词简明易懂、情绪冲突明显、意蕴深远而击中民气。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二文”部的七言绝句。
个中第三句的“江南好风景”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称作“鲤鱼翻波”。
这个都在以前的文章或者专栏都讲过,这里就不再复述。

诗的内容也不繁芜,我们只须要稍稍理解一下背景,就能读通这首七绝,也很随意马虎被杜甫所表达的诗意所冲动——由于他所表达的正是我们任何人都逃不过的人类共情。

诗圣在人生的末了一年,还在江南流浪。
不过当时的“江南”是指湖南地区。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落去了在成都的靠山,南下至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关照下,过了两年安稳日子。
这两年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期间,诗歌技法已经完备成熟,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随着年事已高,因了“落叶归根”的思想,杜甫在768年踏上还乡之旅。
可惜时势动荡,生活也陷入困境,两年之间一贯在岳阳到潭州(长沙),潭州到衡州(衡阳)之间来回(投靠亲戚),终极于770年在小船上病逝。

而在去世之前,他意外地碰到了一位老朋友——李龟年。

李龟年是开元间长安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深得唐玄宗恩宠。
贵妃游园、李白写清平调、李龟年演唱、玄宗亲自吹笛伴奏,是盛世大唐最传奇和喷鼻香艳的画面。
李龟年也因此名动天下,被称为“乐圣”,受到皇亲贵胄的热烈追捧。

而开元年间的杜甫,由于家境无忧,年少聪敏,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
他年轻又文采飞扬,在长安王爷权臣的府邸也是来去自若,是座上常客。
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之际,自然与李龟年有了交集。

731年,杜甫离开长安,四处游历,家道也逐渐中落,直到755年安史之乱后才谋到个左拾遗的官位。
而此时唐玄宗已经入蜀,杨贵妃惨去世马嵬坡,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宫中戏子也各自飘零。
随后唐肃宗自主,玄宗被尊为太上皇,日子并不好过,自然也无法顾及李龟年了。

那个曾经站在王朝最高殿堂歌唱的李龟年,也不得不卖唱为生,四处流落。
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八年,诗圣、乐圣生命中的末了一年,两个人奇迹般地在江南相遇了。

以是这首诗题目便是《江南逢李龟年》。
之后没多久,两人相继去世,一个旧时期完备结束了,盛唐的光辉也就逐渐黯淡下去。

“岐王府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晚唐之前的诗好懂,在于字词平常,明白大略。
这两句便是回顾两人四十年前时常相会的情状。
“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精通音律;崔九是崔涤,是玄宗宠臣。
这两人当时是京城文化娱乐的中央,文人才子常常在他们的府邸聚会,谈诗宴乐。
两人的地位尊贵,也是有一定档次的文人才能受邀的,杜甫便是个中之一。
而他和李龟年的相识,便是在这些聚会中。

这里不仅交待了杜甫、李龟年四十年前的朋友关系(正宗的老友),也将我们的思绪瞬间带入这两人相互对视的回顾中去。
那是一个多好的时期啊,谈文论乐、吟诗作赋、激扬笔墨、指示乾坤、夜夜欢歌、不醉不归。
我们能看到杜甫和李龟年苍老的容颜抖擞出年少时的光芒。

回顾是美好的,现实呢?是残酷的。
但是韶光是无情的,大自然是无情的,并不会由于我们的苍老就调换了颜色。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正是风景极好的春天啊,我们在这暮春又相遇了呢。
寥寥数言,只字不提个人情状,话里话外却是言语无数。

毕竟,天下动乱日久,我们是浊世飘萍,居然还能活着,居然还能相遇,在这立时就要逝去的春天,意外地看到了老朋友,回顾起共同的荣光,四十年的沧海桑田,人间巨变,也不过如此吧。

有很多朋友读这首七绝,读出悲哀来。
可我却读出一丝老朋友相逢的欣慰来。

你看,好的诗歌,随着读者的心态不同,会生发出不同的情绪枝丫。
但是这些都是人类共情,我读出来的,你有一天也会读出来,你读出来的,我可能下次也能读出来。

唯有书写人类共情的作品,才能长存。
唯有在不同民气中幻化出不同感情,契合不同读者心灵的作品,才会广为传唱。

有朋友问:“落花时节”中的“落花”有没有寓意呢?

你读出悲哀落魄来,那么“落花”当然就意义广阔,熟习杜甫生活背景的人,一定遐想到世运的颓败、社会的动乱和墨客的贫病流落,既迎合了实景描写,有无限扩展了诗歌背景,无形中加深了诗句的厚重,让悲哀的人更加悲哀。

但是我读出欣慰来,那么“落花”在这里便是落花,仅仅代表了暮春时节,即便改成“花开时节又逢君”,我也没以为有什么欠妥,毕竟前面的交待已经超过了四十年的时势沧桑,“落花”与“花开”于我对诗意的理解和想象不会起到多大不同的影响。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和暗示?得看读者自身的心态和历史知识范围。

读不读得出“落花”的涵义,都不影响这首作品的成色。

这是杜甫最好的一首七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