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绪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得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对作品的思想感情方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动听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措辞。
2.诵读古代诗词,故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利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哀求】
1.理解诗歌感情强烈、措辞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色;理解当代口语诗的文体特点;理解诗歌的紧张表现手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衬托、比拟、比喻、夸年夜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感想熏染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绪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知识,节制主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节制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闇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 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想熏染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考点解读】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常常涌现的一种题型,纵不雅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创造,这类题目一样平常笔墨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习,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落分严重。一个主要的缘故原由便是学生答题不规范,随意马虎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融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哀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古诗阅读知识储备】
1.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文体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笔墨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柔顺约派(柳永、秦不雅观和李清照)。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思念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顾虑。
战役诗:或表达对战役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神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神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示不愿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
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
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节制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行家话”。
(1)反响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旷达;沉郁抑扬、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蕴藉有致、生动活泼、诙谐诙谐等。
(2)反响诗歌构造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响诗歌表现手腕方面: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比拟映村落、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响诗歌措辞特色方面:朴实清新、句式整洁、音节和谐、对仗工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锐利老练等。
(5)反响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畅、欣喜、忧郁、忧闷、孤独、凄清、悲观、失落落、冲动大方、旷达、乐不雅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响诗歌总体效果方面:朴拙动听、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民气弦、发人寻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理解墨客思想性情,把握不同墨客的风格特点。鉴赏时长于比拟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表示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4. 理解和把握一些常用的诗歌意象内涵,对精练、深刻地回答诗歌鉴赏题也非常主要和必要。
(1)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去、游子; 白雪、玉壶、冰心——高洁
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杜鹃、磁针——刚毅
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悲惨悲愁
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
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2)常见的人物意象特点: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年夜方愤世的形象; 朋侪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1.品味炼字类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捉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剖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绪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浸染。
(1)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2)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
(3)绘画面,即陪衬了xx的意境;
(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利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墨客……的思想感情。
例1.(2017·岳阳)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题目。(2分)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东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 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剖析。
答:“蘸”字紧张利用了拟人手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的景象,也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俏丽。以是在“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中,“蘸”字用得很好。
你以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阐明该字的一样平常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遐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墨客所描述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陪衬了若何的意境。
答题格式:某词(或某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墨客......的情绪。
例2.(2017·咸宁市)阅读杜甫《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2分)
答:“割”字描述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不雅观,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赏析类: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讴歌,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剖析缘故原由。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答题前先判断出诗句的类型,从景、情、理三方面剖析。一样平常来说,诗句具有这三种类型,分别如下:
(1)写景:景重,情浓,意淡。如果是写景,用了xxx的写景方法,描述了xx的幽美景致等;景致幽美,让民气怡。
(2)抒怀:情重,景散,意明。如果是抒怀,思考抒怀方法(直接抒怀、间接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绪色彩与思想感情等;情真意浓,格调高亢。
(3)言理:意重、情浓、景淡。 如果是哲理,思考 理-趣的领悟、哲理给人的启迪和思考等。蕴含哲理,气民气智。
描写类答题格式: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利用了……描写, 写出了……(诗句讲授即字面含义),陪衬了墨客……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浸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墨客……的感情。
抒怀方法答题格式:这句话利用了……抒怀手腕,全诗紧张写出了……(诗句内容讲授),抒发了……情绪,这种办法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修辞类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利用了……的修辞手腕, ……(浸染)地写出了……(诗句讲授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墨客……情绪。
例3:(2017·贺州)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
“抵万金”利用了夸年夜的修辞手腕,极言家书宝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愿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此题稽核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措辞,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愿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墨客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旧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亡命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得到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役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死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酸楚、多少期盼,反响了墨客在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迫心情。战役是一封家书赛过“万金”的真正缘故原由,这也是所有受战役追害的公民的共同生理,反响出广大公民反对战役,期望和安然定的美好欲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3.主旨情绪类
(1)诗歌表达了作者若何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若何的景物?营造了若何的氛围?
(3)塑造了若何的形象,抒发了墨客若何的情绪?
解题思路:借助题目、词前引言、关键词、注释、作者的平生、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抑扬);找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绪。
主旨类答题格式: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 ,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墨客若何的思想感情?
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怀的。“统统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述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玉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落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墨客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墨客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4.想象描述类: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措辞描述诗歌幽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若何的画面?用简洁幽美的措辞进行描述。
应对策略:描述画面实在便是创造性地合空想象的翻译句子。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根本上,发挥遐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根据诗歌的语境,捉住紧张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遐想,用简洁幽美的措辞加以描述,剖析出诗歌表达了墨客xxx的思想情绪或给若何的启迪和思考。
把稳: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墨客的情绪。回答要详细:比如不能只说“表达了感伤的情怀,应回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5.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若何的画面?试用简洁幽美的措辞进行描述(100字以内)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野外变得阴暗了,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解析:这是一道范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定,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哀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述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几次再三现。此外,答题时还须要把稳用语的简洁幽美。
5.表达技巧类:
(1)诗歌某两句利用了什么修辞手腕?有何浸染?
(2)诗歌利用了哪些表达办法?
(3)诗歌是若何抒产生发火者的情绪的?
艺术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年夜、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办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怀等。
(3)表现手腕: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比拟、想象、遐想、照料、等。
(4)篇章构造: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料、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忧闷、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快、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6)措辞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7)措辞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近、平淡、朴实、清新、淡雅、沉郁抑扬、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浑、深厚等。
(8)浸染: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幽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应对策略:
首先要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紧张包括比喻、夸年夜、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等;(2)表现手腕(写作手腕或艺术手腕),紧张包括利用典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陪衬渲染、比拟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办法,紧张有描写,议论,抒怀,记叙;(4)抒怀办法紧张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怀,而间接抒怀又包括借景抒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诗歌措辞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样平常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近、辞藻华美、委婉蕴藉、简洁洗练、沉郁抑扬、憨实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富丽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表达技巧类答题格式:这首诗利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腕或抒怀办法),表达技巧表现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把稳:结合诗句和详细词语作剖析】
例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仲春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真切。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范例的表现手腕类试题,哀求赏析三、四句,把稳题目哀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利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腕,表现了墨客渴望春天的迫切心情,生动而真切;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早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理解词语类
理解词语一样平常从内容和构造两方面剖析。
构造上浸染:从词语在诗歌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诗词详细内容理解。诗歌的构造特点:开篇的铺垫、陪衬;中间的过渡、照料;结尾的深化、升华主题等。
内容上的浸染:即词语在诗词表达的内容或墨客表达的情绪中起到的浸染。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在结合全诗内容阐明词语的浸染。
例7.(2017.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剖析全诗是若何扣住“早”字来写的。(4分)
首联用“早露”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用雾浓突出早,尾联写墨客行“三十里”后玉轮依然高挂,可见墨客出发之早。(一联1分,如果学生未分联作答,最多得3分)
7.选择题答题技巧
(1)考试解释
能力哀求:能阅读浅易的古典诗歌。
详细哀求:①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绪的体察。(为什么写?写了什么?)
②古典诗歌措辞、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若何写的?)
(2)现请安题剖析
问题之一:读不懂诗
问题之二:只懂大概,阅读粗糙不仔细,客不雅观题丢分
问题之三:答题不详细,短缺翻译与剖析
(3)方法辅导
设题方向:在翻译、概括和手腕上设置问题
解题策略:①先审清题干,弄清单选还是多选,精确还是缺点。
②探求敏感点。圈出明显的敏感点,带问题去比对打消
③好处:可以不用摧残浪费蹂躏太多韶光纠结内容,在审题过程中你已经大概理解诗歌内容了,剩下的问题便是按解读诗歌的方法去比对打消了。
(4)错因归类
①词句翔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关注选项中的“意谓”、.“描述”、“写出”等词。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为难刁难象。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
关注事宜、人物、动作或评价。
②概况有误。
对诗歌措辞风格、意境、情绪剖析不到位。
关注选项中的“措辞”“表达”“抒发”等词。
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剖断,
要探究墨客写作意图,抓准情绪。
把稳结合注释剖析。
③手腕判断失落误,效果剖析不准。关注选项中手腕的剖断。
(5)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①措辞语风类缺点: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措辞风格判断缺点。
②意境意象类缺点: 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缺点;或对意境的概括缺点。
③技巧手腕类缺点: 对诗歌利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浸染判断缺点。
④思想情绪类缺点: 拔高情绪(对诗歌中描写的情绪故意妄加引申, 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绪。
⑤.不雅观点内容类缺点: 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详细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绪】
1.忧国伤时:
· 戳穿统治者的昏庸腐烂;
· 反响离乱的痛楚,如:杜甫《春望》;
·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 对国家民族出息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 报国无门的悲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山河沦丧的痛楚,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单独洋》;
· 年华消散,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戳穿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 空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 思亲念友;
·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 寄情山水、田园的清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仕途失落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田园诗:热爱、神往清闲沉着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2.写景诗:描述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颂之情。
3.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朋侪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4.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心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5.行旅诗:游子流落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7.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戳穿统治者的昏庸腐烂,同情下层公民的疾苦。
8.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去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神往。
【古代诗歌中的范例意象】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落、悲惨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付去世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竹篱、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刚毅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