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又称出塞诗,因此边陲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塞战士的艰巨生活、建功立业的抱负等。
常见的主题有三类。一是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奋勇杀敌的激情,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诗人。(杨炯《从军行》)二是孤独伤感、思乡念亲,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估量,表达了墨客惦记家人却又无法回归的伤感。三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常见的意象有:与战役有关的器物,如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与战役有关的地点,如大漠、长城、阴山、玉门关、凉州;自然景不雅观:胡雁、鹰、夕阳。
附: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着重写景:西北边塞秋来风景与江南不同,大雁南飞去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角一起响起,崇山峻岭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塞下”两句首先点明地点,韶光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详细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陲景象寒冷,一到秋日,寒风萧瑟,十室九空,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凄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模糊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述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怀: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感情,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回籍的打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军白发长,士卒热泪泣。“浊酒一杯”两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哨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永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迢遥,家人在何方?更主要的是,战役没有取得胜利,回籍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随意马虎,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各处,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情。戍边将士高下齐心专心,同仇敌忾,本可以降服仇敌,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防守艰巨,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生活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