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夏日的门扉,绿草如茵,铺展天涯,翠柳如烟,摇荡生姿。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三首立夏古诗,陪你静享流年。

1.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出自陆游的《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三首立夏古诗陪你静享流年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闇练试单衣。

南宋墨客陆游曾多次闲居乡里,留下了不少描写四季风光,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立夏》便是个中之一。

诗歌首联描写的是春的归去,“东君”是传说中的太阳神,也是司春之神,墨客以此代指春天,增长了几许神话色彩。

颔联两句写景,燕子在新筑的巢中欢闹着;而蜜蜂随着百花落尽,越来越稀少。

一热闹一清冷,两相比拟,将暮春的节令特点写到了极致。

而颈联承接上联而来,描写的是初夏的风光:窗外的槐树和柳树,枝繁叶茂,绿荫浓密,一袭熏风送来淡淡暑气。

末了的尾联转入生活描写,太阳西斜,沐浴后,开始穿起夏日的衣裳。

整首诗来看,从自然风景,写到日常生活,一步步将读者摄入了夏日的氛围中,自然浑成令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芳菲尽歇何须恨,薰风入弦亦可人。

此时窗外,山风暄暖,草木葱茏,桐荫铺地。

四季以手耕耘,岁月自有回答。

2.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出自赵友直的《立夏》。

四季景象匆匆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次。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赵友直是宋末墨客,宋亡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流传下来的作品不算多,这首《立夏》是个中的代表。

诗歌首联开门见山,景象相催,熏风过境,春去夏来。

“匆匆相催”和“一夜”,这两组词将时令流转的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接着颔联两句,截取了两个画面,写尽了夏日的风光:野外里,翠绿的麦苗沐浴在阳光下;园林里,一场雨后,青梅成黄。

颈联画面一转,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百花凋零,莺啼春恨,字里行间模糊流淌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伤春情绪。

但是末了的镜头却定格在了绿荫匝地的喜人画面,墨客的闲情文雅由此可见。

整首诗来看,虽难免有伤春愁绪,但更多的还是淡然洒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素手执流年,光阴掩悲欢。

守一颗云水禅心,不管四季流转,在浅夏的光阴中,看绿槐夹道,浓荫匝地。

3.绕亭溪啻千千竹,夏日黄鹂更好音

出自李梦阳的《立夏后晴游我庄》。

郊出不知昨夜雨,日高烟翠湿空林。

杨花欲尽村落村落雪,梅子先传树树金。

笑向市城开俗眼,喜从园野见吾心。

绕亭溪啻千千竹,夏日黄鹂更好音。

李梦阳是明代墨客,“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曾提出“真诗在民间”的主见,也便是说写诗要深入民间,联系生活。

这首《立夏后晴游我庄》描写了立夏后的田园风光,画面清新,意境高远,充满生活情趣,很能表示他的诗风。

诗歌首联便点题,试想一下当时的画面:墨客来到郊野踏青,只见翠绿的树林上空,烟雾迷蒙,才知原来昨夜下了一场雨。

接着颔联墨客截取了两个范例意象,洁白的杨花,金黄的梅子,以流水对的手腕,写尽了春去夏来的景象。

而颈联两句转入抒怀议论,表达了墨客闲居田园,怡然自乐的志趣。

末了墨客以万竿翠竹,黄鹂欢唱的画面结束全诗,愉悦之来由此可见。

绿阴送走年华,闲情挂在廊下。

走在浅夏流动的风里,杨花洁白,梅子金黄,茂林修竹,黄鹂声声,流光美得令人惊艳。

芳菲尽歇春已尽,一笺新绿入夏来。

这个时令,山温水软,草木扶疏,绿柳含烟。

在一片绿荫里,探求阳光的暖,在一树梅子下,细嗅光阴的喷鼻香,在一阵黄鹂声中,谛听岁月的覆信。

“绕亭溪啻千千竹,夏日黄鹂更好音”,春去夏来,读读这三首古诗词。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