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小雨湿流光》

【五代】冯延巳

南乡子小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这个夏日醉赏十首南乡子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古典君:词人不说抒怀主人公是为所思之人堕泪,而是说因辜负了三春的良辰美景而为春光洒泪,这就更把词的境界和洛调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同时也是对抒怀主人公的心态襟怀的一种委婉的诗意的表述。

▐《南乡子·送述古》

【宋代】苏轼

回顾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古典君:词的上片回叙分离后回望离去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顾和对朋侪的留恋之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朋侪而夜不成眠。
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民气扉,令人叹婉不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古典君: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相互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期间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一风格明快,一沉郁抑扬,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落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代】苏轼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古典君: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不雅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抵牾心境。
作者以诗的意境、措辞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南乡子·秋暮村落居》

【清代】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起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纵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古典君:此篇以轻灵淳厚的笔调描述出村落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幽美安详,恬淡安谧的水墨山水画。
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条有理。
个中洋溢着墨客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代】秦不雅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古典君:这是一首题崔徽画像的题画诗。
“往事”两句,写崔徽画像上的神态是眉黛含颦,因崔徽请丘夏写真时,她正怀着悲哀的苦处。
说本日看到崔徽的画像,这样俏丽动人,谁还再想到她过去酸辛的往事呢?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宋代】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古典君: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
词中对自己生平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奥深厚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间的旷达之情。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宋代】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转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古典君: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繁芜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南乡子·月牙又如眉》

【宋代】晏几道

月牙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古典君:此为怀人词。
作者在词中以回环弯曲的构造、风骚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
全词意境隽永,弯曲往来来往,既丽且庄。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宋代】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惜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嫡转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古典君:这是一首描写离去的小令,分高下两阕,共四句。
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韶光的词,建立了这首词韶光流动的架构:薄暮——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韶光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由逐步变换,末了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整理|古典君

转载请联系古典君

需注明来自“古典书城”及ID“gudianshucheng”

古典书城(微旗子暗记:gudianshucheng)

最受古典文化爱好者欢迎的公众号,对话古典,享受传统之美。
经典好文,逐日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