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能在朝堂之上挥斥方遒,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亦能在空隙之余,悠然沉浸于风花雪月的浪漫之中。欧阳修便是这一时期风貌的生动写照。
欧阳修是朝堂上的肱骨之臣,谈及政事,言辞锐利,正气凛然,其诗文如山川般雄浑壮阔,令民气生敬畏。
然而当他转身步入词苑,却化身为一位细腻温婉的多情才子,笔下流淌出的词作,尽是儿女情长、离去相思的细腻描述,毫无顾忌地展露了风月之中的柔情蜜意。
欧阳修在婚姻上先后娶过三任妻子,加之青春岁月里的宴游欢歌、狎昵尘凡的逸事,更让他在闺阁情愫的细腻描述上出神入化。
由于他的词将男欢女爱、离合悲欢的这份情绪刻画细致入微,乃至也意外地引发了众人对他私生活的无限遐想。
条记野史有关于欧阳修的风骚美谈可不少,乃至政敌亦借此大做文章,多次在字里行间探求攻击他的痛处。
今日我们就共赏欧阳修笔下那首以女性视角娓娓道来的绝美词章——《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悲惨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词欧阳修以他那卓越的笔力,将这位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怨,刻画得如此深邃而缠绵,弯曲回环,尽诉离去后的无尽哀愁。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悲惨满心闷”,自与君别,音讯杳杳,犹如断线鹞子,不知飘向何方天涯。此刻天下万物皆失落却了昔日光彩,唯余满目悲惨,心间缠绕着难以言喻的忧郁,宛如彷佛深秋落叶,铺满寂寥小径。
开篇二句,便洒下了一抹挥之不去的忧郁蓝调,为全词铺设了“悲惨”与“闷”的情绪底色。究其缘由,皆因“不知君远近”,这份对心上人踪迹的无尽寻觅,化作了心头难以排解的愁怨。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那渐行渐远的身影,犹如断线的纸鸢,消逝在茫茫人海,从此书信断绝,犹如鱼沉水底,再也无处寻觅。
三个“渐”字,犹如层层海浪,推向情绪的高潮,将内心的期盼一点点消磨,直至绝望的深渊。“水阔鱼沉”,这不仅仅是探求的困难,更是对爱情未卜命运的深刻隐喻,仿佛每一次考试测验都是对心灵的一次重击,让人感想熏染到一种无力与绝望交织的繁芜情绪。
女子至此,仿佛被囚禁于无尽的相思与怨恨之中,那情绪之深,广如天涯,深似瀚海,令人动容。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夜深人静之时,风穿过竹林,与秋意共舞,每一声竹叶的轻吟,都仿佛是心中万千愁绪的共鸣。
风吹竹林,这本是秋日平凡景致,却因人的离情别绪而授予了别样的情绪。
那竹叶间穿梭的风声,似她心中无尽的哀怨,在夜空中低泣,每一声都饱含愁绪,直抵民气最优柔之处。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使得只能孤身倚枕的女子,只能在梦中去寻觅那遥不可及的身影,然而现实无你,梦亦难寻。
漫漫永夜中辗转反侧,直到灯火阑珊之际,仍旧无法入梦。
“灯又烬”三字,精妙绝伦,一语双关,不仅是房中光明消散,更是她心中那抹微弱希望的灰烬,预示着与心上人的缘分,或许已如这灯火,燃至尽头,再无复燃可能。
至此全词情绪达到了顶峰,哀婉幽怨之情,如潮水般彭湃而出,读之令民气碎。
整首词,措辞朴实而不失落文雅,情绪细腻而深奥深厚,写景与抒怀水乳交融,既展现了秋日凄清之景,又深刻揭示了女子离去后的相思与怨恨。
每一句皆是从心底流出的朴拙情绪,美得令人心痛,哀得让人动容,实乃词中佳作,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