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公元1693年生于江苏兴化,清朝著名的墨客、字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生平紧张客居扬州,由于生活所迫,靠卖画为生,善于画竹、兰、石、菊、松,个中竹子画得最好,造诣最为突出,有很多的竹子图流传于世,成为许多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郑板桥也曾短暂入仕,先后担当过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的知县,在任期间实行惠政,在当地做了很多的实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是由于其为人正派,也让他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晚年回到扬州,依旧以卖画为生,正是这种分外的人生经历,让郑板桥的画作,以及诗歌,更具有生活气息。
文学作品就该当扎根于民间,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郑板桥的诗歌,正是以这一主题为理念,个中的《竹石》、《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山中雪后》等等,那都是不朽的经典,每一首诗都有着墨客一颗小儿百姓之心,这也进一步解释墨客忧国忧民,有着一种高尚的品质。
以这首《题游侠图》来说,全诗措辞平淡,可是却又是写得很有意见意义性,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在诗歌中,侠客也是墨客笔下的宠儿,李白就有《侠客行》一诗流传于世,重点刻画行侠仗义的侠客。在郑板桥这首诗中,同样塑造了一位令人尊重的侠客,并且仅用了三言两语,便是描写得生动有趣,读来让人拍桌赞叹。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侠客与普通人还是有所差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客大多都是独来独往,并且喜好行侠仗义,当然最难能名贵的是家国情怀。正所谓侠之大者,一位真正的侠客,那因此天下为己任。郑板桥笔下的侠客同样如此,一个人仗剑天涯,只要见到了不平之事,便是会脱手合作,这也正是侠客的精神。
在第一二句中,先是描写了侠客的形象,以及侠客的精神,其创作手腕,还是先通过周围的环境来呈现,这也是一种比较平凡的创作手腕,虽然并不是很新鲜,可是郑板桥写得却又是很有韵味,“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这两句实在很好理解,大雪漫天,前路困难,侠客为何还要仗剑而游呢?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末了这两句侧重描写侠客的精神天下,这也解释了郑板桥是理解侠客,从而才能够写得如此真切;如果想要一诉心中的烦懑,那就一同去酒楼,我们坐下来尽情畅谈。在这两句中,正是表示出了墨客一种侠客的精神,从而与前面的两句形成整体,让这首诗更具有侠客精神。
郑板桥虽然是一介诗人,但是很显然,他的内心也是有着一个侠客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仗剑天涯。当然我们已经看不到这副画作,可是通过这首诗,还是可以想象画作中的内容。一位年轻的侠客,在皑皑白雪中行走,无非便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空想。在墨客看来,侠客敢做敢当,是真正的英雄,以至于墨客对付侠客极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