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指的是羊皮袄,“豹袪”指的是镶着豹皮的袖口,“羔裘豹袪”是先秦期间卿大夫的朝服,揭示了诗中的“子”是一位贵族。“居居”有傲慢、不相亲近的意思,清朝墨客黄遵宪就曾写过“一花傲睨如居居”这样的诗句。“自我人居居”则是充分表示了卿大夫趾高气扬的嚣张气焰。末了的一问一答,则是墨客这位故交的劝诫与不满: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顾念从前与你的交情。
羔裘豹褎(xiù),自我人究究!
岂无他人?维子之好。“褎”通“袖”,“羔裘豹褎”同样是对卿大夫衣饰的描述。“究究”和第一节的“居居”是同一个意思,清朝墨客朱彝尊就曾写过“子毋居居,子毋究究”这样的句子来劝诫自己的朋友。“自我人究究”进一步表现了这位卿大夫的盛气凌人,这样的态度引起了墨客的不满,以是就有了墨客的“怨而不怒”: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顾念着与你的旧交,还顾念着你的好罢了。墨客通过自问自答的办法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同时也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墨客的德行敦厚,同时也反衬了这位卿大夫的傲慢无礼、德不配位。
“卿大夫”的等级
先秦期间的卿大夫是非常主要的官职。周王朝的分封制形成了相应的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根据《国语·鲁语下》记载:“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卿大夫世代节制所属都会的军政大权。卿大夫之中,卿的地位要大于大夫,卿的奇迹常日由嫡宗子来继续,“子承父业”的儿子还是卿,其他不能继续奇迹的儿子便是大夫。虽然还是属于贵族阶级,但在贵族内部属于级别最低的。
古诗词中的“袪”
当代人看到“祛”可能会首先想到去除、肃清的意思,但在古诗词中,这个字还有其余一个意思,“袖曰袂,袖口曰袪”,这个字也有袖口的意思。北宋墨客苏轼就曾写过“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袪”这样的句子,来表示自己一起的颠沛流离。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写过“西城送我处,今日揽君袪”,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
其他解读
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解读。根据《毛诗序》记载:“《羔裘》,刺时也”,认为这首诗是晋国人在讽刺当时的朝政,卿大夫们“其在位,不恤其民也”,他们掌管着重要官职,却只顾自己身居高位纵情享乐,不能体恤民间疾苦。晋国卿大夫的崛起,从六卿争权终极演化成“三家分晋”,“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历史也从春秋步入战国。
关于这首《羔裘》,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互换。喜好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便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诗经》119之《唐风·杕杜》:人不如树,一首孤独的流浪者之歌
#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