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狂风一贯在天地间呼啸。
我坐在办公室的窗边,时时望向表面,只见校园里所有的树木,都在狂风里反复扭曲着身子,像在迅疾的波涛里高下翻滚。

直到放学时分,风依然在嗥鸣,在呜咽。
没有办法,我只有迎着狂风回家。

我的住处离学校倒是不远,只有五分钟的路程。
但是被这暴怒非常的风裹挟着,我竟然无法提高。
就在这困难的前行中,我溘然想起了杜甫

想起他,不是没有情由的,由于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杜甫的家遭到了大风的侵袭,使他饱尝了无处安身的痛楚。

安得广厦切切间大年夜庇世界寒士俱欢颜

公元759年的秋日,杜甫弃官到了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巴陵。
公元760年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居住之所。

不料761年的八月,一场大风,卷走了杜甫房屋上的茅草,之后一场大雨又纷至沓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还想追着风,捡拾一些茅草回来,重新搭建他的茅屋。
可是那天的风实在太大了,那些茅草有的被吹到了树梢上,有的被吹到了江水里。

就连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也来捣乱,他们瞥见杜爷爷家的屋子被吹坏了,非但不睬解同情,反而以为好玩,还把刮落在地上的茅草抱起来就跑。

南村落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嗟叹。

杜甫平时是很喜好小孩的,但是那天他以为那些小孩子太可恶了,切实其实就像盗贼。
他追着他们,让他们把茅草放下,可他喊得口干舌燥,那些小孩也没有给他放下一根茅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就寝,永夜沾湿何由彻!

屋顶上的茅草被吹走大半之后,接着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杜甫和妻儿们蜷缩在被子里,冻得瑟瑟颤动。

说是被子,实在又破又旧,根本不能御寒。
一下子屋子里又开始漏水,末了,屋里乃至都找不到一块可以居住的干燥的地方了。
可是雨还不才着,并且一声比一声急,一阵比一阵大。

杜甫不知道天何时才亮,他更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永夜漫漫,杜甫索性走出屋外,他对着天地,大声地吼出了贰心底的叫嚣: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面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在那个风雨不眠之夜,杜甫饱尝凄寒之苦。
但是他悲哀的紧张不是他自己,而是在那动荡的浊世,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和他一样,无以为家,颠沛流离。

在频年的奔波和亡命之中,杜甫看到了太多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哀嚎遍野。
杜甫多么希望,在这个天下上,没有饥寒,没有冻馁,没有分离,没有流落,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有屋可居。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杜甫一定会露出最愉快的笑脸。
到那时,纵然他依然过着像本日这样穷苦潦倒的生活,他也去世而无憾!

想到这里,我不禁被杜甫深深的冲动,这便是我们的“诗圣”,这便是唐代京兆杜氏之后。

作为唐朝最伟大的墨客,杜甫无疑是成功的。
他用诗歌写了一部历史,让无数的后人,在他的诗作里探寻唐朝由盛而衰的轨迹。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一个丈夫和父亲,杜甫可能以为自己非常失落败。
他毕生为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空想多方奔忙,他没有好好地陪伴过妻儿,没有让家人过上几天团圆安定、灯火可亲的生活。

但是这不是杜甫的错,更不是杜甫的无能。
在那样一个动乱腐烂的时期,让一个柔弱的文人,同时挑起苍生和个人的两副重担,本来便是天方夜谭。

只管如此,杜甫依然固执地想着他的国家,想着大唐的庶民百姓,唯独从来没有想过他自己。
因此,他才成了“公民的墨客”,令万民怀念,令万世敬仰。

本日,我们早已过上了杜甫当年神往的那种生活,我们不再为衣食而忧,更不会在一个又一个暗夜里,由于无处可居,而对着那漫天泼洒的大雨,忧心地嗟叹。

可是,每当风雨来临,我依然会想起杜甫,想起杜甫的博爱、真纯和蔼良,诗圣千年前的呼吁,也会再次回响在我的耳边,让我永久不能忘却:曾经有那么一位混得很惨的墨客,他在自己的生平中,是如何把他的国家和公民,虔诚地放在他的心中。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西席,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