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昌
\"大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公众。今晨起来,听到了庞龙深情演唱的,这首对家乡引以为豪的盛行歌曲,不由得想到了我已离开三十多个春秋的老家--前范集。
前范集村落从属东阿县姚寨镇,是黄河北岸不到十公里的一个平原的小村落落。村落中有八个姓氏,几百户人家,这里,沉着祥和而又环境幽美。我的童年少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这方水土养育了我康健的发展。
每次回故里,多是从村落东的路口北行回家。一进村落,映入眼帘的便是路西侧,近九亩的池塘--庙子坑。
庙子坑历史久远,与村落庄同龄。水源来自母亲河--黄河。最深处约有4米旁边,每年黄河防汛期间,池塘就注满了水,便于灌溉田地、妇女洗衣、灌溉树木……。
夏天一到,这里便成了男人的天地,尤真是我们这些顽皮少年们天然欢娱的乐园。
约上附近的小伙伴,穿着大裤衩,裸背光脚步辇儿四五百米去庙子坑避暑、嬉戏。
到了坑边,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脱掉裤衩,随手一扔,就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的跳下去,水的表层被太阳晒的热乎乎的,下面却风凉舒适,我们在水里尽情的打闹、嬉戏,消灭暑热带来的烦躁。
一下子分组打水仗,一下子捉迷藏、抓\"大众坏蛋\"大众……,嘻笑打闹声传出好远,惊的捉鱼的麻鸭群时时的嘎嘎大叫。
玩累了、游够了也不肯消停,小孩子仿佛永久却不知道累为何物似的。我们又游到水坑东侧芦苇荡中捉翠鸟,一个个光腚猴子象鬼子进村落一样,屏住呼吸、跷腿、捻脚、弯腰趟水小心翼翼的潜入芦苇荡。溘然,不知是谁创造了一个翠鸟窝,愉快的一呼,小伙伴便从四面迅速的围拢了上来,轻轻地拽弯苇子,查看鸟窝,热切希望有只小雏鸟在里边啊!
可惜,只看到几根掉落的翠鸟羽毛,一个个感到无比的失落望……。听到翠鸟就在附近悦耳的叫,可是就看不到它!
哈哈,我们那有它敏捷、轻巧,而且,又会飞呢?
不知道是谁提醒了一句:可别碰上水蛇。这一句可比家长扯耳朵叮嘱管用,没人下命令,吓得小伙伴们立即撤出了芦苇荡。只消得一个夏天,我们就能从旱鸭子,变成了会狗刨的拍浮小健将。
经由长期水泡、日晒,只伙伴们也都黑洞洞的壮实了。
麦后秋种时,就用庙子坑里的水浇地,要抽坑了。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两台柴油机不分昼夜地向庙子村落前路边的长深沟里抽水,地里的禾苗得到充足的灌溉,丰收有了保障。等坑里的水抽到只有小腿深了,这时看吧,鱼儿缺氧了,纷纭蹦出水面呼吸,阳辉煌映下,一条条又大、又肥、又亮……
不用敲钟敕令凑集,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提着水桶、大盆,还有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去抓鱼。
有的用长罩篱戳、有的用小网子兜、还有几人用网撒,大多数爷们是用手直接摸鱼。我爸爸便是摸鱼好手,你看他象插水稻似的,弯腰在浑水里旁边前后的搜摸。不一会,双手掐住一条二斤旁边的黄河鲤鱼托出水面,然后,拿在右手,用力一掷,抛在离他十米旁边,站在岸边期待拾鱼的我的脚边。我愉快极了,感忙用水桶盛了半桶水,双手捉住在岸上还乱蹦的鱼,放到桶里。蹲下身子还没看够,又听爸爸喊:接着。哇赛!
又一条,哈哈哈……
庙子坑里鱼品种很多,有白鲢、草鱼、鲫鱼、泥鳅、鳝鱼……。最好吃的算是鮥䰲了,摸到它也最危险,它的鳍比刀子还锋利,若是一欠妥心摸上一条这样的鱼,对不起,那手上非\公众中彩\公众不可了……
大大小小、各色鲜鱼提回家,奶奶小心的洗濯干净,用自己压水井里压上来的甘甜的地下水炖上一大锅,一家人围坐喝汤、吃肉,美美的胜似神仙!
因抓获多,还送邻居一些呢!
村落庄隔壁共享这份无污染、上天赐予的美味大餐!
一晃三十多年了,庙子坑也因修路缩小了不少。但是,这段美好影象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候梦见,都不由自主地把自已笑醒。
孙会昌,男,现年52岁,原籍:聊城东阿县。现居:济南市平阴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字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
壹点号 尹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