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古典文化,与您共同欣赏元曲《山坡羊》,先从标题开始,做个大略的名词表明。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脉相承,本属同宗,在古代文学体系里,有三足鼎立之美称。
元曲是一个非常弘大的文化体系,始于宋而盛于元,从表现形式和措辞上,元曲更靠近宋词,但宋词要典雅蕴藉得多,而元曲更显生动旷达。
非常喜好元曲,以为元曲更接地气儿,有人间烟火气息。
在笔墨的表现形式上,元曲绝不逊色唐诗宋词。
元曲的演出形式也非常丰富,唐诗宋词很难望其项背,从发展进程上看,元曲继续了唐诗宋词的风格和优点,且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普惠民间,逐渐形成了广大的以元曲为代表的文化曲艺形式。
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因此韵律,曲牌和诗词诵唱为紧张的表现办法。
山坡羊,元曲曲牌名,也叫“苏武持节”和“山坡里羊”,这个“里”字是口语化虚词,无意义,故可以省略。

喜好的元散曲有很多,比如元代宋方壶的散曲 中吕《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这里的中吕,是元曲宫调之一。
道情是汉族传统曲艺,起源于唐代玄门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纳了词牌和曲牌并衍生为民间曲艺。
道情是元杂剧的紧张表现形式,自元代起,各隧道情曲艺风生水起,遍布渭水流域,黄河两岸,大江南北。
有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太康道情、山西道情、江西道情、湖北鱼鼓、四川竹琴等等,各地有各地的道情,在演出和腔调上有不小的差异,但都同属于元杂剧的表现形式。

元曲山坡羊赏析

中吕《山坡羊·道情》释义:

爱青山,我愿与她相伴;爱白云,想让她与我作陪。
从来未曾想过紫罗袍和黄金带,茅屋一间,周遭野花开,居陋室独享箪瓢孤饮,自得其乐真清闲。
管他谁家兴盛谁家衰败,唯独不能缺失落的是快乐逍遥。
清贫时,骨气不能丢;富贵时,志趣不能改。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佳作。
表达了作者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安贫乐道的豁然浩气。
全曲只有四十八个字,读来却意境深远,回味悠长。
作者利用了排比比拟等诸多手腕,比如青山、白云;茅斋、野花。
又用青山常在花常开,比拟暗喻王朝的兴衰和更替,竟不如山川草木之常青。
青山白云茅斋野花开,活生生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美田园画卷,顿时呈现在面前,且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的闲适惬意,谁还会去思慕紫罗袍和黄金带下的名利之累。
接下来作者用了十五个字,引经据典诸多部。
①陋巷箪瓢四字,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这两句分别出自《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不骄。
”和《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十五个字,又和《孟子·藤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的千古绝唱,有着异曲同工之美绝。
整曲读来,悠然自得且浩气长存,傲骨嶙峋之美,跃然纸上!
此曲虽字数不多,却清丽奇秀,意趣悠远,风骨凛冽,实乃是不多见的元曲佳品,也是书法创作者的优选题材之一。

还有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写得大气磅礴却又不失落哀怨惆怅。
作者以深邃的思考和眼力,洞察民生之沉重,怀古确系伤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犹豫。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作者和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
作者张养浩,为官清廉且爱民如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临危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期间亲历民众灾害之深重,遂愤愤不平,感慨万千,决然散尽家财,尽心竭力拯救庶民百姓于苦难,终因积劳成疾,殉职于赈灾任上。
这首曲子便是作者在赈灾期间有感而发,也是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和为庶民百姓之疾苦扼腕长叹的真实写照。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释义,我用我的理解和措辞,大概释义如下:

潼关险要,犹如华岳齐聚;九曲黄河,涛声似怨似怒。
古道潼关,外临黄河,内接华岳。
我西望长安,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遥想当年,秦皇汉武,万间宫阙,而今都化作了一抔黄土。
听凭改朝换代,谁兴谁败,百姓历来都是最苦。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泉城济南人。
又称齐东野人,别称张文忠公,元代名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平经历元代六朝帝君,爵显位高,后辞官隐居,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遂临危受命,出任赈灾,是年,积劳成疾,病逝于赈灾任上。
张养浩为官廉明忠正,忧国忧民的小儿百姓情怀伴随生平,晚年淡泊名利,归隐山林,豁达释然。
作者在《潼关怀古》中,追昔抚今,借古伤今,实指元代现实的社会和生活,且深感任务之艰巨,苍生疾苦之深重,却又无能为力。
这种繁芜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和作者平生的经历息息相关。
他生平分外的仕途,决定了他的作品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释然而又哀愁的繁芜思想。
张养浩所著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作者在《骊山怀古》中这样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 在《洛阳怀古》中这样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 在《北邙山怀古》中那就更写绝了:“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
由此可见,作者张养浩淡泊名利却心系天下,哀苍生疾苦之忧的高尚情怀!
(北邙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不理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资料。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由于作者殉职于关中大旱的赈灾任上,虽无据可考,此曲大概也是作者的封笔之作。
全曲寥寥数语,韵味沉重,一针见血地指出庶民苍生的疾苦,便是封建统治和百姓的对立。
同时揭示了封建社会兴亡都是百姓最苦的真实实质。
作者层层深入,从写景入手,继而怀古,进而思考感悟,把雄壮的景致、繁芜的情绪和精辟的不雅观点,三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实乃元曲中的佳构。
全曲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历史沧桑感,以及作者对现实沉痛的感慨。
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庶民百姓疾苦的切肤之痛!

爱唐诗,喜宋词,更恋元曲。
皆因元曲那一份寄托着民间的烟火气,还有那接着地气的一丝丝温暖!

以上所述两首元曲及作者,深以为爱,而吾等才疏学浅,只可会意赏析,不能妄自叙评。
若存曲解之嫌,万望斧正,不甚感激!

——2020年5月28日

于汉长安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