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字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操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不雅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熏陶情操,有益于康健和龟龄。
元朝期间涌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办法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意见意义。

——题记

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于公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王朝末了的抵抗力量,统一中国。
元朝在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它拥有广阔的边陲,然而能够打消外祸的滋扰,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元朝在其统治初期就规复了科举制度,爱崇属于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
但是,在元朝实施的种族制度下,一样平常汉族人却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很多汉族的士人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便潜心于字画等技艺;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受他们影响,涌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

元代由于分外的历史背景,书法造诣虽不如唐宋期间,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期特点。
一因此赵孟、鲜于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勤习晋唐书法,追承前代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期风格,开启了“尚态风格”,丰富和发展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创造了既有行又有楷的“赵体”,还原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影响了明清书风。
二因此吴慎、王冕等为代表的书法家继续了宋代“尚意”书风,把民族抵牾压抑的苦闷寄情于山水,倾诉于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关心,对真善美的体验。
三因此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

小楷第一家元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张雨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我们一起分享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书法作品。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词曲家、字画家、茅山派羽士。
旧名张泽之,别号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之,又号句曲外史。
钱塘(浙江杭州)人。

见闻广博,善谈名理。
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
曾从虞集受学,诗才清丽。
年二十弃家为羽士,居茅山,道名嗣真,道号贞真子,又自号句曲外史。
师事茅山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后师事玄教高道王寿衍,居杭州开元宫,与当时文士如杨维桢、张小山、马昂夫、仇山村落、班彦功等均有唱和往来。

张雨工字画,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
字体楷草结合,俊爽清洒自成一格。
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卷》等。
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称“贞居真人诗,人,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
其画以淡彩见长,善画石木,用笔古雅,尤善以败笔点缀石木人物,颇故意韵。
画迹有《霜柯秀石图》,《双峰含翠图》等。
从书法风格来看,张雨对付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
欧书用笔规范严整、体势刚劲险绝,是楷书中的顶峰之作。
赵松雪称欧阳询书法“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张雨小楷在承续欧书根本上,又另辟路子地融入一些晋人萧散洒脱的灵动之气,为自己的书作增色不少。
从用笔的觉得上来看,张雨小楷中一些横式笔画的习气性动作,同民间的经生所创的“写经体”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许是由于张雨自身本来便是一个隐入丛林道不雅观的高明的“经生书手”的缘故吧。
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同等。
而个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疑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

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利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
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不雅观发展规律。
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利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
这一体例还频繁地涌如今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
和其同时期的倪云林,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的作品,也同样沿用了这一体例。

张雨是羽士出身,但是书风谨严,一丝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间隔。
这种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设身处地方可知晓;若凭一己的主不雅观忖度,或许我们也会涌现偏差。
这同北方大汉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温婉多情是一个道理。
个别征象不一定从属于普遍征象,张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们传达了这种讯息。
羽士的书法,不一定便是虚空缥缈的。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着有诗集《贞居集》(别号《句曲外史集》)五卷。

紧张书法作品有:《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绝顶新秋诗轴》《题画二诗卷》《独游龙井周遭庵卷》《为子中书诗轴》《题张彦辅画诗卷》《跋万岁通天帖》《古风卷》《次韵天镜上人送柑诗帖》《淀湖社集尺牍》《赋听泉亭诗札》《褚摹兰亭序》《跋吴叡篆书千字文》《金应桂书帖》《铁琴诗卷》《发蜕庵诗札》《上闲止诗卷》《登高诗札》《致方凤札》《致玄卿外史札》《鹤巢诗卷》《谁画荆南精舍诗札》《自书杂诗册》《九锁山小楷诗卷》《次韵闲止诗卷》《台仙阁记行书卷》《邓文原草书急就章卷》《跋赵孟頫小楷洛神赋册》《行草书信》《元张雨小楷诗札卷》《寄彝斋、云林诸公五言诗札》《跋周伯琦宫学国史二箴卷》《蔡襄自书诗卷》等。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赏析

张雨《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纸本,高108.4厘米、宽42.6厘米的立轴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乃元代书法作品所罕见。
查《中国书法全集》元代编计7卷80位书家近300件作品中,只有7件立轴作品,个中杨维桢2件,张雨4件,倪瓒一件。
可以说,张雨和杨维桢是中国书法从翰札、卷、册转向立轴书的开拓者。

释文: 缘云觅路作清游。
身似飢鹰晓脱鞴。
一上怒临飞鸟背。
载盘惊天巨鳌头。
神来甲帐风飘瓦。
月堕下方钟隐楼。
为问登高能赋者。
陆沉谁复滩神州。
登南峰绝顶。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绝顶新秋诗轴》赏析

张雨《绝顶新秋诗轴》立幅,154.3厘米×34.3厘米,传世的4件立轴作品中,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早一件,为其晚年(即59岁)所书,上书七言绝句行草书两行偏右,左下方用八个特殊小的行书暑了下款:“大元至正辛巳,张雨。
”作者显然尚未找到署款的恰当章法,应算其立轴书的考试测验之作。

其后的《为子中书诗轴》款字未预留位置用极眇小行楷书写成,它和前述《登南峰轴》一样乃至均未署名,显然张雨尚未找到署款在章法中成熟的构造位置。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题画二诗卷》赏析

张雨《题画二诗卷》 纸本 29X12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题画二诗卷》是张雨行草书的代表作。
其诗清虚雅逸,其书雄沉遒劲,堪为文书融通的佳作,倪云林称其诗文字画为“道品第一”。

这幅书法是罕见的大字行草,字形倾侧动荡,忽大忽小,用细笔写大字,运墨燥湿互济,锋势劲锐,别具纵逸峻历之势,尤其第二行与第四行中,一些干笔飞白的连绵草书,与怀素《自叙帖》十分靠近,而楷、行、草书体的交互利用,构造布局无拘无束,显示他能放肆能收敛的高度技巧。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独游龙井周遭庵卷》赏析

张雨行书诗卷欣赏《独游龙井周遭庵卷》,30.5cm×77.5cm,至正二年(1342年)冬季,喷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释文:独游龙井周遭庵僧照请阅宋五贤二开士象独寻招提游,果得世外欢。
昔贤所栖集,画象藏屋端。
山僧启锁鱼,不待啜茗干。
修广互异制,精采俱生完。
堂堂大苏公,英气邈难干。
筇枝紫道服,天风吹袖宽。
清献薄男子,呈露铁肺肝。
尚余所施物,拳石如卧?。
侍郎金华胡,高插侍中冠。
眉间可容掌,手版出中单。
颖滨与淮海,秋色亚曾峦。
参寥独缁衣,颔髭茁茅菅。
末了辩才师,文?高座安。
空山一室内,举目皆龙鸾。
再拜倾挈壶,喜綦重悲酸。
去之三百载,归路何漫漫。
斯人为列星,下视虫沙繁。
宁不念学子,道术救凋残。
抵舍亟模貌,微哉难控抟。
梦中倘未遇,展诗时一不雅观。
旌德大年上人偕越之天镜师踏雪过无味斋,既暮,诵余近作,俾书之。
龙井僧照者未及写与,乃为大年破天荒云昏谬之。
至正二年冬季十又六日。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为子中书诗轴》赏析

张雨《为子中书诗轴》,纸本,86×29cm,至正七年(1347)。
台湾兰千山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题张彦辅画诗卷》赏析

张雨《题张彦辅画诗卷》,纸本 29.3×148.5cm 无纪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清才绝似王摩诘,爱向高堂写雪山。
华盖洞中如屋里,赤栏桥外是人间。
琼楼只许飞仙住,珠树应留织女攀。
莫信寒泉伤玉趾,最宜清暑听潺湲。
怪底朝寒云气浓,卷帘金翠出芙蓉。
似倾三峡龙门雪,为洗明星玉女峰。
玄豹藏来深雾雨,绿阴缺处小房栊。
拟求许郭神仙宅,知隔琼华第几重。
右题张彦辅画《雪山楼不雅观》、《云林隐居》二图。
雨。
又书小字: 四月廿六日晚,雨试笔,天镜、拙庵此时偃卧清凉室中,小龙了在天年袖中矣。

《题画诗卷》是张雨行草书的代表作。
其诗清虚雅逸,其书雄沉遒劲,堪为文书融通的佳作,倪云林称其诗文字画为“道品第一”。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跋万岁通天帖》赏析

张雨《跋万岁通天帖》,小楷,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古风卷》赏析

张雨跋康里巎巙书李白《古风卷》,行书。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次韵天镜上人送柑诗帖》赏析

张雨《次韵天镜上人送柑诗帖》,纸本,26.5×29.4cm,无纪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录“次韵谢天镜上人送柑”诗。
“天镜上人”,是杭州灵隐寺僧圆瀞。
此帖结体精紧确有欧书的规模,但是弃其险劲而效法赵书的清和闲雅,风格又有李邕书的刚劲峻拔,同时又得赵书的道媚俊逸。
当然,张雨的识见才学和教化,使他的字并不为一家所囿,而有其本身的艺术特色,这便是结体方正,用笔精紧,戈勾特长,遒逸清新。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淀湖社集尺牍》赏析

张雨《淀湖社集尺牍》纸本,25.6×36.7cm,无纪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天雨顿首。
近因淀湖社集。
爱其景致。
遂结茆于西静住庵云钵道人居之东。
则陈仲远暨杨方塘实主其事。
地故有净室三楹。
并少竹树。
小阁野眺。
九峰来宾。
烟岛汀沙。
点点如画。
风(马更)水鸥。
近狎几席。
回忆华阳旧居。
已如阅世矣。
然亦不久当西归。
无令空山(犭员)鹤久怨人也。
南来信使。
时寄。
天雨顿首□□贤兄侍史。
八月廿四日。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赋听泉亭诗札》赏析

张雨《赋听泉亭诗札》,纸本 29.6×14.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句曲外史赋听泉亭绝句。
叠石为山小结亭。
亭皋白水浸空青。
要知鱼鸟忘情地。
却是无声最可听。
雨。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褚摹兰亭序》赏析

张雨跋《褚摹兰亭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跋吴叡篆书千字文》赏析

张雨《跋吴叡篆书千字文》,楷书。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金应桂书帖》赏析

张雨跋《金应桂书帖》,行书。
苏州博物馆藏。

释文:宋季书学几坠.荪壁老人始用率更书为法,一洗举子俗书之(缪)谬。
晚居金锺山,世罕见其迹。
鲜于公南来,当至元间,尚及接识故家诸名公,而老人特精楷法,公尤所敬服。
盖行草可以中年习,楷书则未易临模得也。
不雅观此帖益信其尊尚云。
方外张雨。

这是张雨不雅观帖后的一段书跋。
虽不知对何帖而发,但意思是清楚的。
他认为宋季书法之弊在于对楷法的毁坏。
宋末,荪壁老人以率更法力洗俗书之谬。
鲜于公指鲜于枢,他南着落户杭州为1284年,此时荪壁老人还在。
荪壁,指金应桂。
字一之,号荪壁。
钱塘人。
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说:一之雅标度,能欧书,受知贾似道。
晚居西湖南山中,筑荪壁山房。
鲜于枢敬服其楷法,向他学习过。
鲜于枢在晋唐楷法中浸淫非短,被赵孟钣。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铁琴诗卷》赏析

张雨《铁琴诗卷》,纸本,高25.4cm,至元五年(1339),上海博物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发蜕庵诗札》赏析

张雨《发蜕庵诗札》,纸本。
27.7×33.1cm,无纪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里社按乐于寿星院。
作陪山居牧山二兄。
载酒劳之。
因成二绝句以写事寓怀。
并发蜕庵兄一笑。
张雨。
借得中峰半日晴。
乐声引到半山亭。
白须羽士开元梦。
一曲戏班觉后听。
峰头羯鼓似春雷。
为进坡仙水一杯。
暂怪笑声风约住。
平章还过里湖来。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上闲止诗卷》赏析

张雨《上闲止诗卷》,纸本,29.4×41.6cm,至正九年(1349)。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登高诗札》赏析

张雨《登高诗札》,纸本,34.5×22.5cm,约至元五年(1339),美国程可庵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致方凤札》赏析

张雨《致方凤札》,纸本,天历元年(1328),24.5×22.5cm。
美国程可庵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致玄卿外史札》赏析

张雨《致玄卿外史札》,纸本。
苏州博物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鹤巢诗卷》赏析

张雨《鹤巢诗卷》,纸本,至正三年(1343)。
苏州博物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谁画荆南精舍诗札》赏析

张雨《谁画荆南精舍诗札》(疑),纸本,25.5×16.6cm,无纪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谁画荆南精舍图。
烟霏岚翠墨模糊。
林间野鹿时相逐。
洞口山猿不受呼。
尚有流泉悲夜雨。
已迷幽径入寒芜。
痴人莫弹西飞鹤。
云外仙君恐姓苏。
雨。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自书杂诗册》赏析

张雨书法作品《自书杂诗册》粉花笺,23.7×15.3cm,上海博物馆藏。
作于至正五年(1345)。
书法图片6张。
全册共六十二页,原装为前后二册,后连名人题跋一册,计三十人。
此诗册今已分散,上海博物馆收藏二十四页。
释文:《答杨廉夫二首》: 弄水摘花春可怜,风雨倦寻茅步船。
我家南坞有灵石,龙井西头无杜鹃。
野雀乱雏畏人过,弱委柳地趣蚕眼。
子云胡为甘寂寞,后世何人知太玄。
黄篾楼中惟饮酒,楼下长沟凫雁多。
湾头桥断浮青草,湖面风来生白波。
馋奴竞煮脱硼笋,老鱼戏唼如钱荷。
诏书宽大到海角,河北饥氓争倒戈。
《书摘阮图四言>长松结阴芳草如莽丘中微吟有天涯想被阮者咸发我抚掌一鸟不鸣衆山俱响...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赏析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一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二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三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四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五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六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七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八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九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十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之十一

张雨《九锁山小楷诗卷》纸本 21.5×31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至正六年(1346)。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次韵闲止诗卷》赏析

张雨《次韵闲止诗卷》(局部),行书,纸本 29.3×38.8cm 至正六年(1346) 苏州博物馆藏。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台仙阁记行书卷》赏析

张雨书法作品《台仙阁记行书卷》绫本35.6×172.3cm,上海博物馆藏,至正五年(1345)。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邓文原草书急就章卷》赏析

元代张雨书法题跋《邓文原草书急就章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至正庚寅夏五月廿又四日,方外张雨谓素履斋书此蚤年大互助,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
与之交笔砚,始以余言不妄。
殆晚年章草,如隔事矣。
信为学不可止如此。

邓文缘故原由多涉政事,文字日疏,以至未能在其后半生再将自己的风格拓展得更加光鲜。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跋赵孟頫小楷洛神赋册》赏析

张雨的行楷《跋赵孟頫小楷洛神赋册》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行草书信》赏析

张雨《行草书信》六十岁时张雨脱去道袍,埋葬冠剑,还其儒身,隐居杭州,时往来于三吴,与杨维桢、黄公望、倪瓒、俞和等文士交游酬唱。
个中受杨维桢影响,思想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梦想“一刻春无价”,耽溺酒色,寻欢作乐,晚年的诗风、书风都有朝放肆、恣肆发展的方向。
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诗》、《杂诗卷》等。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元张雨小楷诗札卷》赏析

张雨《元张雨小楷诗札卷》是元代字画家张雨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
书于元至元六年(1340),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纸本小楷,通幅。
张雨此为难刁难于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
这件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间隔。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寄彝斋、云林诸公五言诗札》赏析

张雨《寄彝斋、云林诸公五言诗札》 纸本 上29.3×34.1cm 下29.1x28.2cm 无纪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五言一首。
奉寄彝斋师长西席。
并寄云林诸公诗。
诗七首。
同录上见教。
幸甚。
张雨拜启。
宦薄徒劳迹。
村落深可避喧。
银鱼鲜离网。
丹杏熟当轩。
欲饮忻来客。
逢时想故宅。
我怀多别后。
相见竟忘言。
寄倪云林征君。
轻舟浮野水。
东去觅征君。
江色明瑶珮。
霜华薄练裙。
焚喷鼻香延静者。
倚阁看孤云。
还忆萧闲馆。
论时每夜分。
寄张德机师长西席。
闻道张贞士。
江居兴甚长。
桐阴琴渐冷。
松粉砚池喷鼻香。
钓艇轻于叶。
綀衣白似霜。
想同王主薄。
出浦看斜阳。
寄张洞岳松磵鍊师时留吴江。
不禁青犊苦。
遂别紫云关。
洞穴饥灵鸟。
松风怨白鷴。
颓败惟我在。
飘泊几时还。
连夜听春雨。
竹姑应满山。
寄医师单子达。
食笋少留竹。
见湖因竹稀。
里人求药去。
邻女采莲归。
月惨疑鲛室。
风凉饮钓几。
百年常酩酊。
吾道任从违。
寄韦彦衡隐君。
长林初雨霁。
一水澹无尘。
船过清如画。
鱼跳白似银。
听歌愁落日。
泥酒惜余春。
亦欲寻君去。
微吟撷翠苹。
春暮讌王允同主簿雅会堂诗一首。
去去城郭远。
沉沉江浦深。
杨花两岸雪。
绿树一桥阴。
稍入莓苔路。
遥闻壶矢音。
况兹成雅会。
得是旧同心。
闻单子贞移家过泖南。
王允同留之不克。
因寄。
江渚虽岑寂。
茅堂也自幽。
如何高兴发。
不为故人留。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跋周伯琦宫学国史二箴卷》赏析

张雨《跋周伯琦宫学国史二箴卷》,在周伯琦篆书《宫学国史二箴卷》后,纸本,纵26厘米,横 28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伯温篆书。
为本朝冠。
而偏傍点划,皆有来历,无间能者,不雅观者会之。
洞玄御史左廉察祭酒,茅山张雨题。

元朝著名书法家张雨张雨《蔡襄自书诗卷》赏析

元 张雨跋《蔡襄自书诗卷》,纸本,行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蔡君谟书深得魏晋之意,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
且其诗极有古人风致,诚为二绝。
吴郡张天雨题。

张雨诗文字画在元代都很有影响,且名重一时,倪瓒评谓:“本朝道品第一。
”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
后在赵氏指示下上追李邕,并旁涉怀素、米芾。
风格清虚雅逸,有晋、唐遗意。
张雨书性极高,他能从赵氏入而又不被师囿,变赵氏的雍容平和为神骏卿遒,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作品流露出隐逸文人清虚雅逸,孤傲不群的气息,从行草《题画诗卷》中可窥逸斑。
袁华评谓:“贞居师长西席清诗妙墨,飘飘自然有一种仙气,信非沉俗中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