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赏月时即兴创作的,他用最清新朴素的措辞,表达了最强烈的思乡之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浅近易懂,故而能入选小学教材,成为中国小孩子的诗词启蒙。

你别看这首诗写得大略,历来却颇有争议,有人说《静夜思》虽然流传甚广,却并非上乘之作;有人说现今读到的《静夜思》是修改版,非李白原作;但争议最大的,是“床前明月光”一句中,“床”到底是什么?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么被误读千年

《静夜思》非上乘之作?

说《静夜思》非上乘之作的人,紧张因此为诗中涌现了两个“明月”,这在绝句中是很大的忌讳,虽然像李、杜这样的大墨客,常常会有叠字妙用,但绝不会像诗中的“明月”这样,重复两个相同的意象,特殊是第一句中的“明月光”,常日在诗词中,月光就有光明之意,再加上个“明”字,更显得奇怪,李白这样的大墨客,不应该犯这样的缺点。

根据这种说法,那些说《静夜思》非上乘之作的人,确实有理有据,那为什么诗仙李白会犯这种缺点呢?听说,当今流传的《静夜思》在明清期间被人修改过,不是李白原版。

《静夜思》是修改版?

诗词被后人修改这种事,在李白身上习认为常,比如大家都很熟习的《将进酒》,个中被修改的句子就多了去了,如诗题原为《惜罇空》;“高堂明镜悲白发”应为“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丝,原版是青云;大家最熟习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实在是“天生吾徒有俊才”;而最能表示李白之狂的一句则是“古来圣贤皆去世尽”,现流传版本中则是“古来圣贤皆寂寞”。

我们之有幸能读到这首诗的原版,多亏了在敦煌被创造的“敦煌残卷”,里面记录了这首诗。

而《静夜思》被修改的版本更多,我们现今能看到最早流传在中国的版本是宋朝版: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宋朝间隔唐朝很近,以是这该当是最靠近李白原作的版本,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静夜思》遭到了第一次改版,第三句“举头望山月”被改成了“昂首望明月”;再到清康熙年间,康熙天子钦定《全唐诗》,又把明朝版本的“明月”改回了“山月”;直到乾隆年,人们结合历来的修正版本,终极敲定了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

唐朝时,日本人大量到中国游学,把中国的前辈文化和文明带回小岛上,以是即便是现在的日本,也随处可以见到唐朝的影子,在对唐朝诗词文学的继续上,日本也做得非常好,听说在日本盛行的《静夜思》是唐朝时传入的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比拟几个不一样的版本,可以创造,修正点紧张就在两个“明月”上,在中国宋朝的版本,和唐朝传入日本的版本中,第一句李白并没有写明月,却暗藏了明月,后面一句山月,也比明月的意境更加开阔,且没有重复感,明朝人的修正,多此一举。

李白彷佛早就预见到自己的大作将在后世遭人毒手,网友常开玩笑说李白是个预言家,殊不知在这件事上,李白真正预言到了,早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就把这种人狠狠地骂了一遍:

“青蝇易相玷,白雪难同调。

意思是你们就像苍蝇一样胡乱玷污别人,高雅之士绝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

但李白再怎么预言,也不会想到1000年后,这首诗最大的争议点竟然是“床”!

床到底是什么?

“床”这个字,在古代有很多含义,比如胡床,一种坐具;又比如井床,便是井口外堆砌起来的部分;再比如琴床,便是放置物品的底座。
而《静夜思》中的床之以是会成为一大争议,则是由于郭沫若提出的质疑。

1、郭沫若的质疑: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很长一段韶光以来,人们都认为是睡觉的床,直到郭沫若对这种阐明产生了质疑,他说:

“如果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

这个质疑是很有分量的,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批专家学者的相应,确实,床肯定是在室内,如果室内都结霜了,那李白恐怕不会等到捞月而亡,直接就被冻去世在床上了。
但郭沫若彷佛以为论据还不足充分,他又补充道:

“如果睡在床上,头是不好举起来的。
如果还要再把头低下去,这个动作就更不好做了”。

听说郭沫若为了证明自己的推断,还找她女儿躺在床上做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根本无法做出来。
但是,谁说写床前李白就一定要躺在床上呢,站在床边行弗成?

2、窗户

根据郭沫若的质疑,又有人提出,床是窗的通假字,所谓床前实在是窗前,彷佛说得通。
但持有这种意见的人,显然是把当代的窗户代入了唐朝,认为窗户可以大打开,实在,唐朝的窗户多数是固定去世的,并不能打开,为了遮风挡雨都用纸糊上,不可能坐在在室内透过窗户看到表面的玉轮。

以是李白赏月的地点只能是室外,而不是室内。
室外的话,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胡床,二是井床。

3、胡床

胡床是一种坐具,汉代时从胡人传入中原,故称胡床。

胡床十分轻巧便携,类似于现在的小马扎,自从胡床被传入中原,就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喜好,每当出游都会带着几把胡床,以便随时歇息,以是胡床也是身份的象征,古人用“第一把交易”代指首领,比如《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首领,他就坐第一把交椅。
交椅便是胡床的一种。

从汉朝到宋朝,经由漫长的历史发展,胡床才真正替代了中国古人席地而坐的办法,不得不说是民族领悟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如果把“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阐明为胡床,在一个安静的秋夜,李白思念家人久久难以入眠,于是搬着一把小胡床来到院子里,看了看天上的玉轮,又看了看地上如霜的月光,溘然有感而产生发火《静夜思》,彷佛很有道理。

4、井床

认为床是井床的人更多,但井床是什么又有争议。
有人说井床是井边的栅栏,实在不对,井边的栅栏叫做井栏,井栏在外,环绕水井一周,起个安全防护浸染,而井床的浸染却是用来支撑辘轳的,这一点在李贺诗《后园凿井歌》中可以考证: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辘轳是一种利用轮轴事理的打水装置,这句诗的意思是井上的辘轳在井床上迁徙改变(打水),那井床便是能让辘轳“坐”稳的东西。

古人吃水,大多靠井水,人家院子里有一口井十分常见,如果要从井里打水出来,就必须要装上辘轳,而辘轳便是以井床为支撑的。

以是李白在院子里赏月,站在井床阁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李白看见的是“山月”,更不可能是在室内,以是把这句诗中的床理解成井床,也通情达理。

李白还有首诗《长干行》中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个场景同样是在室外,由于男孩子怎么可能随便进入女孩子闺房,还绕着床边玩呢,这不符合古代的礼教,并且室内也不可能有青梅啊,那这句诗中的“床”,同样是胡床或者井床,不会是睡觉的床。

细读“床前明月光”,院中地面上铺满了一层月光,犹如秋霜,夜深人静之时,李白举头望月,低头思乡,其景可想,其情可感,至于那床到底是井床还是胡床?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