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书法最清真,曲水流觞文字匀。

放浪形骸身清闲,兰亭一序笔如神。

注:王羲之,字逸少。
官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多称王右军。
传世书作有《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丧乱帖》、《奉桔帖》、《孔侍中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远宦帖》等,皆墨林至珍,世以为宝。
唐太宗最爱其《兰亭序》,殁以之殉葬。
现传之《兰亭序》墨迹,以冯承素所摹即所谓神龙本最为著名。
对付王羲之,我认为说再多的话都是多余的,要想领略羲之书法的妙处只有一个方法,那便是多临多看,方可窥其妙处,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二、王珣

100首诗记录了100位书法家赏着诗看看这些书法家你知道几个

元琳墨妙散云晖,东晋风骚万象归。

伯远留喷鼻香宗古淡,优逰志在鹤孤飞。

注:王珣字元琳,书有《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为三希堂法帖。

三、陆机

文赋垂名万古传,宏才大略帝王篇。

古风犹带珠玑润,平复恐难笺诂诠。

注:陆机,字士衡。
所作《文赋》被认为我是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论文之一。
机有治国大略。
所书《平复帖》真迹一千七百余年流传有绪,实为罕见,无愧旷世奇珍,墨林宝贝也。
帖中数字至今无法辨识。

四、颜真卿

鲁公祭稿位兰亭,意不在书书境灵。

满纸云烟神鬼恸,忠肝义胆照图画。

注:颜真卿,字清臣,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所作《祭侄稿》与王羲之书《兰亭序》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间有以为过兰亭者。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李希烈杀公于汝州,时年七十七岁。

  五、王献之

子敬中秋月下书,风骚倜傥问谁如。

羲之已去世官奴在,笔墨当怜大令余。

注: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羲之第七子也。
尝任中书令之职,故又称王大令。
书法与父齐名,世称“二王”,有《中秋帖》(一说为米芾所临)、《鸭头丸帖》、《地黄汤帖》等墨迹传世。

六、孙过庭

洒脱沉着晋法传,唐风骚彩胜先哲。

墨痕婀娜犹刚健,书谱醇喷鼻香醉砚田。

注:孙过庭,字虔礼。
工行草书,深得逸少之法。
北宋米芾谓之云:“唐草得二公法,无出其右。
”所书《书谱》不仅是后世学习草书的范本,也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论之一。

七、黄庭坚

承天院记当何罪,肠断梅花写范滂。

瘗鹤兰亭成大悟,南楼一醉月悲惨。

注: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北宋著名墨客、书法家。
在宜州则称八桂老人,作梅花词,书范滂传,醉南楼卒。
余《南楼》诗云:“宜州无地僦南楼,斜月轻寒贬客愁。
薄醉平生无此快,边人堪笑觅封侯。
”其书得力于《瘗鹤铭》、《兰亭序》自成一格,余以为,其书当为宋四家中风格最独特者。

  八、卫恒

古文篆隶草苍苍,四体流芳墨翰泱。

纵横素笺连九曲,天真烂漫落华章。

注:卫恒,字巨山。
西晋书家,善草、章草、隶、草隶,著《四体书势》专论古文、篆、隶、草字之四体,卓然一家之言。

九、米芾

其一

米点云山一叶秋,襄江不尽眼眸收。

涂山抹水整天柱,独放扁舟万里流。

其二

天马脱衔梅点落,追风逐电撼天庭。

前酬穆父讥集字,唐晋流风化米形。

注: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曼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北宋字画家。
山水之法世谓“米点云山”,存世书迹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等,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
今人辑为《米芾集》。

十、王铎

生平吃尽二王书,怀素以来君笑如。

狂扫媚流长年夜器,众人当恨贰臣嘘。

注:王铎,字觉斯。
博古好学,精于诗文字画。
草书更是天然自成,狂扫媚流,有怀素以来第一人之称。
有墨迹多种传世。
明亡仕清,故后人多以贰臣诟之。

十一、杨凝式

韭花奇古墨清幽,笔到乌丝几绸缪。

意见意义无边吹绝响,晋唐格调亦当羞。

注:杨凝式,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
五代书法家。
为人放浪形骸,时人称之杨风子。
书法一帖一貌,一帖一味,一帖一境,一帖一趣,全无定法,却又天然得意,非俗手所能为。
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步虚词》等。
皆墨林至珍,为众人所宝。
黄庭坚评其书为“散僧入圣”,又诗云“众人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却到乌丝栏”,对其十分推崇。

十二、苏轼

体度雍华最高级,春山雨后洗回眸。

天然奇丽偕苏子,风月如佛走陌畴。

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文字画卓然大家,亘古以来无人与之齐。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作蔡京)并称“宋四家”。
于书法颇自大,尝云已书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又云“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敷三者均不能见妙。
我则心、目、手具得之矣。
”其狂傲之气,由此可见一斑!

十三、怀素

家种千株碧玉蕉,兔毫成冢映华韶。

狂僧颠逸惊风雨,笔走龙蛇薄九霄。

注:怀素,字藏真,俗姓钱,精书法,为唐代释门著名书法家。
传世书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论书帖》、《藏真律公帖》、《圣母帖》、《苦笋帖》等,皆不离魏晋法度,是我国书法史上有名的草书大家。

十四、张旭

颓然天放态颠狂,出岫腾霄泣凤凰。

犹醉长嗟魂魄动,烟消云散倍凄苍。

注: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工正、草书。
每醉辄草书之,挥毫头墨,狂叫不已,醒视自书以为神异,时人谓为“张颠”。
传世书迹有《郎官石记》、《肚痛帖》、《古诗四首》等。
为我国书法史上主要的书法家之一。

  十五、蔡襄

平淡天真多婉媚,少年女子採莲归。

清心笔翰风骚事,梦影前尘一笑挥。

注:蔡襄,字君谟。
北宋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有言为蔡京,因人废字,故以君谟替之)。
其书娇媚细腻可人,山谷谓之为“少年女子”。
传世书迹颇多。

  十六、卫铄

笔阵图篇带惑传,红裙濡墨水中莲。

莺飞草长江南事,笑把芳心寄砚田。

注:卫铄,字茂漪。
东晋女书法家,善隶书。
师承锺繇,深得其法,羲之少时师之。
有书论《笔阵图》传世,或云王羲之撰,或云六朝人伪托。

十七、陶弘景

皇前妙论锺王劣,褒贬当然大备篇。

谁领风骚忧帝慨,清音如水润和阗。

注: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居士。
南朝齐、梁期间玄门思想家、医学家。
工草隶,行书称妙。
曾与梁武帝萧衍论锺繇、王羲之等时人书,作《与梁武帝论书启》。

十八、李世民

天下为公功盖世,贞不雅观之治代流芳。

闲来勾点羲之字,文字喷鼻香中也帝王。

注:唐太宗李世民,通文学,好羲之书,所书《晋祠铭》,创始以行书书勒碑。

  十九、庾肩吾

风骚洒脱赋文章,烂漫天真淡点妆。

书品醇和真佳味,评决牝牡又何妨。

注:庾肩吾,字子慎,又字慎之。
工书法,善诗赋,为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
有书法论文《书品》传世。

二十、羊欣

买王归后笑得羊,古墨沉沉点点霜。

洗砚梳毫喷鼻香透壁,煮茶沽酒问茧桑。

注:羊欣,字敬元,南朝宋书法家。
得王献之子敬亲授笔法,沈约谓之善隶书,子敬之后,当为独步。
时有谚云:“买王得羊,不失落所望。
”亦有谓欣学子敬而终不能右之而成一家,故又有“婢作夫人”之讥。
有书论《采古来能书人名》或作《古来能书人名录》一卷传世。

二十一、赵壹

疾邪刺世叹唏嘘,枉作雄文贬草书。

笔墨传承多体变,纳新吐故自机纾。

注:赵壹,字元叔,东汉辞赋家。
曾作《刺世疾邪赋》鞭笞奸邪政治。
其不以书名,然其所作书论《非草书》一篇,专贬草书,欲归于苍颉、史籀,文虽名而论不立,但不失落为书法史上的主要文献,故例入杂咏之中。

二十二、索靖

虿尾银钩重一时,余姿妙有胜张芝。

闲书对客谈流变,未竞名篇枉笑痴。

注:索靖,字幼安。
西晋书法家,擅章草,颇自大,况自书为“银钩虿尾”。
作《草书势》(又云《书势》、《索靖叙草书势》)一篇,专论草书之流变,文或未竞。

二十三、郑燮

六分半体古今殊,兰醉婵娟对峙扶。

写尽人间疾苦味,糊涂难得饿家雏。

注: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清代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能诗文,擅写兰竹,精书法,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
婵娟:这里指竹。
孟郊《婵娟篇》有云:“花婵娟,泛青泉。
竹婵娟,笼晓烟。

二十四、陆羽

清泉翠玉煮春芽,点染新笺洗砚些。

自振孤蓬诠笔意,惊蛇落雁坐飞沙。

注:陆羽,字鸿渐,别号疾,字季疵。
隐居苕溪,称桑苧翁,号竟陵子。
著《茶经》三篇,世称茶圣。
其书少传,然所著《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一篇,非不能书者所能为,故将其列入杂咏之中。

  二十五、杨维桢

创新不入时人眼,下笔横杰古趣多。

溯汉追唐终尚晋,书为心画尔如何。

注: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子,铁心道人等。
其书法因创新过多,时人多认为不合格,即与传统法度有一定的间隔。
然不雅观其书,清新可喜之处也还可圈可点。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中云:“铁崖不以书名,而矫杰横发,称为其人。
”是为知音矣!

二十六、鲜于枢

醉酒豪歌动地吟,墨喷鼻香落纸听调琴。

从来西子如花瘦,梦把春晖寸寸寻。

注:鲜于枢,字伯机,常书作伯几,号困学民,直案老人,寄直老人,虎林隐吏,箕子之裔。
归隐于西湖虎林营。
精行、草书,其书温婉劲利,宽博圆融,毕臻天趣。
书写时犹重细节之变革,又不刻意为之,这一点是难能名贵的,真不愧为元代一流书法家的本色风范。

  二十七、吴琚

妙取锺王成大体,乌丝未破米元章。

平生寂寞资质误,未领风骚一恨长。

注:吴琚,字居父,号云壑。
先窥锺王之妙,后专学米芾,点划规矩,几可乱真。
清安岐《墨缘汇不雅观》记其见琚所书《寿父贴》时云:“初见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书。
”由此可见一斑。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则云:“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琚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
凭心而论,学米书者颇多,得其真传者至今惟吴琚一人而已。
况且吴琚在学米的同时,能够稍益己意,摒弃了米书那种“风樯阵马,沉着高兴”的意趣,使得他的书法较诸米书显得更加温润,更加峻峭,更加圆熟。
从这一点而言,吴琚仍不失落一流书家风态。

二十八、宋克

杜门染翰费斟酌,周鼎秦彝古帖喷鼻香。

提剑黄龙功缺点,锺王皇象是家乡。

注:宋克,字仲温,又称克温,号南宫生。
元末义事不竞,归家筑室,收天下名帖,周鼎秦彝,日游个中,浸淫书翰而不知倦也。
与杨维桢、倪瓒诸人相交游甚欢,诗文唱酬,以为平凡。
杨维桢酷好其书,每有新作必克书以为快。
宋克由锺王入手,遂得魏晋神髓,入草隶之法,犹以皇象《急就章》用功最勤,得其天然秀逸之灵气。
宋克书法清新古雅,格调高古,以章草之法入行草之中而开生面。
吴宽评其书云:“克书出魏晋,深得锺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姿翩翩可爱。
”可谓中的之语。
克传世书迹颇多,计有《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急就章》、《书孙过庭书谱》等。
均为墨林所宝,翰中佳构。
好克书者有天下克书第一之言,此语虽过,但也无错。

二十九、智永

兰亭遗墨韵苍苍,欲借云中雾里藏。

古寺青灯寒月下,轻描淡写两三行。

注:智永,名法极,传王羲之七世孙也。
《兰亭序》真迹曾为其所藏,永书全守家法,深得二王遗意,工楷、行、草诸体,为隋唐间人所宝,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浙东诸寺,遂为名篇,惜而今所见,已非真迹,多为摹本。
以是杨守敬云:“真草墨迹本是唐人模刊。
”。
关于智永书传世《真草千字文》,历代多有评价。
都穆《寓意篇》云:“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气韵飞动,优着迷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但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则云:“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不敷以喻之,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此视之觉远于古。
”当然对书法的诠释,不能哀求统一,何之谓“远于古”者,窃以为,实是所谓古质今妍者也!

  三十、赵构

三十六年如梦醉,偏安一偶小朝庭。

山河破碎君何恨,文字悲惨雨打萍。

注:赵构,即宋高宗。
其在位执政36年,因政治上屈膝降服佩服而成偏安之局。
然其艺术才华却不同凡响。
他特殊钟情书法,真、行、草直入臻境,卓然大家风范。
在书法理论方面也颇有心得,著《文字志》一卷。
其大旨所在,只在二王。
力主习书,当以古典为主,由楷而行、草,并强调“学书者,必知正、草二体,不当阙一”,否则不可言书的书法理论,对现今而言也不失落辅导意义!

  三十一、董其昌

摈弃古今称第一,批评阁帖笑平凡。

温文尔雅多遒媚,洒脱风骚入晋唐。

注: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喷鼻香光居士。
明末一代字画名家。
其书由宋人入手,直逼晋唐,登门入室。
从他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留存有米书的明显痕迹,而且又贯串着李邕、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等人的高古笔意,他紧张的功迹在于摈弃了《阁贴》,提倡脱逃宋人桎梏,力主浸淫于晋唐之间,从而形成了俊逸洒脱的书法风格,于率意中得意天趣,达到了书法的极高境界,对清以降中国书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传世书迹颇多,在此不能逐一。
于书论亦有心得,均散见于《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字画题跋之中。

三十二、文徵明

植桐庭院凤凰来,咏啸徘徊动地哀。

文苑江南称领袖,波澜笔着落红梅。

注:文徵明,尝名壁,避家讳以字徵明行,另字徵仲,因其先祖为湖南衡阳人,号为衡山。
吴中四才子之一。
初学宋元人得书法笔意,后入晋唐,便自成家。
晚年好山谷书,得山谷遗韵。
草书学怀素、智永诸家,悟草法门径。
其书笔意纵轶,变革无极,如云中隐龙欲见不得。
大字畅快淋漓,小楷如邻家少妇,美艳精绝,小行草书体势端庄,婉转圆活,笔到之处,皆有可不雅观。
另文徵还精于鉴赏,过眼即分真赝。
与人论书每有高卓之语。
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鉴赏家。

三十三、祝允明

二王楷法铸精神,旭素流风聚一身。

苏子名篇前后赋,今无来者古无人。

注:祝允明,字希哲,因掌枝指故号枝山。
为明代著名之书法家和文学家。
先学张旭、怀素,终入二王之室。
枝山草法纵逸,任意挥洒,点画纷乱,便得可不雅观,资质所至,非平凡者可以也。
其楷、行精绝,亦成一体。
窃以为枝山书法,全在天颖,后天适补,非一样平常书家所能为矣。
文徵明跋枝山书苏公《前后赤壁赋》云:“世不雅观希哲书,每每赏其草圣之妙,而余犹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稿草自然合。
”“余往与希哲论书颇合,每相推让,而余实不及其万一也。
”对其书法、书论真是美言有嘉。
别的不一一也。

  三十四、李邕

如龙如象两分明,羲献遗风千古名。

笔底风云腾墨浪,书中仙手又逢卿。

注:李邕,字泰和,天宝初为北海太守,人又称之为“李北海”。
唐代精彩的书法家、文学家。
书法学羲献便自成家。
其书风采动人,轩昂气态。
李阳冰谓之为“书中仙手”,董其昌评其书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可谓中的。
其书碑颇多,计八百首。
著名的有《李秀碑》、《李思训碑》、《法华寺碑》、《灵岩寺碑》、《任令则碑》、《卢正道碑》、《麓山寺碑》等。

三十五、锺繇

宣示沉沉十八行,清莲出水映华章。

静如处子推松去,鹤入云霄高下翔。

注:锺繇,字元常。
三国期间魏之伟大的书法家。
东汉末为黄门侍郎,曹(丕)汉之后,为廷尉,明帝即之,又为太傅,故人称锺太傅。
锺繇善各体书,犹精于隶、楷,书名与晋之王羲之齐,世称锺王。
繇书以《宣示表》为最,此书结体严密,用笔厚重。
梁武帝曾赞曰:“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最主要的是,此作首创了由隶入楷的先河,在书法史上霸占十分主要的地位。
惜真迹已失落传,现存者传为王羲之所临。

三十六、张瑞图

用笔神工风断竹,独寻溪径舞狂澜。

莫将人品作书论,寥落知音作古看。

注: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果亭隐士、芥子居士、平等居士,因筑室名白毫庵,故又作白毫庵道者。
书法先学孙过庭《书谱》,后学苏东坡《醉翁亭》等。
其章法乐于创新,字距紧而行距松,用笔周遭相参,凌厉突兀,祛元明俏媚之风,英雄义气洋洋其间。
人论其书虽未着迷,也可例为不朽之作。

三十七、陈鸿寿

诗文字画姿欲胜,八分犹简逸超尘。

金刀玉篆田黄润,砚落瓶花印色匀。

注: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翼庵、恭寿、老曼、曼恭、夹谷亭长、种榆道人、胥溪渔隐等。
善诗文、书法、篆刻、制壶。
诗文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篆刻刀法凌厉,人不能及。
所制之壶世称“曼生壶”,为人所宝。
陈鸿寿以书法为最,其隶学《开通褒斜道刻石》,心摹手追,得其神骏;行草书纯由帖入并参以北碑,自成一格。
自云:“凡诗文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
”从他传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三十八、陆游

沈园一唱多情泪,北定中原绝梦空。

游戏砚田酬古韵,天然意趣问唐风。

注:陆游,字务不雅观,精于诗词书法。
其诗旖旎标致,书法洒脱洒脱。
自言己书法“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从他的书迹中可窥不假。
存世书迹有《得意我心诗迹》、《与仲信明远二帖》等多种,吾每不雅观之都觉有一种姿态在,可谓上品矣。

三十九、黄道周

风骚文字一诗雄,笑傲昆仑步鲁公。

刺弊陈言天下事,诗人意气透苍穹。

注:黄道周,字幼玄、细细遵,号石斋。
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天文历算无所不精。
在官二十多年,上疏达三十余次。
《明史》云:“所指陈,深中时弊,其论才守,别忠佞,足以为万世龟鉴。
”清兵入关,在闽拥唐王以抗清,兵败被杀,谥为忠烈。
故史评价极高。
其书稳而不呆,飘而不浮,气韵高古,可谓佳翰。
其论书云“楷法初带八分,以章草《急就》中的者为准,《曹孝女》有一二处似《急就》,只此能于古今,余或远于同文耳。
真楷只有右军《宣示》、《季直》、《墓田》。
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所纤靡也”,“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矣。
卫夫人称右羽书亦云,洞精笔势,遒媚逼人而已”。
可谓大家之言。

四十、吴昌硕

铁刀作笔运如神,纸落红梅篆印新。

点染图画称圣手,江山万里总留春。

注:吴昌硕,初名俊,别号俊卿,字苍石、仑石、昌石等,别号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了。
精书法、篆刻。
吴昌硕书法以石鼓为绝,时至今日,仍旧无人能及,其书放肆自若,虚实相间,秀中蕴刚,畅快厚朴,于粗服乱头之间突现天然妍质之美,其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四十一、贺知章

一声幼年离家去,游子天涯梦里回。

月尽吹灯残酒冷,铺毫展纸写乡梅。

注: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唐代著名墨客和书法家。
与李白、张旭交善,为“酒中八仙”之一。
书法气度非凡,下笔精绝,古意沉沉,书迹历来为人所宝。
传世书法作品以草书《孝经》为最卓绝,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愚以为,将此作定为草中绝品也不为过。

四十二、赵孟頫

分书篆籀草真行,万种风采万种情。

松雪清高天有论,鸥波亭下玉波横。

注: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又因筑鸥波亭故又称赵鸥波。
其诸体皆精,小楷精绝,行、草、真也直入佳境。
其书风骨俊秀,体态有如东风摆柳,清荷沐雨,妙不可言。
正由于如此,赵书过于妖媚的觉得。
实在赵书是最讲究笔力的,从他的书法墨迹中,可以感想熏染到这一点,学赵书者,如果没有体会到赵书的这一特色,是没有办法领略到赵书的天然意趣而走入流俗。

  四十三、康里巎巎

日书三万胜鸥波,古砚新毫雅逸多。

骏马神雕来笔下,裁云绣锦弃兵戈。

注:康里巎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西域人,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
子山书正书学虞世南、锺繇,行草宗羲献。
草书犹得锺王笔意,劲圆毫雄,极具个人特性。
其学书极其用功,传云可以“日写三万字”三倍于松雪道人之“日书万字”,的确令人惊叹!
《元史·本传》云:“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
”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

  四十四、欧阳询

化度九成明二象,卜商张翰漏痕枯。

三十六法何人会,墨林场中第一夫。

注:欧阳询,字信本。
善书法,先学羲之,行草入献之门径。
其楷书中正脱险,中宫而四张,姿态优雅,便于初学,世称欧体。
书论作《三十六法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
传世石本有《九万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卜商帖》、《张翰帖》等。

四十五、虞世南

孔子破邪称妙韵,洋洋洒洒上天峦。

唐风点画全无意,便作云中第一不雅观。

注:虞世南,字伯施。
善文辞,工书法,得智永真传,行书称善,晚年致力于楷书,书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
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称为初唐书法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皆可为后世宗法。

  四十六、欧阳修

绿水青山一醉翁,苍颜白发看飞鸿。

颓然抹去如松断,纸上云烟笔下风。

注:一句环滁皆山,尽得人间风骚。
独坐醉翁亭中,酒眼可以醒世。
太守文章,天下几人能敌。
在不经意间挥洒弄翰,点画纵横便是书中佳构。
呜呼!
此人谁者,欧阳修也。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尊为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刻意书法,却尽得中三味。
别的我就不必多言了。

  四十七、褚遂良

倪宽姿媚纸生喷鼻香,砚落瓶花洗紫羊。

研墨欲临三百过,手心未到只彷徨。

注:褚遂良,字登善。
工隶楷、行书。
初习虞世南,后学王右军。
真书自出一格,无复古人面孔,用笔老成,左推右让,高下提合,有如美人婵娟,望之如沐东风,近之奇喷鼻香沁人肺腑,揽之则不知天下之大。
习褚书须尽解其用笔之妙,提按要恰到好处,要在不媚中见媚,隆盛之中现婀娜之态,才能体会到褚书的妙韵。
其传世书迹有《倪宽赞》、《阴符经》、《摹兰亭序》、《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伊阙佛龛》等,皆为习书首选。

四十八、冯承素

圣手钩摹古法真,兰亭序帖已通神。

笔精势妙乌丝扣,君是羲之第二人。

注:冯承素,唐代书法家,工书且善于钩摹复制古法书贴。
曾受唐太宗之命钩摹《乐毅论》、《兰亭序》分赐亲贵信臣。
现在习书者所用之神龙本《兰亭序》墨迹便是冯承素钩摹的。
我们如今能窥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墨韵之妙,此公功不可没!

  四十九、赵佶

纤云弄巧水芙蓉,绿柳红桃几月浓。

字画琴棋元是祸,瘦金如语恨昏庸。

注:赵佶,也便是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重用蔡京、童贯等佞臣。
他当天子可以说是择业不当,如果用本日的国家公务员考评术语来给他作一个鉴定的话便是“不称职”。
当然,如果当时开有“就业辅导”这门课且通过咨询,他选择艺术家这个职业的话,他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实际上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绘画善于花鸟、山水、人物,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画风独树一帜。
又精于书翰,真书学薛稷、薛曜、黄庭坚等人,然后他发挥了不可想象的天才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大通大变,弄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体“瘦金体”来,真是怪!
草书则学怀素,也小有造诣。
传世字画作品颇多,有《瑞鹤图》、《听琴图》、《正书千字文》、《大草千字文》、《纤秾诗》等。
初学者最好不要学他的字,由于不易学好,后习书者也没有那个能够达到他的水平的。

  五十、岳飞

满江红唱发冲冠,欲扫狂胡塞外寒。

战马中原天下泪,河山还我斩楼兰。

注:岳飞,字鹏举。
宋代著名军事家、爱国将领、书法家。
后被秦桧以“莫须有”害之,桧以此招天下所恨也。
岳飞书法酷似颜鲁公、苏东坡。
犹善行草书,皇皇有凛然之气,此性之所致也。
书迹传有《还我河山》、《出师表》、《吊古沙场文》等,亦有人认为不可信。

  五十一、柳公权

天岸开张柳带风,斩钉截铁守中宫。

青云姿态天然有,一画心藏八法通。

注:柳公权,字诚悬。
真行皆精,初学二王书,搜悉时见笔法,楷成一格,媚而劲,爽而利,世称柳骨。
穆宗尝问以笔法,公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帝以为治国之法,亦可见其人性之秉直也,言外之意也见昭昭矣。
传世书迹甚丰,墨本有《送梨贴跋》、《蒙诏贴》、《兰亭诗贴》,碑著名者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等,均为习书者宝。

五十二、沈传师

罗池庙里佛端祥,贝叶承经渡众苍。

碑石深刀留笔意,擦丹拓墨夜斟酌。

注:沈传师,字子言。
真、行时人俱以为善,为书奇倔豪逸,可惜工巧太过,否则可入第一。
其所书《柳州罗池庙碑》,余每不雅观之,均懔其逼人之气,确为神来之笔!

五十三、冯京

宜山宜水最宜人,拜相峰高笔架峋。

及第三元参政事,安然问候语如春。

五十四、唐寅

江南才子印如脂,泼墨图画带水滋。

笑点秋喷鼻香传美谈,旧毫新写落花诗。

注:唐寅,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桃花庵主等。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以灵劲之笔带水长皴,气韵生动,深得六法之妙。
书学赵欧波而自变,点画劲朗,可上佳品。
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落花诗》等。
精诗文,著有《六如居士人集》。
性傲,凡作品篆以“江南第一才子”印。
世传点秋喷鼻香之事不见正史,才子佳人,聊一笑耳!

五十五、皇象

篆能分妙美婕妤,急就来风杜度如。

欲运管城天下问,宜名书圣也当居。

注:皇象,字休明。
善篆、隶、章草,时有书圣之誉。
皇章草学杜度,然能自运,这是他过人之处。
唐张怀瓘《书断》论其书以为草书(章草)着迷,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书有《吴大帝碑》、《天发神谶碑》(传)、《急就章》等。

  五十六、朱熹

学贯先贤荟大家,开坛思想蕴星华。

堂前说论方天后,独喜鲁公争坐嘉。

注: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瘦、遁翁,人称考亭师长西席。
善书,犹爱颜鲁公《争坐位帖》。
为书面孔沉郁,古雅有致,无意为书而入书境,可称佳手。

  五十七、傅山

妙手回春震杏林,神农百草慰赤心。

独追董赵书高远,四毋原将四宁寻。

注:傅山,字青竹、青主、侨山,又署公之它、石道人,号啬庐、真山、朱衣道人、老蘖禅。
精医善书。
书法董赵,并有所打破。
尝论书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这四宁四毋是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有名的论断,的确大家之言。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对傅山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五十八、李煜

春花秋月了何时,玉砌雕栏两怨之。

长叹人生如梦短,聊将文字作痴思。

注: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南唐后主。
诗词音乐字画样样精通。
作书人谓“金错刀”,书大字卷帛而书,人称“撮襟书”。
曾自言书有七法,于五法之外加“导、送”二字。
惜传世书迹不多,仅《比事帖》三行,后有米友仁跋。

  五十九、裴休

袖墨狂书壁上飞,苍龙吐露润芳菲。

泉清如玉新毫劲,砚下云腾恋翠薇。

注:裴休,字公美。
能文善书,书学欧柳,变体而有法度,实大家风范。
尝以衣袖沾墨狂书寺壁,绝倒不雅观者,皆以为神助。
传世书迹有《圭峰定慧师传法碑》等,字惊绝,时人多好之。

  六十、徐浩

告身纸上透沙痕,笺素无言自与论。

四十二屏龙凤舞,绝书一代可称尊。

注:徐浩,季海。
精正、行、八分书。
初从父徐峤学书,书四十二幅屏冠绝一时,人叹其书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现存书迹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宝林寺诗》、《嵩阳不雅观碑》等。
个中以《朱巨川告身》墨本最为著名,历代习者颇众,不愧为绝世名帖。
另著有《古迹记》行世。

六十一、金农

漆书古逸率天真,换骨脱胎姿象新。

用笔周遭无所事,出人意表自若神。

注:金农,字寿门、司农,号冬心师长西席,别署甚多在此不一。
工书法,擅绘画,精诗文,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书由《天发神文谶碑》、《西岳庙碑》出,参以已意,周遭并用,横粗竖细,多带掠意,用笔似漆刷,故号为“漆书”,憨实古逸,率意天真,与近代出土之汉简有相似之处。
其画松疏有致,构图出人意料,深得六法精要,小品多佳构,清案把玩,便觉人生滋味,妙在个中!

  六十二、沈曾植

无法源来有法求,一收众法贯心眸。

北碑南帖不雅观如是,拂面东风海日楼。

注:沈曾植,字子培,号乙盦、寐叟。
博学工诗文字画。
执笔之法全从包世臣,先习黄庭坚自认为不得法,后入锺繇门径始得法。
南帖北碑瓦当、汉砖、钟鼎器彝全以收罗,心追手摹。
晚年书入倪元璐、黄道周,继以索靖、锺繇,书遂大进,高古之气夺人眼目,尽扫俗流。
王蘧常《忆沈寐叟师》云其书“参以分隶而加以变革,于是益见古健奇崛”,可谓中的。
总而言之,其以“无法”求“有法”,然后“贯众法为我法”,形成了生辣拙涩、不稳求险的书法风格。
我想不雅观沈公书当作如是不雅观。

六十三、翁同龢

亦碑亦帖见清真,天趣如莲古调新。

两殿为师臣十载,精忠护国老残身。

注: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均斋、瓶生,晚号松禅老人、瓶庐居士、瓶庵居士。
为同治、光绪老师,先后参加了中法战役、中日甲午战役、戊戌变法等重大政治事宜,世谓“两朝师傅,十载枢臣”。
同时他又是有清一代书法大师。
其书学董、米、颜及碑,书风稳健浑雄疏朗有致,杨守敬评其书曰“老罴当道,百兽震恐”,雄视书坛,影响巨大。

六十四、康有为

乌啼月落闭宫营,百日维新走麦城。

东渡复兴中国梦,河山万里现峥嵘。

注: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又字长素。
力主“尊碑”之学,潜心汉魏六朝碑版,犹好石门铭、云峰山诸刻。
为书最求“变异”二字。
其书憨实古朴,稚拙天真,笔墨淋漓尽致,变革自然有度,点画不琐屑较量,达到了纯以神运无意为佳的境界。
书法论著有《广艺舟双楫》。

六十五、梁启超

犹忆当年开大悟,欲将家国问沉浮。

清霜一枕维新梦,堪笑诗人不共谋。

注: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以举人之身拜秀才康有为为师,始知原来所学竟为无用之学,殷勤于康公旁边,因此公车上书最为有名,后因与康公政见不谋而分道,此为历史憾事也。
梁启超书法可能是受康有为的影响,也是从魏碑入手,真书妩媚可不雅观,非俗手可比,除草书不善外,余体皆精。
《饮冰室全集》收书法论著《书法辅导》一篇,可谓书法要言,习书者当细读之。

冲刀划石印心泉,篆法如溪九曲连。

雨后风撩江上柳,新笺落墨一丝牵。

注:吴熙载,原名廷飏,字熙载,因避同治帝讳,遂字让之,或作攘之,号让翁、攘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方庵、言甫等。
篆隶真草行无所不精。
篆法洒脱劲丽,刚柔相济,婀娜多姿。
治印用刀削披自然,笔意潺潺由刀中出,印面布局变革多端,古人无及。
传世书法、篆刻作品颇多,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学者颇众。

六十七、邓石如

客居梅府守八年,石刻吉金笔下缘。

秦汉瓦当归印意,纵横阖辟费周旋。

注:邓石如,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顒琰之讳而以字行,又字顽伯,号完白隐士、完白、古浣、古浣子、游笈道人、风水渔长、龙山樵长等。
精篆刻书法。
梅镠富收藏,石如客其家八年之久,遂得不雅观历代吉金刻石并秦汉瓦当。
篆主二李,得笔法,分书大可不雅观,余体也称佳构。
其书法质妍流美,变革无极。
篆刻以汉印为宗,以小篆入之,刀法圆爽遒利如纸上所书,时谓印从书出者也。

  六十八、爱新觉罗永瑆

轻描漫写有王风,笔势犹如骏马雄。

论翰朝中谁对坐,痛惜只向古人同。

注: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号少厂、镜泉、诒晋斋主人。
工书法,紧张学赵孟頫和欧阳询,偏及诸家,各体均能。
其学书数十年不辍,与人论书少有出其右者,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好收藏,故家藏字画颇丰,资刻《诒晋斋法帖》。

六十九、铁保

燕闲犹爱小虫艺,尽夜披灯颜字勾。

人帖刻成传后世,心藏八法泻春流。

注:铁保,本姓爱新觉罗氏,,后改董鄂氏,字冶亭,号梅庵、铁卿。
诗文字画可称里手,楷书从颜真卿入手得运笔之法,然后草书学王羲之,行书则学董其昌。
学书用力之深当时天下无及,其为有清书坛一大家,是从练中来,当今学书者当以为警。
与翁方纲、刘墉、成亲王并称“翁刘成铁”。
著有《梅庵诗钞》,刻有《人贴》四卷行世。

七十、翁方纲

精赏善考功独绝,跋碑评书妙连珠。

法心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

注:翁方刚,字三正、忠叙,号覃溪、苏斋。
书法学颜鲁公、欧阳率更、苏东坡,又精赏证,题跋石本可叹不雅观止。
与刘墉、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然其书及用笔之法人多不解。
如包世臣认为其书只是工匠风雅,笔法无闻;刘墉则笑其书法,哪一笔是自已的。
实在翁书还是十分有功力、有水平、有创意的,他的成功完备是资质和后天努力得来的。
他的正书憨实雄逸,端庄挺立,仪态万方,深得鲁公真意,他往后几无人可达此境。
“法心自悟清风透,堆柳春烟问玉壶”,这是我对翁书的评价,这一点也是刘墉无法与之比肩的。

七十一、刘墉

机锋睿智胜东方,尽粹平生顶上霜。

浓墨隽誉称宰相,书坛佳话映海桑。

注:刘墉,字崇如,号石庵。
书学董其昌,然能出以已意,不独守其昌之法,时有过人之处,笔力憨实。
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为书最讲腕力,笔到腕到,故时有“浓墨宰相”之称。
传石庵有三姬,亦善书,有求书则以姬代笔,人莫能识焉。
刻有《清爱堂帖》。

七十二、王文治

十载寒窗入探花,砚穿杵细伴春华。

毫添淡墨孤灯下,漫写心笺冷月斜。

注: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
乾隆探花,精通诗文字画。
为书别有韵味,清秀宜人,深得唐晋之法,行书最近羲之。
吾犹喜其书,每置案头不雅观,便觉春霖沐身,清风撞铃,丝柳拂面。
时刘墉为书以腕力胜,而王文治以风神论,故时有谚云:“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有《梦楼集》传世。

七十三、林则徐

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注:林则徐,字少穆、元抚,号竢村落老人,书学王羲之、欧阳询。
谪伊犁为书犹甚,远近争相购之,纸素一空。

七十四、包世臣

艺舟双楫笔如椽,评品古来利害篇。

悬腕双钩虚节制,篆章自点韵超然。

注: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
工诗文字画篆刻。
学书三十年,游于书者之间,探古人笔法之妙而有所心得。
其执笔悬腕双钩,指实掌虚,平出逆入,顺下逆收,体实态丰,人称包体。
所著《艺舟双楫》最为著名。

七十五、爱新觉罗玄烨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注: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康熙。
特殊喜好书法,对董其昌书法更是偏爱有嘉。
曾大力包罗历代名贴名画,题后命工装裱藏诸内府,并敕修《佩文斋字画谱》,记录考证字画颇精。
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曾据1919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发行。

七十六、阮元

无端南北分书派,石本阴阳面孔同。

一脉何将成泾渭,金刀不挫紫毫风。

注:阮元,字伯元,号芸台。
工字画诗词文章,又精于鉴赏。
于《石门颂》用功最大,又玩之《乙瑛碑》,神合之处几无人胜。
著作甚多,其《南北书派论》别有洞天,发人之未发,是著名的书法论著。

  七十七、伊秉绶

笔力如神铁案寒,砚清墨透断乌栏。

书偏汉隶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不雅观。

注: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默庵。
工字画,犹善隶书,大隶气宇非凡,打破古人,故康有为言其能集分书之大成化而为之。
愚以为伊秉绶的隶书的确独树一帜,与汉隶比较,虽然少了一些天然意见意义,但还是可不雅观的,故我云:“书偏汉隶天然趣,春柳冬梅别样不雅观。
”著作辑为《留春草堂集》。

伊秉绶作品

七十八、朱彝尊

说砚文章雅事胜,曝书不雅观帖唤高朋。

秦砖汉瓦寻佳处,再向苍碑仔细凝。

注: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鸥舫、金风亭长。
长于诗文经学金石考证,能画善书。
为隶得古隶笔意,有超逸之气。
其分书、行书在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列为逸品下。

七十九、倪元璐

天才独运出奇葩,点罢秋山染落霞。

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

注: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
工书工画,以书法最为灵妙,行书特殊是草书深得韵致,爽快至极,可谓超逸。
但细不雅观之,又觉笔势结体未到最佳处,时有欲收而未能收,欲放而未能放之病,然其书自心而发,情思并有,得无意为佳之法,故谓之“笔走心溪真快事,借来草圣入君家”,只在一借而已,当可也。

八十、李文田

大论兰亭撼墨林,可怜曲尽少知音。

心如秋水飞红去,留与郭高又探寻。

注:李文田,字畬光、仲约,号若农、芍农。
书法北魏,于隋碑用力最多。
尝大论《兰亭序》非羲之文非羲之书,此论一出,撼动书林,争议一时,后因论据不敷而止。
数十年后,高二适、郭沫若也有兰亭之争,因历史缘故原由也作明晰,未得其果。
我认为,现在研究《兰亭序》书文是否为羲之所作实在是没有实际意义。
首先,在我们的不雅观念中我们已把《兰亭序》和王羲之牢牢相连在一起了,如果《兰亭序》不在王羲之名下或者是王羲之从来就没有书写过《兰亭序》,那末我们的书法情结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转变。
其二,我们目前所见的《兰亭序》墨迹本来就不是王羲之所为,如果用一个非标的参照系作为研究模范,得出来的结论又如何让人信服呢。
拙论且存。

八十一、郑孝胥

云中本欲缚苍龙,却揽江山入帝封。

多少古今成败事,问山问水问心胸。

注:郑孝胥,字太夷,号苏戡。
光绪八年高中解元,官至湖南布政使。
他最不只彩的作为便是1930年出任了伪满洲国总理。
如果我们不因人废艺的话,他的诗字画还是很有水平的。
其书法能够出入苏轼,沉浑如石,气韵如河泻千里,江过万重,自故意在其间,可作大家称。
著作有《海藏楼诗集》。

郑孝胥作品

  八十二、朱耷

白眼山水醉欲狂,哭之笑之又何妨。

当年笏床今安在,王谢堂燕换屋廊。

注:朱耷,字雪个,号个山,往后更号颇多,有人屋、驴、个山驴、八大隐士等,中以八大隐士最为人知。
朱耷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先为僧后为道,善诗文精书法绘画。
所作鸟鱼好作白眼态,题跋别有性致,古傲崎崛,署款“八大隐士”摹作“哭之”“笑之”,亡国之恨,狂傲之状,跃然于笔下纸素之上。

八大隐士 《行书题画诗》

八十三、石涛

奇峰收尽日西斜,暮雨消烟断落鸦。

我立论高言一画,不雅观山看水是僧家。

注:石涛,俗姓朱,名若极。
出家法名元济、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擅书法绘画诗文。
提出了“收尽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一画论”等著名的绘画理论,书法崇尚自然,不拘古法,自成一家面孔,其书其画非功力深厚者不可妄学,否则会入狂怪。
传世绘画书法作品较多,为众人所宝。

八十四、罗振玉

自大尽通天下书,拓铭窥器辨虫鱼。

精题小楷多清劲,敢笑时人几处如。

注:罗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
精于鉴赏。
书学欧阳询,略为已意,最解笔法,故小楷犹为精绝,时人几无过之。

  八十五、王国维

学贯中西起夜船,人间词话作奇传。

心窗明月缘三境,何故清身碧水眠。

王国维作品

八十六、李叔同

悲欣交集无人会,未了平生是佛缘。

古道长亭残照里,风眠西子水连天。

注:李叔同,字弘一,僧人,法名演演,世称弘一法师,别号颇众不一一列举。
善书法、篆刻、诗词文章、音乐,攻画,犹以西画为最,精笑剧。
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从一个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空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苦心修行,由来的各类一瞬间如过眼云烟薪尽火灭,从此人间间少了一个李叔同,弘一法师也夺世而生,这一作为是统统凡夫俗子永久无法领略的境界。
晚年,弘一法师将他潜心佛学的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和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众人展示了空门的真谛。
他的演讲稿和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人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逐步阅读、逐步体味,用生平的韶光悄悄领悟”的醒世名言。
弘一法师临终之时,以“悲欣交集”四字示人,可谓破尽尘凡统统念,诠悟了人存亡活的最高境界。
其书法远宗魏晋,而近师八大隐士,浑圆朴实,烂漫天真,绝无圭角锋芒,豁亮清明一归于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书人合一、人书俱老的极境。

李叔同作品

八十七、于佑任

髯霜拂柳隽誉传,俊逸临风玉树坚。

破古苍茫开大道,草书标准立新篇。

注:于佑任,原名伯循,字骚心,号髯翁、太平老人。
精诗文工书法,草书最得法,颇有怀素、八大隐士笔意,结体结字缠绵婉转而少连带牵丝,洒脱散朗清润,散逸持重。
拟将草书标准化,作有《标准草书千字文》等,惜其愿未得广传。

八十八、齐璜

缘何些许入班门,又作图画砚上尊。

十里清泉蛙声起,燕支濡墨落梅痕。

八十九、林散之

灵泉慧悟坐金蟾,饮墨不雅观毫洗笔帘。

春雨江南烟锁岸,古碑名帖再添签。

注:林散之,号江上老人、左耳、聋叟,又署林散耳。
自幼年起学习字画,曾师从范培开、张粟庵、黄宾虹等人。
汉魏唐宋元明清皆习之不厌,遍临百家,遂成其独特书法特色。
散之老人草书别有趣意,下笔不事雕琢,斩钉截铁,笔势如生气勃勃,生生有气。
用墨则枯湿浓淡,婉约其间,有如美人姿态总可合适,凸现出摄民气弦的艺术魅力。

九十、白蕉

仇纸恩墨多废寝,切笺写兰醉兰亭。

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

注:白蕉,原姓何,字远喷鼻香,号旭如,另署济庐、复活、复翁。
精诗文字画,行草书才情横溢。
生平只喜二王而多变革,在王书的根本上参以当代书法技巧,吸古化为我用,避免了食古不化之嫌,形成了隽洒秀美、意远韵高的书法风格。
其于书法浸淫穷构全力,尝自言为“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由此可人一斑。
余最喜其《题兰杂稿卷》,此卷纵逸无极,天真烂漫,笔到处出神入化,用墨浓淡相间,如星似点,随手而来绝无造作之态,尽得王书精神,可称近当代书法极构。
沙孟海《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云:“白蕉师长西席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
唐突颠沛,驰不失落范。
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呜呼!
“笔飞颠沛冲霄汉,素月清空夜点星”,这是我读白蕉此卷发出的惊叹。
除了书法作品外,白蕉师长西席还为众人留下了《云间谈艺录》、《客去录》、《济庐诗词》、《书法十讲》等宝贵的笔墨作品,以是对付白蕉师长西席,我们仅以书法大师称之,是不能全揽其艺术才华的。

九十一、沈伊默

帖衰碑盛莫由之,力挽狂澜绝代师。

窃向山阴寻羽士,黄庭欲把换鹅姿。

九十二、潘式(用其原韵)

绝编断册没能亡,残墨犹喷鼻香窥二王。

梦放流觞不雅观曲水,千秋万代忆书皇。

附潘伯鹰原诗:

古人已去不传亡,利害谁堪品二王。

地下右军如可作,讵将心腹许文皇。

注:潘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
精诗文书法,最好二王书,草法取之于《十七帖》,人无几过。
真书学褚遂良而入王,笔法凝厚,功力非凡。
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等,个中以《中国书法简论》最为有名。

  九十三、徐生翁

为书不与古今同,独创自然格调工。

心腹何求难切悟,毫当利剑破苍穹。

九十四、吴湖帆

品鉴源流旁边逢,勾沉墨海觅仙踪。

偷闲漫写心胸事,佞宋词痕字韵浓。

注: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别署翼燕等。
工字画、精鉴赏、擅诗词。
书风奇丽,笔法文雅,一点一划,尽是自家内容,活脱一派才子气格。
其手录《佞宋词痕》字俊词媚,为少有的佳作。

  九十五、钱瘦铁

醉刀椽笔刺田黄,碧水青山入寸方。

小技雕虫来岁夜道,铜肥铁瘦总相长。

  九十六、来楚生

从来书道妙难穷,提笔沉鱼雁落空。

大意千文临智永,拈刀试石印痕红。

九十七、邓散木

八斗才高厕简楼,几时明月照兰舟。

颠逸楚狂思旭素,杜康邀与作春游。

九十八、高二适

兰亭驳议动神州,学术探源真理求。

片瓦只砖残叶里,丹签玉锦慰心酬。

九十九、马一浮

信步闲游儒佛道,阐扬开示后来人。

放舟东去思红豆,墨带禅缘不染尘。

一〇〇、苏局仙

童颜鹤首写兰亭,板浪松身震电霆。

彭祖欲来相对饮,烂柯山里看松青。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