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孩子必背的50首古诗词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大意】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旁,几只归鸦的啼叫时时传来。
小桥旁,溪流潺潺,阁下有几户人家。
瑟瑟的秋风中,一匹瘦马驮着流落的游子,在古道上渐行渐远。
夕阳下,远行的游子还流落在天涯。

【阅读延伸】马致远的这首元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彷佛很大略,但夕阳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种非常悲惨的意境。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算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大意】横着看是山岭,侧面看又是山峰无论是从远近高低什么角度来看,庐山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无法识别庐山真面孔,只是由于自己身在山中,没有看清全貌啊!

【阅读延伸】这是一首哲理诗。
墨客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牢牢扣住“游山”,谈自己独特的感想熏染。
墨客借助庐山的形象,用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用普通的措辞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不雅观察问题应客不雅观全面,要跳出问题去全面不雅观察,否则就会主不雅观片面,得不出精确的结论。
小诗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黄鹤楼

【唐】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大意】古代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这座黄鹤楼还矗立在江边。
黄鹤一去也没回来,千百年来只瞥见白云悠悠飘过。
阳光普照下的汉阳,树木成林,俏丽的鹦鹉洲芳草萋萋。
天色已晚,举目远眺,故乡在哪儿呢?面前一片烟波浩渺的江面,让人顿生离愁别绪。

【阅读延伸】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时,有人请李白在楼上题诗,他说:\"大众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词大意】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我将它磨洗后认出是三国时候的遗物。
如果周瑜没有得到东风的帮助,恐怕大乔和小乔将身陷铜雀台,被曹操金屋藏娇吧!

【阅读延伸】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带领大军一起南下,打算灭掉刘备和孙权,统一中国。
孙权和刘备结成孙刘同盟,共同抵抗曹军。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阻敌,由于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周瑜用火攻,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
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大败,去世伤过半。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局势,也是中国反沾上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诗词大意】西塞山前白鹭飞来飞去,漂满桃花的流水里,肥美的鳜鱼欢畅地嬉戏。
江边,一位老渔翁戴着青色的笠帽,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小雨,在悠然自得地垂钓,这样的景象,哪里还用得着回家呢!

【阅读延伸】听说张志和三岁就能读柘,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官场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形下,弃官弃家,随处为家。
唐肃宗曾赏给他奴、婢各一,称\"大众渔童\"大众和\"大众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誓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神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大意】首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各处,林木苍苍。
感伤国事,在这百花盛开的时节不禁涕泪四溅分别时颇为伤感,听见鸟儿从身边飞起,也不禁心惊肉跳。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三个多月,一封安然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挥不去的愁思,白发越搔越少,切实其实连发簪都别不住了。

【阅读延伸】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海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登基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那(fo)州,独身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
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冷落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诗词大意】我在黄鹤楼上告别即将远行的老朋友,他要在如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三月南下扬州。
江面上,那孤独远行的船影逐渐消逝在碧空处,只瞥见滚滚江水向天边流去。

【阅读延伸】黄鹂楼由来从前蛇山脚下有一位姓辛的酒店老板,心地善良。
一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向老板乞酒,辛老板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这样一贯持续了大半年。

客人临走时,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
从此很多人慕名来这里用饭,这家酒店买卖十分兴隆。

十年后,那位客人又来了,辛老板上前致谢并要求赡养老人。
老人回绝了,接着取出笛子演奏,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飞走了。
后来,辛老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词大意】江南好,那儿的风景我过去很熟习。
太阳出来的时候,江边的花儿比火焰都红;春天来的时候,江水比蓝草还要绿。
这让我怎能不回顾、留恋江南呢?

【阅读延伸】这首词环绕着“好”字而展开朝阳下的江花,春天里的江水,都让人无比喜好。

而这二切都是作者亲自经历过的,以是才会。
忆江南。
,以此首尾呼应,韵味深长。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词大意】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亲人,却感到思绪万千,竟不知从何写起。
信已经交给捎信人了,又担心还有没写到的地方,在他即将出发时,我又拆开了已经封好的家书。

【阅读延伸】这是一首乡愁诗,写的是作客他乡的墨客,在秋日来临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作者通过“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墨客对家人的思念,让人如临其境。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诗词大意】丙辰年(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到第二天清晨,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涌现的?我端起羽觞来问上苍。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担心这么高的月宫中美玉砌成的楼宇太冷,我受不了。
只能与月光下的清影翩翩共舞,回月宫怎比得上我在人间呢?

月儿转过红楼阁,低低地悬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失落眠的我。
月儿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我离去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玉轮也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全面。
但愿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安然康健,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阅读延伸】苏轼因政治失落意及与弟弟苏辙长期离去,不无烦闷惆怅之感,中秋对月,有感而发。
但他并没有陷在悲观悲观的离愁别绪中,而因此超然达不雅观的态度看待统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宅无此声。

【诗词大意】跋山涉水,昼夜兼程,将士们不辞费力地向着山海关行军。
夜深了,千万个军帐基都亮起了灯。

夜里风雪交加,惊醒了睡梦中的战士,夜深人静的时候,更勾起他们思乡的情怀。
故乡是多么宁静啊,哪有帐外这凛冽的风雪!

【阅读延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仲春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景象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落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词大意】我僵直地躺在偏僻荒凉的小村落落里,并不由于自己的处境而悲哀,仍在想着保卫边陲,夜深了,躺在床上听着表面风雨交加,迷迷糊糊中进入梦乡,又梦见自己身披铠甲骑着战马来到了北方寒冷的沙场。

【阅读延伸】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特殊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每每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公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平凡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词大意】遥想当年在岐王家里,常常欣赏你的演出,在崔九家,也有幸多次听你演奏。
如今暮春时节的江南,各处落花的时节,又见到了你这位老相识!

【阅读延伸】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箫(bi)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奏几曲,常令听者动容,凄然泪下。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词大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逐渐干了。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欣欣向荣。
最怕秋日到来的时候,草木凋零,枯叶飘落。
河流奔驰着向东流向大海,何时能返流西边呢?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老了只有仇恨生平。

【阅读延伸】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词大意】煮豆来做豆羹,要先过滤出豆子的残渣做成豆汁。
豆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我们本是从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急呢?

【阅读延伸】传说曹丕做了天子往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贯心怀忌恨。
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做不到就要被处去世,曹丕的话音刚落,曹植便应声念出此诗。
曹丕听了十分羞愧,只得饶过曹植。
由于这首诗限在七步之内作出,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

【诗词大意】张口结舌,独自登上西楼,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幽深的庭院中,寂寞的梧桐也笼罩在凄清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又理不清的,是离愁,心头涌上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苦痛。

【阅读延伸】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囚于宋都开封时。
由于当时他已被宋朝俘虏软禁,身为囚徒,这里表现的是他离国思乡的椎心之痛。
这首词的词牌名为《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去之痛,这种反差更让人心痛。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大意】空旷的山野刚刚经由秋雨的洗涤,夜幕降临时微寒的景象使人感到已经入秋了。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涌向大地,清澈的泉水流过山石。
竹林里开始热闹起来,是洗衣的姑娘归来了;莲叶轻摆,有渔船下到水里了。
百花凋落,芳菲消散,但秋日的山中,景致依然迷人,王孙依然可以留居。

【阅读延伸】这首诗描写了秋雨初晴的傍晚山村落幽美的田园风光,也表现了墨客寄情山水并对自己的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知足心情。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词大意】太阳逐渐落下,如血的残阳下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落落静立着,炊烟从小村落袅袅升起,几只归巢的寒鸦,悄悄地站立在老树枝头。
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雁,在天边的晚霞影里远远地飞行。
青山静立,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

【阅读延伸】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哀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去世板,许可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许可平历通押,与绝句律诗和宋词比较,有较大的灵巧性。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词大意】相聚不易,因此离去的时候更加难分难舍,正是东风将尽的暮春景象,百花凋零,更加让人伤感。
春蚕结茧之后要到丝吐完才肯去世去,烛炬要燃尽成灰时,眼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阅读延伸】这首诗共八句,这里节选了前四句。
后四句是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家。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的\公众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众表示了对爱情的刚毅,诗意蕴藉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词大意】好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及时降下了。
春雨伴着东风在夜晚悄然洒落,无声地滋润津润着万物。
乡间小路与天空一片漆黑,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盏渔火时时闪现,显得格外通亮。
清晨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娇美红艳,锦官城的繁花在春雨的灌溉下开得更鲜艳了。

【阅读延伸】墨客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
这首诗因“知“\公众潜\公众“润”等几个动词的利用而将春雨的妙处写得极为真切。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喷鼻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诗词大意】明月冉冉升起,惊醒了栖息在斜枝上的喜鹊,夜半的蝉鸣声伴随着清风垂垂传来在稻谷的喷鼻香气中,人们评论辩论若丰收的年景,听着蛙声阵阵。
豁亮清明的夜空中,点缀若七八颗星星,山前溘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我为了避雨想去地皮庙旁的茅店,疾步走过小溪上的桥,小路一转,茅店涌如今面前。

【阅读延伸】这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作者一起行来,感想熏染到了黄沙岭幽美宁静的夜景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喷鼻香,再往前走,忽然看到那家认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这充满生动气氛的夏夜。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田园风光,情景交融,宁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屯子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词大意】人生涯着要做人中豪杰,去世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到现在人们还在怀念项羽,由于他不肯退回江东搪塞塞责。

【阅读延伸】这首诗起调高亢,光鲜地提出了人生的代价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去世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作者是讽刺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去世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搪塞塞责。
因此,作者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反攻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为,正气凛然。
杜牧的《题乌江亭》也写了项羽,反其意而用之,亦有深意。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顿旧山河,朝天阙。

【诗词大意】我愤怒得头发都竖起,帽子都要被顶起了。
独自一人凭栏远眺,急风骤雨刚刚停歇。
举头了望,禁不住仰天长啸,心怀强烈的报效祖国之心。
三卜多年来虽已建立些功名,但犹如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出生入死数千里,唯有浮云和明月相伴。
好男儿,要抓紧韶光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白白将青春消磨掉,等年迈时独自悲哀。

徽钦二帝被掳的耻辱,至今仍旧没能洗雪。
作为国家臣子,我的恨何时才能消退?我要驾乃战车,把贺兰山踏为平地。
我肚量胸襟壮志,饿了就吃仇敌的肉,谈笑间渴了就喝仇敌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皇上报告胜利的!

【阅读延伸】岳母刺字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年轻的岳飞要去参军。
临行前,岳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公众 “到前哨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精忠报国。
正是她对儿子的希望。
她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儿子把这四个字永久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