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武以御敌。
古往今来,文武双全的帝王很多,他们都留下了许多随处颂扬的诗词。

在中国古代,帝王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承者。
他们不仅通过政治手段巩固统治,还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志向和治国理念。
因此,帝王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帝王的风采与内心天下。
10个帝王10首帝王诗词,一起读一读,看一看哪一首最霸气哪一首最缠绵?

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叛逆,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0首帝王诗词看看哪首最霸气哪首最绸缪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赏析:《垓下歌》是项羽在垓下进行必去世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诗。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盘踞了,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年夜方凄凉的《垓下歌》。

相对付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薄弱,纵然是英雄豪杰,在奔驰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贯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惊叹。

2、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

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
中国历史上精彩的政治家、计策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天子,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析: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征,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去世。
刘邦在得胜还军途中,顺道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壁击筑,一壁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大风歌》为刘邦传世的唯一佳作,浑然天成,层次递进,情绪丰富,前二句犹豫满志,末了一句却透露着对出息未卜的焦灼和恐怖。
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管理想,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繁芜心情。

#图文春日打卡操持#

3、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

西汉的第7位天子,精彩的政治家、计策家、墨客。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快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赏析: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十月,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敬拜后土(地皮神)。
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
在宴尽之余有感而发写下了此篇。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弯曲缠绵。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4、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精彩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天子,庙号太祖。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以诗言志,完美的诠释了曹操“爱才若命,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的生理。
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昂扬进取,发奋图强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惜才、礼贤下士的开阔胸襟;有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有勇于首立异局势的探索精神。
只管他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有高度,有见地,有层次,更有文采。

5、曹魏高祖文天子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

字子桓,三国期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天子。
在位期间,平定边患。
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睦,规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造诣,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

《令诗》

丧乱悠悠过纪。

白骨从横万里。

哀哀下民靡恃。

吾将以时整理。

复子明辟致仕。

赏析:这首诗写于建安二十五年 (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三十四岁,汉献帝禅位,群公卿士上书欲曹丕受禅登基。
虽只有五句三十个字,却反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前两句是说战役所造成的丧亡祸乱,超过了十二年,万里以内去世人的白骨横躺竖卧。
前句是因,后句是果,写出了长期战役给人们造成极大危害。
后两句是哀怜公民无依无靠,我将要及时整治这混乱社会,救民于水火。
这反响了曹丕刚一称帝的宏图壮志,同情人民疾苦,立志改变社会现状的决心。
从曹丕称帝往后的一系列行为表明,他确实在为 “以时整理” 而努力。

6、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唐朝第二位天子,在位23年,年号贞不雅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墨客。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赏析: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
由于萧瑀脾气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
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不雅观九年(公元635年),封萧瑀为“特进”,到场政事,并赠此诗给他。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颂扬了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候经受住了磨练,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实和态度。

7、武则天(624年-705年)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天子,也是登基年事最大(67岁登基)、寿命最长的天子之一(终年82岁)。

《快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纭,干瘪支离为忆君。

不信最近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赏析:武则天14岁入宫为秀士,唐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唐太宗驾崩之后,被送入感业寺当了尼姑。
在此期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有了暧昧关系,在这种情形下,武则天写下了《快意娘》这首诗。

《快意娘》写得弯曲有致,较好地领悟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蕴藉,绚丽又清新。
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8、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末了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成绩,尤以词的造诣最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落败的;但正是亡国造诣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便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之作,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将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抵牾进行比拟,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李煜的故国之思大概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随处颂扬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9、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北宋王朝的开国天子,庙号宋太祖。
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年轻时曾经在少林寺学习武术。
在位期间,加强中心集权,提倡文人政治,首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去世后葬于郑州巩义宋陵之永昌陵。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赏析:《咏初日》诗是赵匡胤在灵山寺门前咏的。
此诗一气呵成,诗意朴实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不雅观。
首两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
后两句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月比喻当时的各个盘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盘据、统一天下的年夜志壮志。

10、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落。
明朝开国天子(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明代〕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赏析:天是我的罗帐,地是我的毡毯,日月星辰伴我入眠。
睡梦中我不敢将脚伸长,害怕脚一伸出去,会把山河都踏破。

这首诗相传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所作。
朱元璋幼年时,曾在皇觉寺当沙弥,有天夜归,天色太晚,寺门已关闭,不得已只好在山门外睡觉。
他躺在地上,望着满天星斗,不觉吟了这一首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朱元璋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