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谑转踏·秦楼有女字罗敷】

【北宋】 郑 仅

(其一)咏月

秦楼有女字罗敷,二十未满十五余。
金环约腕携笼去,攀枝摘叶城南隅。
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芳草路。
东风吹鬓不可亲,日晚蚕饥欲归去。

天天一首古诗词 调笑转踏秦楼有女字罗敷 北宋

归去,携笼女。
南陌柔桑三月暮。
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频驻。
蚕饥日晚空留顾,笑指秦楼归去。

【解析】

《谐谑令》,是在北宋元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每一首有三十八字,“转踏”有辗转踏歌的意思,《谐谑转踏》即联缀一些《谐谑令》而成。

《谐谑转踏》是一种以七言短诗的引诗和一首《谐谑令》词来歌咏一个故事的曲辞,它的内容多取材于历史传说、人物故事等。

如秦不雅观曾写《谐谑令》十首,分别歌咏古代十个美女,而郑仅的《谐谑转踏》十二首,分咏罗敷、莫愁、卓文君等十二位美女,此为第一篇。

此词取材于没乐府名篇《陌上桑》,写采桑女秦罗敷谢绝使君的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仙颜与刚毅的情操,词人在七言短诗中概述了乐府的紧张情节。

“归去,携笼女”,词人于此撇开罗敷采桑的详细环节,直接说罗敷提着笼筐采桑归来;词人以“携笼女”三字勾勒罗敷的形象,点明了她采桑女的身份。

“南陌柔桑三月暮”进一步描写点染采桑的事宜,季候是阳春三月,采桑的地点是南陌,此时的桑叶优柔嫩绿,一个“暮”字解释了罗敷一早便到南陌采桑,直到天色已暮才归来,写出了罗敷的勤恳。

这几句是对《陌上桑》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重新描述。

“使君春思如飞絮,五马徘徊频驻”,在《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的根本上加以增饰,对使君见到罗敷后的思绪进行描写,他的春思一如飞絮,柳絮飞舞恰如他想入非非,柳絮轻飘宛如彷佛他的轻浮淫邪。
他骑马而行,却又时时徘徊、踟蹰,以不雅观罗敷。

“蚕饥日晚空留顾,笑指秦楼归去”两名是刻画罗敷的情态,在乐府诗痛斥使君的根本上添上这嘲讽戏谑的话语,罗敷笑着指着秦楼说:时候晚了,桑蚕饿了,我得赶紧回去喂蚕,使君不必白搭心思在这回顾不雅观望了。